继刚刚爆出“要饭论”后,高晓松又一次抛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论调:花痴论。用高晓松的话来说,做音乐就是服务业,服务了千万家,最后啥都没得到,自己把自己当花痴,聊以慰藉。恰恰相反,水木同创的老板卢庚戌却抛出了一个“无感觉论”,所谓无感觉,就是被盗版被奸商强奸了多年后,麻木到了对版权收益毫无感觉的境地,我又突然想起鲁迅的一句话,路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被强奸多了,高潮当然也就越来越难出现了,就连耻辱感都没了,和吃喝拉撒一样家常便饭,做音乐是毁人的最佳途径,可我们的这些音乐人们还在诲人不倦,也在被体制毁人不倦。高晓松的愤怒和卢庚戌的平淡其实都是在表达同一种情感,每次行业性的论坛和发布会都成了一个个抱怨会、声讨会。空悲切。
有些人在质疑,校园民谣时代的高晓松怎么没那么多愤怒,没那么多抱怨,现在倒像是个愤青,像个摇滚青年了?打扮也是衣衫褴褛的不得志的艺术家的模样,甚至还有人怀疑高晓松在美国几年娇生惯养被惯坏了,回来尽发牢骚,吐苦水,说什么小偷偷了你家的东西,被你逮着了,还横横地反驳说,老子偷你东西是看得起你,是给你脸,你丫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说这些话难道高晓松错了?如果没有说中这个行业的核心,为什么那么多人看着触目惊心,那么多人高举双手支持?这根本不是行为本身的问题,而是个道德问题,我问高晓松,你失望的是音乐本身还是行业?他的回答很直接,对这个行业极端失望,他本以为音乐可以让人变得越来越文明,没想到音乐越发达越让人变得简单粗鄙,偷鸡摸狗反倒还有了正当理由?所以说每次这样的行业集合几乎都是怨妇的聚会,他妈的有完没完?没完,只要行业不规范就不可能阻止怨声载道,人总有欲望,发泄也是其一,只是程度多少的问题。“挺音乐”反哺行动,能哺一个是一个。不要讨论意义是什么,光线有钱,音乐风云榜有钱,愿意砸,砸一下又如何?
某次和人聊天,人一上来就和我说,我们的音乐都是很有品质的音乐,不希望被低俗炒作,我一听这话怎么感觉有点被强奸的感觉。大佬们都愿意当花痴了,你就消停消停,不要自卖自夸了。等到我们都有感觉了,当花痴就天天有高潮了。高老师您多发牢骚,卢老师您也来点感觉,行业自救人人有责。鲁迅写过《呐喊》,还写过《彷徨》,题目这么写,够狠么。朱尔摩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