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马向新
迈克尔·杰克逊逝世的消息传出,正是北京时间6月26日早晨。收到消息的人们相互传播着短信,这种情况和当年张国荣逝世时很相似,甚至有不相信的人反问:“今天不是愚人节吧?”这次,记者已经不需要再忙碌地去求证消息的真实性,因为紧接而来的浩瀚的悼念活动,证明了人们已经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怀念。
修改MSN、开心网或各种SNS社区网络签名,换上特定图片作为头像……通常这都是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才能产生的共鸣现象。这次的新闻主角,是艺人、是永远的迈克尔·杰克逊。昨晚,Twitter网站再次发挥强大的传播力量,吸引了众多悼念的人潮,在140个字符的方寸空间,歌迷们以最简短的篇幅表达自己的心情。而最早发出MJ死讯的网站甚至因为访问量太大而宕机。
在一个乐评人MSN圈子里,有平面媒体编辑到处在寻找MJ的粉丝,为了做好他的纪念专辑,但却苦于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粉丝。一位在手机门户网络娱乐频道的编辑则建议这位焦虑的纸媒编辑去看看他们已在第一时间做出的专题,上面有不断增加的、大量手机用户的留言。与此同时,一位音乐试听网站的编辑也做好了怀念专题,将近来MJ的纪念专题推上了首页,但试听的时候,记者明显感到速度缓慢。因为,大量的粉丝在同时进行相同动作——点击、聆听、怀念……
门户网站全头条
各大门户网站把MJ逝世的消息推上了首页头条,这种史无前例的创举让人惊讶,同时也证明了MJ世界性的影响。某网站的头条位置甚至放在了“北方结束高温”、“内地新增42例甲流”之上,这是和CCTV截然不同的取向。看来,新媒体向传统媒体发起了大规模反攻,民间力量、点击率以及网友的支持度决定了新闻的排行位置。
发帖撰文总动员
在白领聚集的社交网站开心网,有类似Twitter的“此刻”功能,因为限制了过长篇幅的发言,更多人选择如“日记”等功能悼念巨星。更多“80后”文艺青年聚集的豆瓣上则有网友说:“早上7点半还在等公司班车,朋友打电话告诉我消息,我半天说不出话。我是1977的,MJ最红的时候是在我的青春期,我总是站在电视机前和着他的音乐一起跳。”还有大量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歌迷撰文回忆自己和MJ之间的故事,因为他的歌开始喜欢欧美流行音乐、开始看MV、开始初恋时共同聆听《危险》、《拯救世界》、开始对英文感兴趣……掀起了无比庞大的集体回忆浪潮。(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