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黑麦:鲍勃-迪伦,你去哪儿了蓝眼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21:30  S.D!ZINE
黑麦:鲍勃-迪伦,你去哪儿了蓝眼睛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可笑,越时代感,越容易过时,因为我们不敢往回看,认为那些从前发生的事,注定可笑,于是,那些旧人、旧事,不经意间鼠媚地匆匆走过,我们依然微笑着面对时代,一哄而散。世界怀揣了那么多的时尚人仕,替我们探寻生活与新知,慢慢地,思想沦陷,谁来安慰今天的时代,哪怕是一秒钟的快感?

  摄影师Bruce Davidson一如既往地,用一张黑白照片贴在了鲍勃·迪伦的新专辑《Together Through Life》的封套上。自4月24日专辑上市起,碟评如潮,大多争议来自封面照片中所表现的公路及同性恋,然而,乐评们都不可否认地承认,是这张照片把他们从新带回60年代。《Together Through Life》是鲍勃·迪伦的第33张录音室专辑。2008年鲍勃受法国导演Oliver Dahan之邀,为电影《My Own Love Song》谱写《艰难生活》一歌,在录音完成后,鲍勃决定尝试录制其它歌曲,两个月后,十首歌应运而生;专辑的制作人一栏仍被写为鲍勃的化名Jack Frost。与2006年上一张专辑不同的是,鲍勃没有再用时代来命名专辑,而是截取了民谣盛行年代的一个瞬间。鲍勃说这是一张关于旅程的专辑,也是对南方本土民谣的一次致敬和回归。

  专辑里,鲍勃·迪伦依旧像一块滚石,低沉且絮絮叨叨地碎念;奥巴马的新美国主义并么有给他带来安全感,他依旧错综复杂地叙述了美国的迷茫,“Beyond here lies nothin’/Nothin’ we can call our own" 他的言辞未有《大雨将至》中激烈地令人过目不忘,而是用现实演说击碎了爱和政治的颂歌。生于明尼苏达矿区的中产阶级,受30年代大乐队时期的影响,从节奏布鲁斯到Rockabilly,从阿姆斯特朗到尼尔杨,鲍勃认为有太多需要传承下来的老东西,而时代却没有给人们聆听的时间,于是他尽可能地在布鲁斯民谣中赋予了自由和坚强,他说,“无论外界发生什么事,都无法阻碍我的音乐,这些歌就在我的基因里,我没法抑制他们。”

  公路常用来表现人生,在“离开”与“到达”的交替中,生活的“彼岸”成了一种向往。尽管鲍勃·迪伦从未为我们描绘过“彼岸”的样子,我们仍旧可以在他苍老的声音中听到回归和质朴。60年代,就像《丧钟为谁而鸣》书中所写的: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鲍勃·迪伦曾经用这条近似悲观的主线,“应景”地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当然,我们也无法抑制鲍勃·迪伦的老去。70年代过后的集体记忆逐渐褪色,社会不再趋向整体流行,在工业革命悄然落幕后,摇滚乐不再给民众带来安慰。或许,早在1967年的纪录片《Don't Look Back》中,导演彭尼贝克为他做了最好的解释:鲍勃用年轻和热情感染了美国的年轻人,于处造星运动时期,披头士的《艰辛之夜》相比,鲍勃则在镜头下更加冷静地表现了“垮掉的一代”的抵抗思潮。

  专栏作者:黑麦,男。京生京长,南半球流浪。三联记者。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