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从来我的习惯,都不是在第一时间回应。因为,我明白我是一个比较容易动感情的人。话说得太快,担心情感的成分太重,这个世界上已经充满了太多宣泄式的情感的语言以及为私利谋略的语言。然而,我的工作正好是在这被评价,被检查,被讨论的位置上。20多年一晃过去,虽然说是习惯,但每回总有一些感想,只是时过境迁引以聊表,这是我较常的做法。
演艺圈其实不似别人想象中的复杂,只因通过媒体大家参与的意见,就怕本意被淹没了,所幸我总遇到理解的阅读者和媒体。例如这次李玟的专辑,我更强烈到大家的善意,也更庆幸自己的好运。我不是一个雄心大略之人,每一个时期,总会随着自己的感想,在自己的作品上隐约流露。例如袁泉的《long stay》。生活与旅行,生活与旅行是我近年来特别喜欢思考的题目,所以,碰到了也跟我想法一样的袁泉。我们花两年时间完成了这张专辑。
这五年来,我在北京居住下来,甚至有一点隐居淡出之意,想试着过着跟所有北京人相近的生活。看着内地的一些杂志、报纸,吃着当季的水果,这让我有很大的改变和帮助,特别是属于中国体会的那一部分。我觉得我生活周遭,一些朋友们,活的非常中国,但绝不是我们现在在各个广告媒体上看的表现主义上的中国,我说的是他们的生活观和美学观,完全不受西方的影响,完全的中国,让我领略到另一种美,属于生活的,属于文化的。忽然我想起,两位我非常敬重的艺术家及学者,李翰祥先生及高信疆先生,他们都在晚年隐居北京。
我开始领略到这种属于中国,属于东方之美。我也试着把我粗浅的认识反映在作品中。因为这两年做李玟的专辑《东西East To West》,中国风也恰好在流行乐坛因周杰伦而流行了八年,是一个容易销售的标题。这是一件好事,可以引导着西方和年轻人认识东方。
也因为这几年下来,建立出一些约定俗成的中国风创作几大要素:第一、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清晰古典标题;二、用五声音阶写旋律并加上中国乐器;三、以当代青少年文化对照找出具有差异的幽默感。这都是好方式,也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只是,七八年下来,好方式一再的使用略有瓶颈。我不觉得我能超越得了他们,这一群优秀的年轻创作人,我是打心里佩服和支持他们。只是当我面向东方的时候,我还是比较乐意从我的生活体会中出发。
如前所说,我总是感动于我生活周遭遇到的人他们的生活观。前不久,国家地理频道邀请李玟为今年活动演唱代言歌曲,我在创作上,就试着把这些感想写出来。我觉得华人自古是一直有环保概念的,虽然它不似西方的数据化或口号化,但心意相同,甚至更为美学,更为哲学。珍惜,一直在华人的传统中,含着比科学更形而上的哲学论。掬水手中月让我感触很深,它不光感叹着韶光易逝,它更说着生命轮廻当下的美好需珍惜。这是另一种角度说着环保。不强势的口号却能更婉转而长久的影响人心。所谓环保不就是一种长远的经营么。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掬水手中月翻译成英文的说法。我只知道经过李玟、经过舞曲平台,可以让一些年轻人好奇这话的意思,甚至体会这个句子中的美好。
在李玟的专辑中,被讨论最多的是《流转》,我必须为这次来自我的私心而感到不好意思。没错,这几年我特别有兴趣昆曲。也特别感谢白先勇先生、余光中先生、王童先生因为他们的先行投入,让我这后生晚辈了解了昆曲之美,打开了对戏剧了解的视野。昆曲的确太美了。
我看了两回《牡丹亭》,每次都觉得这是华语精致艺术之巅,而且我相信往后一个世纪也很难被超越。无论里面的音乐、辞藻、表演形式处处充满了美学养分。《流转》这首歌,我完全的以当下的爱情观对照《牡丹亭》里的爱情,其中转借了《牡丹亭》中最著名的“皂罗袍”开头的四句。我相信不管物转星移时空变迁,青春与爱情将是人们一直不变的思考与讨论的题目。无论当下的男女关系、生活习惯、道德价值有了改变,爱情的本质不会变的。之所以叫《流转》正是此意。
也因为喜欢昆曲,开始好奇它的音乐结构,编曲和用器方式。其中古琴与曲笛特别打动我。也因此透过好朋友的介绍,发现在许多音乐学院有很这方面优秀的年轻人才。另外,《流转》中吴侬软语的饶舌表现方式,是我一段旅行中的意外收获,我意外在苏州认识一位业余、全力研究苏州语的年轻朋友,他让我惊讶与感动,原来地方语言是另一种生活与美学的结合。就在这一年我有机缘一一遇到了,也影响了我的生活。于是,反映在我的作品。
记得我在早年创作初期,有一段时期热衷于借古造今中国风,现在是另一种体验的开始。记得当时在台北为了许多历史剧写主题曲,当时我仅在眼界所及的周遭找些古典名著里的中国符号,以局限的视野看着所谓的中国而创作。现在我发觉,所谓的东方不是标志、不是口号、也不是时尚。而是在生活里、价值里、呼吸里和我血液里的东西。
我很庆幸这几年有很多时间待在北京,也有机会在许多内地的城市游走与阅读,认识了许多隐姓埋名低调生活的智慧之人。他们感动了我,也给了我一些新的开发。曾经在台北苦恼着,大部分的媒体逐渐苹果化的问题,我总是沮丧着流行文化,因为苹果娱乐版廉价的把艺人轻浮地器官化,以煽情的标题销售给台湾阅读者不尊重自己的新价值观,苹果娱乐版面的幽默总是跟低级的性笑话有关。版面编辑和标题之生杀大权,背后藏着各种人为利益因素,毫无道德可言。
因为聪明的苹果日报,有着精细的商业计算和法律避险技术,假言论自由之名。我总想,在台湾从事娱乐与传播的工作者是否就只有这样谄媚随俗才可以苟且偷生,但我还是不会对台湾灰心,我相信台湾还有很多沉默的大众,心里是清晰明白的,我也相信苹果不是绝对邪恶的,那些阴暗操纵的少数终会被时间一一检验剔除,在等待的时间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生活中美好之所得互相影响交织,珍惜这美好并共勉之。此刻我只能庆幸,每个月我总有几周在北京生活,在别处的得到养分。也算天无绝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