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 乐评人
《制造伍德斯托克》是一个充满人性纯真美好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泰柏,以坦率的笔调,宽容地谅解了曾经与他敌对的世界。他为这场惊天动地的音乐节,补足了不为人知的幕后一角,那是关于一个少年的成长和解放,如何从压力与沉溺的泥沼中,滋生勇气、找到自我的动人故事。 ——李安
关于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任何一本美国正史里都有相似的记载:这是1969年8月15日-17日举办的一个摇滚音乐节,地点就在美国纽约州伍德斯托克小镇附近一个名叫白湖的地方。这个以“和平与音乐”为口号的音乐节吸引了大约50万嬉皮士前来参加,被公认为美国上世纪60年代嬉皮士运动的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一转眼40年过去了。在这40年里,陆陆续续有很多本关于这次音乐节的回忆录出版,为后人还原出一个更加真实的伍德斯托克。
伍德斯托克原本是一个距离纽约市中心160公里的避暑胜地,当地居民多以务农为生。1902年,一个富有的英国商人为寻找一片未被工业化污染的净土来到此地,建立了一个以手工作坊为主的工匠村。他本想尝试以手工制造的产品换取金钱来维持伍德斯托克的繁荣,可这个计划却遭到了无情的失败。工匠们生产的手工产品造价太高,根本无法和大规模机器生产相对抗,维持这个小区的生计还要靠他父亲当年开纺织厂时赚来的钱。
半个世纪之后,这个理想主义者的故事又一次在伍德斯托克重演了。
鲍勃·迪伦被施了魔法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一批音乐家看中了这里的艺术氛围,纷纷移居此地,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美国抗议民歌手鲍勃·迪伦。1966年迪伦在伍德斯托克的森林里骑摩托车时遭遇了一起神秘的车祸,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一年。复出后风格大变,唱起了毫无棱角的乡村爱情歌曲。歌迷们大为不解,不知道这个伍德斯托克给他们心中的偶像施了何种魔法。
与此同时,一个名叫迈克尔·朗的长相英俊的嬉皮士搬到了伍德斯托克。朗擅长组织音乐节,曾经成功地举办过“迈阿密流行音乐节”。这个于1968年底举行的音乐节吸引了5万名观众,是那年数一数二的大音乐节。说来也怪,很多人认为音乐节是那个时代的标志,但是纵观1968年,整个美国办得成功的就只有这个迈阿密音乐节。因为大部分音乐节举办者缺乏资金,而嬉皮士观众又不喜欢买门票,结果造成了音乐节普遍质量低下,根本赚不到钱。因此,到了1969年,全美国已经没人敢再操办音乐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