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黑麦:尽管做一个山寨大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6日20:59  S.D!ZINE

  看完《Dog Day Afternoon》的第五年,我听说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在一次饭局上,席间几个女孩拿该症标榜自我品味,同桌的两个70后文艺工作者听得面红耳赤,唏嘘不已。再后来有了豆瓣,在别人的相册里看见不少纳粹军装,或是一些样貌较好的盖世太保;姑娘们乐此不彼地在博客里贴上几张,即歌颂了个人审美情趣,也让来访并图谋不轨的小伙子们有了价值性参考。在我看来,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一知半解和一味投入,变成了一种山寨的乐趣。

  中国的个性在于,每个人都敢理直气壮地山寨;不仅要山寨境外的,境内的也要被捎到,韩寒说,“没有山寨就没有新中国”。山寨的提法来自香港,本指“大陆货”和“非正品”,却被拿来戏称为一种“抄了又怎样”的态度--“那是看得起你”。有趣地是,那些自认为并非山寨之流的,在别人看来也山寨得流光溢彩。乐趣之后,山寨还可以是一种自我认同,于是,这乐趣也成了一种态度。

  中国人用混乱的30年完成了西方摇滚音乐半世纪的进化,中国的阶段性音乐风格史,也开创了世界摇滚音乐的先河。让我们大体描述一下这几个摇滚的年代罢。1986年,中国出了个崔健,当时的社会接纳摇滚乐,犹如“打开大门迎闯王”,后来种种迹象证实,那个来自挽起的裤管震撼大于音乐本身;80年中后期,霹雳舞者抱起了电吉他;之后,续长发,穿皮衣,甩头、再甩头;金属look一下变成了北京摇滚学员的校服;世纪末的鸡冠头让年轻人又尝到了新鲜的白人朋克;自从独立摇滚出现,民谣小清新又没戏了,唱英文的出来了一批、说怪话的也有几个;总之,全国人的审美整齐划一,生怕脱离了集体归属感。在60岁生日上,这集体音乐的种种表象,被塑造成一种爱国场面、一种与生俱来的文化马屁。

  当然也有马屁打在马嘴巴上的时候。比如,全世界生产英伦摇滚的乐队的国家有两个:英国和中国,前者的出现是为了对应美国grunge音乐,实属正品。后者的出现,说法不一。英式摇滚不应该是一种风格,他是The Stone Roses这样的乐队牵引出来的一种回潮,他可以跳跃在独立摇滚、新浪潮或是后摇之间。当我们可爱的乐队们明白了这一点时,全世界早就不提英式摇滚这个说法了。不过,这个世界就是奇怪,你越山寨,你的“玉米”越多。“拿来主义”,你的情歌唱给谁听?

  电影《Anvil》记录了世界第一批金属乐队中最没落的一支,Anvil乐队的主唱Lips做起卑微的工作,当他有机会返回舞台时,他像个孩子一样亢奋。在见到Black Sabbath的吉他手TonyIommi时,Lips上前恭维。Slash说他是先驱、Lars说他是灵感、Lemmy Kilmister说他很对路子,即便这样,这支见证了金属音乐诞生的“铁砧”却得不到他们应得的地位。他们搞笑、诚实、愉悦自己、不扮酷、不找专业的经纪人,而这些,都是乐迷们不想见到的。“上了台的,会作态,上了床的,不能坦白。”摇滚乐噤若寒蝉:只有小心翼翼,才可以游到彼岸。

  20世纪末,电脑连上网线,十年之内,人人玩转地球,工业时代结束。不久,摇滚乐走失了主人,直至时尚批量“救赎”,人人可以插上一腿,嫁接方式各异,万物“摇滚”。去年,当红台湾ABC替所有人喝问一句“摇滚怎么了”。

  黑麦:男。京生京长,南半球流浪。三联记者。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