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民歌运动发展到后期,也为流行乐坛培养了一批重量级的歌手。齐豫、潘越云和蔡琴都是来自民歌运动,但之后的音乐道路又不拘泥民歌,而是根据自己独特的声线做了丰富发展。齐豫、潘越云的清丽天籁之音和蔡琴的经典怀旧沧桑,至今仍在我们心里最深处萦绕。
第七期:天籁之音与怀旧之歌
1、齐豫/潘越云《回声(三毛作品第15号)》1986
台湾音乐大师集体的神来之笔,李泰祥、李宗盛、陈志远、翁孝良,将齐豫和潘越云这两位顶尖的女声糅合成最美妙的“回声”。专辑概念出自三毛作品,唯美的散文诗句,不食人间烟火的古典式配乐,齐豫的清丽脱俗,潘越云的淡雅芬芳,不论独唱或和声,犹如人间仙乐飘飘。
《七点钟(今生)》的激情心跳,《谜》的纯真诘问、《梦田》的梦想种子,每一首都是一幅诗意的画卷,或流淌的清泉,真让人叹服这样的声音只应天上有。
2、蔡琴《此情可待》1984
在民歌时代享有盛誉的蔡琴,直到都市情歌年代才录下了属于她真正的专辑,《此情可待》作为一个系列的开始,让听众感受更完整如一的蔡琴。
专辑制作人是民歌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吴楚楚,他根据蔡琴声音醇厚的特质,精心为她订做10首曲子,陈志远、慎芝、陈克华、梁弘志、曹俊鸿、苏淑华以及李宗盛,这些大名鼎鼎的创作者当时还是新人。蔡琴的声音沉郁像一片海底的深蓝,不动声色中透出的沧桑感,带出一种依依的成熟女性情怀,她轻描淡写中,多少人生的爱恨情愁就这样奔流而出。《最后一夜》、《蝶衣》、《读你》、《油麻菜籽》这些蔡琴超经典的金曲就从这里发酵、沉淀,流传到今天。
游威简介:华语金曲奖总策划/国际华语音乐联盟秘书长/资深乐评人/娱乐营销人、自1992年起,在《音像世界》、《音乐天堂》、《唯音乐》、《南方都市报》等报章杂志上发表音乐评论100多篇,超过30万字。曾成功发起并运作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先后在广州、香港举行大型颁奖礼。2008年11月与香港资深填词人向雪怀等共同创立全球华语音乐工作者之协作推广机构——“国际华语音乐联盟”,致力推动华语音乐在全球的发展。目前全力运作“华语金曲30年—第一届华语金曲奖”大型颁奖巡演。
《开篇语》由全球华语音乐工作者之协作推广机构“国际华语音乐联盟”主办、《富周刊》协办的“华语金曲30年——第一届华语金曲奖”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本刊特别请来华语金曲奖总策划游威撰写《华语金曲30年》经典唱片专栏。分享30年流金岁月的不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