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nem《Recovery》
《Relapse 2》的跳票却促成了《Recovery》的诞生,阿姆2009年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其往日的痞性作风,人们否定这当中的自省与冷静,渴求阿姆的嚣张与反叛,忽视犀利、乖张、霸道的歌词依旧是那张《Relapse》专辑的主要特点,于是阿姆觉得有必要发行后续作品《Relapse 2》以满足旧歌迷的这点需求,但随着其忧郁情结的增长和暴戾气焰的减弱,一张再一次有别于阿姆往昔形象的这张《Recovery》诞生了。从略有小清新音乐风格的封面来看这张《Recovery》,首先就给人一种伤感、结郁甚至是悔恨的感觉,但不可忽视《Recovery》的制作班底依旧可以让这张专辑在2010年的嘻哈界风生水起,符合阿姆一贯的音乐作风。
《Recovery》当中客座歌手阵容依旧大牌,当然首先你得排除掉那个Kobe并非叱咤风云的那个篮球运动员,而是一个在美国流行音乐圈里尚籍籍无名的嘻哈歌手;然后是女歌手Pink和Rihanna,两个女声的确在这张专辑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说《Love the Way You Lie》当中Rihanna的嗓音出现的形式较为传统老套,却多少将这首歌推向了更为抒情化的层面,相比《Won't Back Down》当中Pink的献声则带有浓烈机械味道,虽然整体而言,除去紧凑的节奏和目的清晰的歌词以外,这首歌并不算阿姆的上乘之作;当然最后那个“我有很多嘻哈专辑,但每一张都有Lil Wanye”的Wanye也同样出现在了这张专辑当中。
主打曲《Not Afraid》的中规中矩无法掩盖《25 to Life》和《Space Bound》的光芒,尤其《Space Bound》当中对吉他的运用将这首歌变作《Recovery》专辑里最能体现阿姆黯然神伤的那一面,如今嘻哈音乐当中对乐器的运用开始呈现更为宽泛的局面,阿姆清晰伶俐的口齿得以在吉他配乐的衬托下更凸现了另外一种特点——即深情,作为一个rapper的他也在《Space Bound》当中展示了其作为一个singer的能力,chorus段落当中他甚至启用到了他的假音来演唱,不失为整张专辑里的一个最大亮点。
Oasis《Time Flies 1994-2009》
人们在Oasis宣布解散很久以后,在Noel Gallagher宣布组建新乐队不久以后,在这张精选专辑刚刚发行以后,都还宁愿相信Oasis有重组的一天,这种想法美好和令人憧憬到不管是不是真能成功,都不忍心去识别了。这是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开端,而从上世纪就是年代末最早迷恋由Oasis或是Blur掀起的这股吉他英式摇滚的乐迷们,不是漫漫步入对很多事都太过淡然的年纪,或是早早就被英国现如今电气迷离的“新世纪摇滚乐”所俘获。Oasis已经成功从一支技术型摇滚乐队变成了一支情怀型抒情乐队了,连同最早与他们互争地盘、早早解散(或即将重组?!)的Blur一起。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个规则不知道为什么就在所有范畴领域里通用了,也许执着的绿洲迷们在最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这个规则,而生出了他们对Oasis可以再现的念头,所以他们在听这张Oasis的官方精选集《Time Flies 1994-2009》时,铁定是百感交集的,十五年的Oasis金曲就这样被整齐划一地归到了一张所谓的精选专辑当中,好像时光从来从来都未曾在两兄弟的身上留有痕迹,他们像是毫不留情毫不眷恋地以档案的方式,再一次搬出这些作品,说一句伤害乐迷的话:去听吧,这是我们的所有了!是的,所有解散了的乐队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对乐迷造成了深刻的伤害,这种伤害并不是一张精选集就能抚慰的,却也并不见得再次重组可以获得什么良效。
毋庸置疑,过去这二十六首歌曲带给我们的震慑如今已经变作了无可追回的消极情怀,这张精选集让人感到心痛与悲哀,它所想要展示的其实也正是这些,作为一张没有所谓新作所谓未发行作品的纯粹老歌合集让我们明白唱片公司并不在这上边寄托有什么希望(或许也在告诉那些执着的乐迷们,不要再抱有什么希望),而当你逐一听完,那些曾经陪伴你的声音从耳边消失,那些曾经出现在你生命当中的画面消失,你也终于得以明白,这些时光,真的飞逝了。
The Chemical Brothers《Further》
自电子乐的繁盛时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旧活跃至今的电子乐队当中,The Chemical Brothers是当仁不让的佼佼者。他们的音乐始终秉承电子舞曲之精华,却不想,在2010年他们的第七张录音室大碟《Further》中,他们开辟了曲径通幽之道,先以氛围感极其浓烈的小电,开启整篇与化学兄弟原本的舞曲特质越来越远的一张作品,整体结构一直处于一种迷离又独具力量的矛盾感之中,在更多的电音团体愈发执着地探索电子音乐的未来性时,这支原本就可以被称为先驱的电子乐队,开始开拓更为本质更为深邃的一面,即以电子音乐来复制自然。
舞曲性质的减少并没有降低这张专辑的力度,虽然开篇的《Snow》更人空旷迷蒙的消极之感,却可在听者脑中升腾起一幅唯美的雪景,整张《Further》的主旨也便在此,音乐所能带来的画面感远远超越了电子乐技术的复杂与冰冷,到了《Escape Velocity》,我们所熟悉的化学兄弟经典桥段再次呈现,这也是整张专辑里最贴合The Chemical Brothers本质的一曲,十一分钟的长曲由澎湃的loop段落一次次地冲击人耳,舞曲所含带的力量泉随同穿插而入的迷离氛围一起,营造了我们所愿意徜徉的化学兄弟式经典电音场,而其所能引发的遐想被归类于理智,这便远比做开场的《Snow》更为令人赞叹,而从经典化学兄弟旅程当中步出,《Another World》的复杂也依旧令人对这张《Further》的高潮充满了期待。
氛围化了的化学兄弟并不想走任何氛围小电乐队的老套路数,在整张专辑最引人注意的一曲《Horse Power》当中,他们对自然声效的采样更偏向于一种复杂而非简致淳朴,在急速的节奏中,隐隐回荡的马嘶,令整首歌连同整张专辑的画面感、氛围感都提升到了一定层次,虽然这种实验性质浓郁的采样可能并不能受到大众的认可,但作为电音艺术家的他们,显然不会将简单的思想情感寄托于这类有着繁密层次的音乐之中,宏大的主题配合他们与两名视觉大师Adam Smith和Marcus Lyall合作而出的MV一起,共同带领我们进入这一个有别于以往化学兄弟电音之旅的奇幻旅程。
Jewel《Sweet and Wild》
Jewel近两年来的专辑都体现着名副其实的特点。上一张《Lullaby》以柔软动人的抒情催眠曲作为整张专辑的主体,以实际行动表现出了“lullaby”的真实旨意,创作速度惊人的她在2010年即奉献了这张《Sweet and Wild》,再次以专辑名称点出了当中音乐的特征,即既甜美又狂野,原本就可以被称得上是甜美的,正是Jewel自己的人声,而创造出狂野效应的则应归功于编曲以及后期制作,它们偏向乡村摇滚和流行音乐的趋势令Jewel的乡村歌手形象在这张专辑当中逐渐淡化开来。
先是极具摇滚特性的一曲《No Good In Goodbye》开场,其快速的过门段落以及配乐中省去滑棒吉他的方式,令人感到Jewel往乡村摇滚或是偏摇滚乐的流行曲上行走,倒也不是不能成为可能,其甜美的嗓音也可拥有狂野的爆发,从第一曲即点了专辑名称的题,Jewel此棋走得甚是不错。接下来的《I Love You Forever》则让人感到尴尬不少,虽然其有着非常吸引人的旋律,Jewel自己的表现也相当不错,但是,没有人觉得这首歌和Taylor Swift太像了么?当然,在Taylor主宰了主流乡村音乐的这两年,再不向这种偏流行乐式的乡谣靠近的话,可能很快就会被称为跟不上时代,只是Jewel的个人色彩在这首歌当中被抹得几乎不剩踪迹。专辑接下来的数曲,则都围绕着这种似乡村摇滚又偏于流行音乐的形式走着,最后不禁令人才想到,Jewel冷不丁地用着这张专辑在向Taylor Swift宣战,或说Taylor Swift式的流行乡村已经把美国传统乡村音乐给占领了。
当然这并非批评Jewel这张专辑做得不行,相反这种趋炎附势的专辑制作方式反而使得Jewel的乐迷层拓展得更为宽泛了一些,她自己也在这张专辑当中展现出了她更为令人感到和谐的一面,《Sweet and Wild》当中所阐述和表达的情感,已经不再是主体,它所想要展现的,其实是美国乡村音乐逐渐与流行音乐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种趋势,而细心之人也早已发现,如今乡村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区别仅仅在于有没有使用到班卓琴和滑棒吉他了。
Hanson《Shout It Out》
你还记得Hanson吗?那三个年轻的、不畏世事的美国三兄弟。当美国青少年们被更年轻更帅气(更具才华?)更符合他们审美的Jonas Brothers迷得三迷五道的这时候,他们重新出现了!其实是从未消失过,只是光芒已经被太多后辈所掩盖,并且,他们真的已经不再年轻了。《Shout It Out》作为他们2010年突击所发行的专辑,虽然未曾有转型或是才华渐失的痕迹,但显然,这种简简单单的流行摇滚乐,已经不再能勾起年轻人们的兴趣和口味了。
作为乐队的第八张录音室专辑,《Shout It Out》首先体现的却是美式流行音乐当中流水生产的那种肤浅性,尽管在2004年的《Underneath》之后,Hanson兄弟三人已经独立出来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3CG,但前几天的商业唱片生产模式已经深深镌刻在了他们的演艺道路途中,所以整张专辑以不华不实的平庸走势展现着兄弟三人的创作实力,再通由不甚精致的后期制作和包装模式,这张专辑便展现出现下年轻人的那种随意态度,而作为已经成为“上一辈”流行摇滚制作者的Hanson,在如今仍旧将这种随意放置在他们的作品里,是不是多少有点长大了但仍旧不懂事的感觉呢?
一成不变的旋律创作模式让《Shout It Out》里的每首歌听起来都很雷同,不管是先声夺人的《Waiting For This》还是主打曲《Thinking 'Bout Somethin'》,都先以低龄化的特色而没有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反是埋藏在中部的《And I Waited》令人有那么一点兴奋感,不过接下来的慢板情歌《Use Me Up》又再一次跌入俗套,或许在Jonas Brothers称霸的青少年流行音乐圈里,Hanson这支处于尴尬年纪的“青春摇滚乐队”,这次出击真是太心有余力不足了。
We Are the Fallen《Tear the World Down》
情侣档乐队虽然很多时候被视作是默契型的优秀乐队,但往往没有更多人敢于想象当他们情感破裂之后这支乐队将要怎样维持下去,当年Amy Lee和Ben Moody的分手就导致了Amy Lee的乐队Evanescence一蹶不振至今。似乎男方恢复得要比女方更快,2009年Ben Moody已经发行了他自己的一张个人专辑,2010年他重新组建的这支We Are the Fallen,现如今也发行了第一张唱片《Tear the World Down》。除了Ben Moody,这支乐队引人瞩目的焦点还在于它的女主唱请来的是第六届美国偶像的选手Carly Smithson,人们总避免不了将这只新乐队与Evanescence作比较,同样是流行哥特金属式的音乐创作方向,同样是有着绝对爆发力的女性做主唱……可人们对Evanescence的印象太深了,总觉得Amy Lee和Ben Moody是绝配,然后失去了Ben Moody的Evanescence怎么听怎么不是滋味,失去了Amy Lee的Ben Moody再怎样找新伙伴也不是那么回事儿,所以多少小看了We Are the Fallen的实力,这张We Are the Fallen的处女作有着特别强的整体性,虽然女主唱Carly的嗓音特质不如Amy更具辨识性,但也已经算得上是女声摇滚当中的出众者了。
Devo《Something for Everybody》
这种新浪潮、合成器流行与复古迪斯科结合的音乐类型还能在风靡多长时间呢?作为Devo复出之后的第一张唱片,《Something for Everybody》再一次赶上这一趟复古浪潮,可是这两年里太多的类似唱片不免让人出现了复古新浪潮的听觉疲劳,何况Devo在这张专辑里果然处处彰显着他们的“年事已高”,虽然几首主打曲让人领教到旧式“新浪潮”的风范,却已经不再能够成为风潮的引领者,因为复古这种东西往往需要后继者去引导,而非最初的创造者。
Morcheeba《Blood Like Lemonade》
同样是老将,Morcheeba随着主唱Skye Edwards的回归而重新走起了温醇细腻的此类缓拍路线。《Blood Like Lemonade》用足够令人感怀的电音节奏配以Skye Edwards感性的声线,搭建出久久未耽溺的那种慵懒情调。当中《Even Though》有着整张专辑里最美丽的旋律,其余歌曲则以饱满的电子节拍在气氛的营造上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程度。虽然《Blood Like Lemonade》走舒缓和烂漫的路数,但却并不是一张慢热的专辑,这其中所散发的美感,可以在聆听的第一时间,便深深地缠绕住听者的听觉神经。
Tokyo Police Club《Champ》
Tokyo Police Club终于在他们的第三张专辑当中犯了加拿大独立乐队的通病,在模仿与“抄袭”美式朋克乐队完毕之后,想要另辟蹊径,却总是走上一条莫名其妙的道路上去。《Champ》少了乐队第一张专辑《A Lesson in Crime》当中的锐气,少了乐队第二张专辑《Elephant Shell》当中的灵气,增长的是不知道从那里冒出来的一种随意,令人不得不怀疑乐队的用意,当他们”不经意地炮制出“这张作品的时候,可能已经完全忽视了加拿大朋克乐队原本就没有个人特质的最大通病,而显然,主唱的慵懒唱腔在这张专辑中被发挥到了极致,甚至都有点让人愤慨于他的这种随意了。
Teenage Fanclub《Shadows》
Teenage Fanclub低调地带来了他们六年后的作品《Shadows》,这当中充满着最本初的关于独立音乐的味道,不管清新、温暖、唯美等等这类形容词已经被人们用滥甚至已经带上贬义,Teenage Fanclub都同样得以被冠上。如出一辙的十二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Teenage Fanclub多年如一日皆遵循内心而进行音乐创作,曼妙的人声得以产生出泛滥的美感,这一切都让Teenage Fanclub再度成为一支令人感到惬意的独立流行乐队。
王硕、朴九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