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精品购物指南:粤语歌坛已无药可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9日18:26  精品购物指南
精品购物指南:粤语歌坛已无药可救?

香港乐坛“教父”戴思聪于7月17日凌晨病逝

精品购物指南:粤语歌坛已无药可救?

硕果仅存的陈奕迅还在为“港乐”独撑大旗

  撰文/谢韬、三石一声 编辑/谢韬

  2002年罗文离去的时候,乐坛哀叹着“巨星时代结束了”;2003年张国荣梅艳芳接连与我们告别,乐坛又抛出了“巨星时代已结束”的言论;如今,连培育出王菲刘德华黎明郭富城等天王、天后的“巨星之父”——戴思聪先生也走了……近些年来,香港乐坛依然在生生不息地运转着,无论如何,都还有一个“Made In HongKong”的陈奕迅在独撑门面,但令人惋惜的是,现今港乐圈在整个华语乐坛里拿得出手的,也只有一个陈奕迅而已。

  2010年7月18日是阴郁的一天,在我们失去了曾经奠定香港乐坛半壁江山的“教父”戴思聪之后,怎能不发出几声唏嘘感叹?诚然,那个令我们魂牵梦绕的“巨星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日渐江河日下、势单力薄的港乐,是否已变得无药可救?

  上世纪90年代,一首粤语歌风靡整个华人圈的盛况已经很久远了,大部分的90后甚至未必知晓当年粤语歌坛的“威水史”。其实,自王菲1997年转投EMI唱片公司,声明“只发国语专辑”起始,粤语歌似乎就迈出了走下神坛的第一步。

  从辉煌到衰落,深究起来,我们找到了三点无可回避的弊因。

  弊因1:创作人才短缺 音乐同质化严重

  粤语歌发展多年来的最大缺陷便是路数太过单一,所有人几乎都遵循着定式。你可以轻易说出的港乐创作者有林夕、黄伟文、周耀辉和陈少琪,但他们却全是写词人,能够写曲、做监制的,除了雷颂德,你还能想起谁吗?何况雷颂德把电音玩得最发光发热的那几年,也不过就在1998年至2003年这5年间,此后他再做出的东西也都摆脱不了清一色的港乐套路:起伏不大的旋律,从低向高的音阶,钢琴永远搭配架子鼓,偶尔有点不痛不痒的弦乐或贝斯插入。结果,大部分的香港音乐都中了这招“换汤不换药”的毒,当歌迷发现听一首歌和听十首歌的差别并不大时,听众的流失就在所难免了。

  诚然,港乐的基本元素有着很高的辨识度,能让人在第一时间判断出一首歌“香港制造”的身份,但将这种地域色彩分明的风格,强加在那些不善创作的新人歌手身上,无疑限制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性,属于“慢性自杀”行为。

  众多非原创歌手的同质化太过严重,是香港乐坛止步不前的另一原因。翻开某位的唱片歌词本,创作名单上赫然印有林夕、黄伟文、林若宁、雷颂德、C.Y.Kong、梁翘柏等诸人,翻开另一位的歌词本,印的还是这群人,干脆买一张合辑吧,居然在幕后折腾的还是他们……创作人接的单子过多,难免生产出一些流水线产品,而非心水之作。歌迷的耳朵是很尖锐的,是在用心创作还是在仅仅照猫画虎,糊弄糊弄人,一听便知分晓。久而久之,对这些经典的本土创作阵容产生了审美疲劳,我们对港乐也就不得不敬而远之了。

  话说回来,尽管香港也有像“人山人海”(由黄耀明牵头)这样的气场鲜明、风格新潮的创作团队,但他们终归不属于主流歌坛。当然,大众歌手想要转型,可找他们来制作唱片,但也要请你提前做好水土不服、冷遭白眼的心理准备。

  弊因2:信息同步化 文化中转站功能丧失

  粤语歌渐渐从市场主流沦为非主流,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的传递性功能的消失。曾几何时,在信息网络还不甚发达的20世纪80~90年代,内地歌迷罕有机会直接接触到欧美地区和日本的流行音乐,更多是依靠听港台歌手们的翻唱歌曲来间接了解信息。想象不到当年的翻唱风气有多热?那请看看奠定张学友“歌神”地位的国语专辑《吻别》,总共收录10首歌,翻唱就多达7首,可这并不妨碍该唱片创造出热卖神话;即使在90年代末期,天后郑秀文仅凭翻唱几首大热的韩国舞曲,照样攀登上了她个人事业的全新高峰。当年,以崔健、魔岩三杰为首的内地音乐人一直在提倡“原创歌坛”的口号,正好是与香港的“翻唱风”相反的另一音乐传播模式。

  近10年来,流行音乐的传播途径发生了巨变,最新潮的欧美、日韩音乐不再经过香港中转,而是直接输入内地。随之而来的是港乐的翻唱比例逐步缩小,很多歌手在翻完一些国外当红曲目甚至非主打歌之后,收到的歌迷评价几乎都是贬大于褒。唱片公司索性令新人放弃翻唱,四处邀人写歌,找人帮忙搞创作,于是这又回到了前面提及的创作人才匮乏的弊端。既然已失去了国外流行乐在旋律悦耳度方面的优势,自然也就丢失了大批只喜欢悦耳旋律不注重粤语歌词意境的华语听众。

  弊因3:造星工业机制没落 自身优势不复

  港乐的持续低迷,其实在2005年的关头,还有一个止跌回稳的迹象。那一年,随着张敬轩、王菀之、方大同等一批唱作新人的出道,香港歌坛总算让人看到了一点希望,特别是人们在听腻陈奕迅后,终于拥有了方大同。但好景不长,这些出色的新生代很快被市场遗忘,其实他们更加符合独立音乐的生存法则,却并不足以引领大众。

  像方大同这般人物,通常也是主流娱乐杂志的封面“鸡肋”,品质固然上去了,造型也很有保证,但几乎只在文艺青年受众中才有市场,放到更多二、三线城市去,几乎无人知晓,多多少少也算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这和在90年代,随便拿出张学友、刘德华甚至苏永康陈晓东中的一位,都能横扫一大片的情况简直大相径庭。

  毕竟,在更早之前的香港乐坛,主要的运作模式是利用发达的工业机制包装出高高在上的巨星偶像,从许冠杰到张国荣、谭咏麟、梅艳芳,再到四大天王,无一不是这般走红的。新千年以后,粤语歌不再深入人心,许多“草根”出身的唱作歌手渐渐撑起并扩大了独立音乐的阵营,使得纯粹靠贩卖唱功或偶像外形的歌手从市场中没落。现在再把目光投向香港,你会发现,那些能做到销量与口碑兼具的歌手,除了上一代的陈奕迅、古巨基容祖儿外,就数林一峰、谢安琪、王菀之、方大同之类巧借创作、写歌走俏的“草根阶层”了。

  爱现场

  2010北京无限星空音乐节

  时间:8月16日 ~ 22日

  地点:北京地坛公园

  8月16日到22日,首届无限星空音乐节将登陆地坛公园,以“七彩生活”为大主题,分别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原色定义每日演出,并分别设立了主舞台和电音舞台,让观众感受流行、电子、摇滚、民谣等不同的音乐风情。活动汇聚海内外60多支乐队,包括唐朝、谢天笑、扭曲的机器、脑浊、夜叉等一批耳熟能详的中国摇滚艺人,并有Hit-5、后弦、周逸涵、严羚等流行新秀加盟,是一场突显京城传统文化的声乐饕餮大餐。

  新碟测评

  万芳《我们不要伤心了》

  编辑推荐度:★★★☆

  测评人:三石一声

  “万芳的新专辑,在她历年来的唱片中,在编曲方面最为去繁就简。虽然气质上和8年前那张《相爱的运气》很相似,都是一点点温暖,一点点冷感,一点点的神经质,再配上一点点的自我否定,但在神韵上已有极大差别。这回万芳自己当起了制作人,所以最后的音乐成品应当最接近她本来的样子。当然,单薄的编曲未必就会削弱感染力,更何况这样的制作叫简约,而非简单。”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