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Pub女王,现场飙歌总是能技惊全场;她也是小女人,能把情歌唱得如泣如诉、寸断肝肠。历来唱将不动情、动情歌手缺唱功的规律,却在她的音乐世界里被打破。在动听的时候能够听到她的心跳,在高潮的时候又自然而然跨越几个音阶,她是女人也是女侠,她更是一个拥有高端唱功却不攀纯技术高峰,而是怀揣一堆情歌为歌迷疗伤的“爱情理疗师”。她不算很红,却也把许多歌曲唱红。她,就是黄小琥。
和潘越云、苏芮一样,黄小琥同样是出身于Pub,并借助这个平台走向歌坛。但和潘越云和苏芮最终被台湾流行乐坛打造成可以适应多种风格的职业歌手不同,从1990年发行第一张国语专辑《不只是朋友》,一直到2011年最新的专辑《如果能…重来》,黄小琥在纯粹或世俗的音乐事业标准上,却从来没有呈现过一种上升的趋势。她从来都是那个初出道时的黄小琥,或者说一直是那个在Pub里“不求上进”的黄小琥。在烟雾缭绕的寂寥氛围里,将一个爱情主题,变着法儿地不断倾诉,在近距离间毫不修饰所有的纯粹与质感。古有说书人,而黄小琥毫无疑问就是这个时代的唱情人,玩的就是一把肉嗓,玩的就是入戏的真情。
也可以说,黄小琥的情歌,是城市里最原生态的情歌,没有梨花带雨,也没有哭腔绝技。而且由于缺少靓丽的外型和公司刻意的打造,即使是出唱片都像是暴露在歌迷近前的她,实际上也因为这样的缺少伪装和修饰,在演绎上更没有退路。打个比方,唱片工业可以把一切牛鬼蛇神都包装成偶像歌手,甚至实力派唱将,但他们却同样无能无力把一个随便什么的歌手,在小型的Pub里塑造成像黄小琥那样的Pub女王。因为在Pub里成为女王,只有一条单行道,就是歌好听、情动人。
而会唱歌的黄小琥,最难能可贵的还是没有走上纯粹的技术流。就像所有有天赋的人都喜欢卖弄天赋一样,天生会唱歌的歌手,最终也总会把挑战曲风、唱法,视为事业发展的终极极限。但在黄小琥二十多年的歌坛生涯里,在她不多的专辑里,她却永远以一种近乎于自言自语的吟唱模式,一边享受着其中的落寞,一边抚慰着歌迷的寂寞。爱情是情歌永恒的主题,而情歌则是商业歌坛最便于操作的类型。但黄小琥显然并没有把情歌当成一门功课甚至生意,在她的作品里,你也许听不到高温,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温度,随着情的喜怒哀乐而高低增减的温度。也正是这种温度,成为她和歌迷共鸣的桥梁,使她的作品总是有着一对一理疗的特殊效果。而黄小琥情歌的抚慰人心也说明,情歌也是可以有深度的。只不过情歌的深度不在于文字的复杂和编曲的华丽,而更在于一种温度的适合、情绪的人性。低了,容易没人性;高了,又容易发烧。
实际上,从1996年发行《午夜的单人床》之后,黄小琥有很长一段时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怀旧的歌迷也只能从一些精选和现场专辑中,才能接受到她的理疗服务。而在这十几年间,歌坛却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头变换大王旗,各种风格交错变换的主宰着时尚。而曾经的情歌,也在大杂烩地一顿乱煮之后,越来越变得面目可疑、无从下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小琥于2009年年底,发行了她签约“华纳”之后的首张专辑《简单/不简单》,依然还是那种单身女人浅白却感性的爱情哲学,依然是那种交杂着期待、落寞、自由、孤独的情绪,却又比单纯的撒娇和自恋更多一种现代女性的执着和坚定。既没有技术含量,也没有与时俱进,即使如此,黄小琥却依然能够在一大片红男绿女、奇花异果的当代乐坛,杀出一条血路。这实际上就说明了,好听的情歌,永远是有市场的,是不分潮流不潮流的。市场也永远没有乐坛想像得那么复杂,越是简单,有时候越是能够超越时代、超越定位。
文/爱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