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进入成熟期的歌手来说也一样,一张专辑不必刻意为“突破”而改变,甚至不惜抛弃优点,“突破”就像自由,时刻与你同在。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这个春天如果只能选一张让我的期待不负所托的唱片,我想是《是时候》。
这个选择当然与孙燕姿一别4年留下的时间空白有关,像一道深深的峡谷,与她出道7年来不要命的发片速度(前3年发了7张专辑)和让人目眩的大热歌曲列表割裂开来。这7年间,孙燕姿从一个22岁的邻家女孩,跻身亚洲歌后之列,但与此同时,“唱歌”渐渐异化为“上班”,发片速度的减缓依稀显露出体力透支的迹象。终于在出到《绿光》遇到“埃及事件”后,这根绷得太紧的弦,终于断了。
这成为我期待这张专辑的第一个理由——— 它是她出得最慢的一张专辑。她一定是累坏了。像遭到过度砍伐的森林,迫切需要休养生息。
离开这4年,孙燕姿去学了服装设计、烹饪,但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却常苦笑说“不知从何说起”。这种欲语还休的状态,4年之中的“变”与“不变”,在首播主打歌《世说心语》里体现得更直观、可感。孙燕姿的唱腔依然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旋律本身不算特别出彩,但巧在沉郁安静的编配,特别是歌曲中融入了印度女权运动者沙拉金尼·奈都的诗作《人生》,使得整首歌曲显露出一种别具一格的庄重的吟咏格调。
“除非你力战过悲伤与恐惧,承受过让你梦想破灭的年岁,因剧烈的欲望而受伤、因冲突倾轧而疲惫不堪,孩子啊,你不算真正的活过:这就是人生。”《世说心语》中的这段诗歌,在我看来,倒更能胜任整张专辑的“点题”重任——— 从4年前的倦极而退,到4年后的重振精神。
不少乐评都指出过,孙燕姿离开的这段时间,也恰恰是传统唱片业衰败加剧的尾声,昔日的对手有的还在苦撑、有的眨眼间已不知所终,颁奖典礼上半壁江山都是“前辈们”闻所未闻的选秀新人。孙燕姿坦诚,她想过歌迷的离开,但不是特别介意,这种在游离、反思中夹杂坚持的心态也在后面的曲目及曲风选择上体现出来。无关情爱、反照内心的歌曲固然大气,但在一张流行专辑中难以独撑大局,烟消云散的青春、时光背影里的荒芜,终究落脚于遗憾的爱情,于是有了《当冬夜渐暖》、《愚人的国度》等面目更为熟悉的情歌。在这些歌曲中,她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声音的层次感、细节处理的微妙上,吐字运腔上多了一份醇厚的成熟底色,如同清新的水彩之于浓淡相宜的水粉,依然透明、爽净,但画面的意境却拓宽了。
无论是轻盈灵动的《追》,还是痛快硬朗的《快疯了》,自信回升的《明天的记忆》,都很容易让人想起孙燕姿过去的一些异曲同工的代表作,比如《完美的一天》或者《我不难过》。它们就像钻石的不同侧面,反射出孙燕姿身上最吸引人的某个特质,比如独立、洒脱,或者念旧、感性,从而使得新专辑对于新老歌迷,都保持了个性、品味的一致性。但无论哪种类型的歌曲,在新专辑中却具有了一个共同的特色———“考究”,这里面有歌手本身对成长的领悟,也显示出她对唱歌的用心和“珍惜”。
“以前觉得做歌手太平凡了,会渴望自由、幸福什么的,后来就觉得,其实这些东西一直就在身边。”孙燕姿说,自己之前是在“围城”里一直想出来,现在是“围城”内外都尝试过了,知道自己更需要什么。人一旦进入成年,个子和样貌就极少“突变”了;对于进入成熟期的歌手来说也一样,一张专辑不必刻意为“突破”而改变,甚至不惜抛弃优点,“突破”就像自由,时刻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