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龚琳娜演唱会如期开唱。从屈原的《山鬼》到欧阳修的《庭院深深》,从李白的《静夜思》到杜甫的《登高》,龚琳娜的热忱与投入,让歌声充满了自由的古典意境之美。唯有此时,你才会明白龚琳娜所说,她曾每天站在德国的森林中,学习与自然对话。
《忐忑》的走红,让龚琳娜被赋予了“神婆”的称号,如果不是在剧场中亲耳听到她的演唱,你会片面地认为她只是这个时代中以另类搏出位的噱头式人物。可悲的是,龚琳娜若不是有《忐忑》这样的怪作品,恐怕永远也无法被中国观众所欣赏。中国观众对民族声乐的认识,大都停留于每年春晚上扎堆儿亮相的歌手身上,相似的脸孔、雷同的声音与唱法,令你几乎难以将他们区分开来。直至龚琳娜与萨顶顶这般的“怪人”出现,终于如见云开日出。
龚琳娜所获得的掌声除了热烈,还饱含敬意。敬从何来?龚琳娜曾说,我形象不够美,嗓音不够亮,我以为自己很难唱出来,幸亏我遇到了老锣。老锣,即龚琳娜的德国丈夫,也是这些歌曲的作者。他幽默地说:“我的血液还是德国的,但我音乐的心跳早已是中国的了。”如此的解读令我们惭愧,为什么不是我们,发掘出这个至真至美的龚琳娜?
北京娱乐信报 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