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市场高端系列访谈之三
段钟潭一手创立了“滚石”品牌,在鼎盛时期,滚石曾聚集了所有华语乐坛的顶尖大腕:罗大佑、张艾嘉、李宗盛、周华健、陈升、陈淑桦……第20届金曲奖颁奖礼上出现了“悲壮”的一幕,获颁“特别贡献奖”的滚石唱片(微博)总经理段钟潭,上台领奖时不发一言,而是拉出“音乐万岁”以及“请电信业不要虐待唱片业”等横幅,赢得现场掌声雷动。滚石老总在如此盛大的场合,不惜以这样悲情的方式来呼吁电信业放唱片业一条生路,传统唱片业真的已经走到向电信业、数字产业讨饶的境地了吗?
老段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唱片行业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黄金行业,李宗盛、赵传(微博)的任何一张专辑在台湾地区就能一卖100万张,更别说整个亚洲地区了。那时候的专辑还特别贵,差不多100元一张,你算算看好了,卖100万张唱片就是1亿元,唱片公司拿3成,就是3000万元,歌手自己拿5%,能赚500万元。所以那个时代,写一首歌就能买辆奔驰的神话天天都有。”然而,如今当人们可以从网上不花钱就任意下载歌曲时,传统唱片时代的唱将们只能靠走穴、巡演来挣钱。老段说,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发布的《全球唱片业信息报告》,华语流行音乐的传统CD销售额从2003年的1.6亿美元跌至当下的几百万美元,缩水超过85%。当下,传统唱片销量继续大幅跳水,今年原创流行乐唱片不足100张,香港唱片销量大奖“金唱片”指标更是放低至1.5万张。与传统唱片业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苹果iTunes音乐商店的销售下载量冲破几十亿次,在国内则是“百度MP3”等互联网搜索引擎为用户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免费的音乐午餐,“我们并未一开始就向电信业‘放软档’,滚石也曾在2000年就成立了网络事业部,以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但多年来都未见起色。”老段暗淡地说道。
在太麦老总宋柯看来,段钟潭的横幅应该改成“请互联网不要虐待唱片业”,“应该从两方面来看,移动运营商并没有虐待我们,而是为我们贡献了很多收入,像彩铃下载等,但互联网我们绝对是一分钱没得到。”宋柯认为,无线业务和唱片业合作的不错,是网络下载令唱片公司雪上加霜,“电子产业的开发是双刃剑,我们暂时不好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从苹果iTunes音乐商店下载一首歌,消费者要付费99美分,唱片公司就能拿到70美分,这样的收入对唱片业来说就是很好的支撑。”Udancecn电音中国网站总编孙春奇告诉记者,宽带和网络本身并没有什么罪过,摧毁唱片业的是泛滥下载,这对传统唱片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今华语乐坛,传统唱片业仍在和新媒体进行着头破血流的惨烈冲突。在版权保护形同虚设、商业模式尚未明朗、利益分成始终碰不拢的情况下,类似段钟潭愤而拉横幅这样的博弈必将持续下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所有的唱片公司都成立了专门负责线上音乐的部门之时,他们惊异地发现,原本被他们寄予厚望的数字音乐并不能力挽唱片业于狂澜,即使是“iPod+iTunes”如此成功的线上音乐营销模式所带来的20亿美元的收入,就算全给唱片公司,也无法弥补唱片销量迅速下滑所带来的损失,更何况有很大一部分网民从来就习惯于免费下载。宋柯认为,事实上,在这场变革中,旧的模式被打破了,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数字音乐市场却依然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但可喜的是,许多人正在进行着探索和尝试,比如电子唱片,“除了内容比传统唱片更为丰富,还包含了卡拉OK软件,歌迷可以演唱这位歌手的歌曲然后上传给歌手,双方形成互动。另外除了下载收费,唱片公司还可以在电子唱片中内置广告,以期获得多元的盈利模式。”
近年来,随着内容售卖业务的兴起,苹果、亚马逊等企业纷纷推出内容零售商店,这些商店下载量的上升,更令碟片市场每况愈下。“音乐工业肯定要走到这一步,因为传播介质的变化不可逆转,是无奈也好潮流也好,这件事没必要太过伤感了。”摩登天空总裁沈黎晖(微博)感叹道,国内的卡带市场早就没了,CD还有部分市场,但也是越来越小。对音乐工业来讲,由于无线及网络传播的出现,未来音乐传播肯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免费的了,音乐公司需要在艺人经纪、现场演出、综合商业营销方面寻找获利点,“新技术使音乐传播的范围更广泛,这是积极的一面,唱片公司和发行公司要考虑的只是适应和转变。数字产业将在未来如何发展,我们也不能预测,但是希望唱片公司能掌握好这把双刃剑,音乐不死,而唱片业更不应该死掉,虽然它会在不同时代用不同的形式出现。”
新报记者 翟翊
(责编: 琉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