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钟奖:让国家级文艺大奖走向大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6日12:00  光明网

  当前,娱乐圈越来越热闹,艺术家却越来越少;娱乐至死的快速消费品越来越多,堪称传世经典的作品却越来越少。如何让有品质的文艺与大众结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让属于中国的文艺走向世界,这是摆在文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两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下称“金钟奖”),以“最专业的全民化参与,最大众的国家级赛事”为宗旨,依托深圳音乐工程,力求在深圳卫视的平台上,打造“北有青歌赛,南有金钟奖”的国家音乐赛事大格局。“金钟奖”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在“大众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据了解,通过电视和网络等各种渠道观看“金钟奖”比赛的观众达到1.6亿人次,“金钟奖”走出殿堂,回归大众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肯定。

  本届“金钟奖”在上一届的基础上进行了招募面的突破,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10个地面分赛区和11个网络直通区,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报名。有20万怀揣音乐梦想的选手加入角逐,“金钟奖”从而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时俱进地开设网络赛区,是“金钟奖”在新时代主动与大众相结合的举措。大赛的男子组和女子组金奖得主都产生于网络赛区,搭上“网络时代快车”的“金钟奖”获得了最大的回报。

  从评选过程来看,“金钟奖”通过深圳卫视的全国性平台,从分赛区开始就全程上星播出,将评选过程完整地呈现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改变了国家级大奖“关门办赛”无人知晓的局面。在评委的选择上,中国音协挑选出国内一流的音乐人分派到各个分赛区,保证各个流派的音乐人都可以得到同等的机会。专家评委们在音协领导的支持下,顶住各方压力,坚持评选标准,以“尊重音乐、坚持音乐”为核心,使得“金钟奖”成为了今年“最干净”的电视选秀比赛。“公开、公平、公正”的比赛,让所有的评委和选手都得到了尊重,比赛也自然广受好评。“回归音乐”,作为今年“金钟奖”的主体诉求被贯彻到大赛的始终。著名音乐人也是“金钟奖”评委之一的科尔沁夫盛赞“金钟奖”是“真正尊重音乐”的比赛。也正因为如此,“金钟奖”得到了来自国内音乐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被著名音乐家们和各路媒体赞为“中国选秀节目的拐点”。

  作为国家级的流行音乐赛事,“回归音乐”是题中之义,但是, “回归到什么样的音乐”才是“金钟奖”能够引领中国流行音乐走向世界的最核心问题。音乐家陈彤说:“中国尤其是内地的流行音乐在国际上是边缘化的。语言障碍是一个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流行音乐理念还很落后。”因而,从2009年“金钟奖”第一次开门办赛开始,“金钟奖”就一直以“国际先进的流行音乐理念”为评判标准,遴选出最具“先进性”、“国际性”的歌手。以国家级大奖的影响力发挥“风向标”的作用,将国际先进的音乐理念在“金钟奖”的比赛中通过大众传媒的平台进行传播,强力拉动国内流行音乐的“国际化”步伐。在今年的比赛中,许多唱功不错但唱法老旧的选手都早早出局,“金钟奖”向外界传递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必须要更新唱法、更新音乐理念,否则,歌手没有发展前途,中国流行音乐也不能与世界接轨。因此,著名音乐人陈彤盛赞“金钟奖”“点亮一盏明灯,指引未来的航向”。可以说,本届“金钟奖”在成为“选秀拐点”的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拐点”。来自内蒙古的PTS组合将蒙古族的传统音乐马头琴和长调呼麦与说唱嘻哈相结合,在“金钟奖”舞台大放异彩,被一众评委捧为“最有可能走向国际”的选手。王晰、孙琦、刘行格、汪思辉等一批深具个性、声音辨识度高的选手在大赛中脱颖而出,且深受大众喜爱,“金钟奖”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选拔出了能够肩负重任的明日之星。

  “金钟奖”专家叫好、观众叫座的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国家级大奖与大众结合的全新之路,值得同类奖项进行思考与研究。

(责编: wwt)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