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各大音乐演出场所陆续上演了多场跨界音乐演出。古典、民族、流行的混搭风令乐迷们应接不暇。
从上个月人声大师博比·麦克费林联手昆曲、二胡、舞蹈的精彩即兴发挥,到本月上海民族乐团的“弦在烧”中二胡、琵琶搭配西方弦乐演绎热情的现代“新民乐”,以及上周台湾教母级“小清新”歌手雷光夏演唱会上结合低音提琴和诗歌的轻吟浅唱的表现方式,吸引了不少外地歌迷来沪捧场,把“跨界”做出品牌和影响的马友友与丝绸之路乐团在大剧院的演出更是一票难求。
紧接着,又有两场跨界音乐演出“无限动——赵磊二胡与乐队音乐会”与“电子管风琴与二胡的奇遇”将分别于3月31日与4月2日在上海音乐厅(微博)拉开帷幕。
碰巧的是,这两场音乐会的主角——上海本土二胡演奏家赵磊与日本电子管风琴演奏家神田将是合作多年的老朋友了,他们也将分别担当对方音乐会的嘉宾,进行客串演出。
跨界音乐:
将古典与流行串联
“跨界音乐”译自英文的“Crossover”。到目前为止,作为一个新兴音乐类型,它的定义还不甚清晰,就形式而言大多为古典与流行的互相串联:如用流行音乐的表现方法演绎古典音乐,或用古典音乐的表现方法演绎流行音乐,或自创一些融合古典与流行乐调的曲子。这使得跨界音乐有了一种“融贯古今”的外表,似乎比流行音乐内敛,较之古典音乐又显得活泼。
赵磊作为上海民乐团的一位“另类乐手”,近年来先后于香港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微博)、日本广岛“MORI世界音乐节”中举行独奏演出音乐会,并受邀参加台北、柬埔寨、哈萨克斯坦、法国圣丹尼国际音乐节等境外音乐会演出,颠覆性的演奏引起海外媒体关注。作为新生代亚洲青年音乐家的代表,赵磊更将二胡技艺称之为“玩音乐”。基于传统,又以其对二胡精髓的理解,颠覆性、即兴地打动观众,这是他目前热衷的事情。
同时,赵磊也喜欢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大师、青年艺术家合作演出。他与日本著名雅乐师东仪秀树合作的“筚篥与二胡”、与英国“神殿”乐队合作的“电音与二胡”、与日本爵士钢琴演奏家KEIKO合作的“爵士与二胡”以及与10次格莱美大奖的获得者、“声音魔术师” 博比·麦克费林大师合作的“人声与二胡”等跨界演出都吸引了不少目光。
与赵磊用古典乐器诠释现代音乐正相反,日本家喻户晓的青年音乐家神田将把电子管风琴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用现代乐器演奏古典音乐作品。
2001年10月,在IMC(国际音乐评议会)总会主办的纪念音乐会上,神田将被歌剧导演迈克尔·汉佩(Michael Hampe)称为“用一架电子琴演奏出了超越整个交响乐团的效果”。之后“一个人的交响乐”成了神田将的招牌。
业界点评:
跨界音乐只是快餐性的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所谓的“跨界”音乐只是一个用来包装、宣传的噱头,是临时性地吸收不同类型音乐的表现形式,并没有催生出新的文化内涵。对于“跨界”这一名词,上海民乐团团长兼艺术总监、指挥家王甫建就有不同的意见。
王甫建告诉早报记者,其实“跨界”音乐几十年前就有许多音乐家在做了,而且不论是作品质量还是舞美效果,做得比今天要精彩得多。而且“跨界”只是一种表现类型,是一种整合音乐的样式,并没有催生出新的文化内涵,反而削减了原本文化中应当表现的精髓。
“今天许多年轻人追捧这样的音乐形式,其实是一种非常粗浅、浮躁的表现。有些‘跨界’音乐只是吸收了其他类型音乐的表现形式,但那是临时的、暂时的、快餐性的。”王甫建说,“我希望他能多一些时间静下来好好思考自己的定位和音乐道路,别总是急功近利地宣传包装自己,他还没有到达那么高的层次。”
“当然,我们也是非常希望年轻人能够具有创新和多样性的。”对于怎样才是乐团培养年轻乐手的方向和正途,王甫建认为,音乐家一定要有对待作品认真的创作精神,艺术上可以张扬,但不要浮夸,要珍惜自己的艺术天分,让作品可以经过10年30年甚至100年之后流传下来,这才是艺术。
“年轻人有的时候难免喜欢尝试新鲜刺激,就好像爬山,总想爬得更高,但一旦到山顶,接着就是下坡路。”对于年轻一代的演奏者,王甫建希望他们能走得更远,“如果记得脚踏实地往前走,那么前面的路是无限的。”
事中人语:
传统与现代音乐
不应有明确界限
对于上述看法,赵磊和神田将“跨界达人”在合作演出的前夕,接受了早报记者的专访,对于“跨界”是否只是“博人眼球”的手段这一问题,赵磊的回答比较直接,他认为音乐无国界,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之间也不应该有明确的界限;而神田将则表示,自己用电子管风琴演奏古典乐的原因是,他找不到别的乐器可以让一个人单独演奏交响乐。
赵磊认为,在传统音乐的传承受到考验的当下,自己的“跨界”努力是一种让更多人接受、喜爱二胡的尝试,而神田将则认为,古典音乐自有其不可代替的精神力量,但是固守它的血统时,更应该注重的是古典乐内在所具有的精神,而不是它的表现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