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到来的时代,传统唱片工业的消亡已是必然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音乐内容的消亡。有数据显示,音乐产业一年的盈利远超电影产业。但无论是唱片公司还是音乐人,甚至是渠道方,人人都在哭穷。究竟,音乐的路在何方?
昨日,第19届东方风云榜系列活动之“真音乐·大声唱”论坛在北京召开,前太合麦田(微博)老总宋柯、十三月唱片老总卢中强(微博)、摩登天空老总沈黎晖(微博)、kooworx公司老总钟声等业内人士到场讨论。虽然未来最适合音乐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并没有模板参考,也没有一条被业内一致认同的道路,但录音制品本身的版权必须有价值,将是行业壮大的第一步。另外,音乐现场演出以及智能音乐产品的研发也成为业内人士期待的出路。
坚守版权 无40%分账,唱片公司没有未来
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崛起的当下,尽管CD的销量缩水了95%以上,但网络音乐的年收入却可以超过300亿元。海蝶唱片老总陆建在昨天论坛现场提供的数据表明,音乐产业的年产值已超过电影加电视的全年产值总和,但传统唱片公司从中分得的利润,仅占2%~3%。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音乐产业如此赚钱的时代,唱片公司却在不断哭穷。这种不健康的商业模式,直接导致唱片公司大量缩减。从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EMI(百代唱片)被收购,到日本的艾回唱片关闭内地公司,再到太麦老总宋柯转行卖烤鸭,业内人士对音乐产业的失望几近触底。
昨日,宋柯以中国音像协会唱片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长的身份出现在论坛上。他介绍说,这个委员会首先要做的,就是为传统唱片公司、为版权方“讨个说法”。在宋柯看来,录音制品本身的版权必须要有价值,不能因为缺少好作品,或者因为艺人可以通过演出赚钱,就忽视版权的商业价值。他说,在唱片工业的黄金时代,海外唱片公司是不屑于签艺人和经纪人的,“这也就说明,单靠版权,唱片公司是可以活得很好的”。但在中国,宋柯指出,传统唱片公司整天被数字平台渠道方忽悠,也没有能力与其议价;又比如卡拉OK,放MV就跟放电影差不多,如果唱片公司要按照电影的分成,就应按照包房卖了多少票来分。反观影视行业,电影制作公司在视频网站上拿到的利润,甚至有可能超过在院线的收入。
在数字音乐产业占据主导的今天,版权方与渠道方之间的分成该怎样处理?据了解,在日本、韩国,版权方的分账可以高达90%;在欧美,版权方平均拿到70%;在中国台湾,版权方也能拿到60%。宋柯表示,他个人希望未来中国内地的版权方可以从中分到40%,“不到这个数值,任何的渠道和平台都应该是我们(唱片公司)打击的对象。没有这40%,唱片公司没有未来。“
宋柯还表示,目前唱片工作委员会作为一家合法机构,已经吸引了内地90%以上的唱片公司加入,未来将以行业代表的身份,为唱片行业“大声唱”。在今年“两会”期间,该委员会就曾委托政协委员徐沛东就版权问题作出提案,同时还将游说立法机构,通过立法来保护唱片公司权益。
十三月唱片已经加入了这一委员会,该公司老总卢中强表示,在此之前,任何一个机构、平台、渠道,他们都不信任。对于渠道方,也坚决不授权、不合作,如果被侵权,则“死磕”到底。他也表示,如果仅以一家唱片公司之力去做这件事情,会很无奈。但在宋柯加入这个委员会之前,他也坚决不信任任何代表机构,“比如之前李健(微博)的专辑里,就唱了一首万晓利的歌曲,但唱片公司也好,万晓利也好,都并未就此进行过任何授权。后来才知道是音著协授权的,音著协当时曾表示,凡是注册会员,他们都有权力代表去授权。我们其实是‘被代表’了,所以对这样的协会是不信任的。但老宋毕竟是唱片公司出来的,他能够站在从业者的角度去做这件事。现在对于这些侵权的公司,我们的态度是锱铢必争,未来我们还要睚眦必报。”
作为唱片工业的代表,宋柯表示,希望未来3年内,能够与一两家有诚意的渠道方达成协议,更好地解决录音制品的价值问题。
细分市场 回到音乐现场演出
尽管唱片公司不能从版权上拿回自己应得的,但随着国内演出市场的火爆,部分公司也能通过现场演出维持生计。十三月唱片打造的“民谣在路上”品牌,当属很好的例子。
2010年,“民谣在路上”首次进行全国巡演时,全国各地的火爆现场就给了卢中强信心,他曾告诉记者,“我们要巡演两年。”今年3月,该品牌从上海MAO LIVE HOUSE启动,两天吸引了近2000人次。与此同时,该品牌还得到了部分赞助商的青睐,演出现场视频也有酷6网愿意掏钱埋单。两年下来,钱虽然赚得不算太多,但“我们活下来了”。
选择用现场音乐的方式存活,对一家唱片公司而言是一种无奈。“虽然技术已经到了3.0,但我们却回到了0.5的农耕时代。2005年,我们拿到了一笔风险投资开始做CP(内容供应商),当时签下了郭德纲(微博)的无线版权三年,在这几年算是有很不错的收入,我们就开始做一些歌曲研发。几年后其实也比较颓,因为这不是内容为王的时代,而是渠道为王的时代,要变现很难。同时我发现,签艺人的赌博性很大,不是你做就能有这么一种可能的。比如十三月唱片签的艺人,大部分都是民谣的,也有摇滚的。但其实当我们真正细分渠道的时候你会发现,中国内地真正消费音乐的,是一些相对底层的人民,比如我们小区里的保安,他们人手一个山寨手机,但他们会真的消费音乐。而文艺青年,他们可能会去现场消费音乐,但让他线上消费比较难。所以,音乐市场的细分是必然趋势,而在这种细分之下,十三月唱片选择了现场音乐,选择回到0.5的时代,从一些小规模的巡演和独立唱片的发行开始做。而且现在看来也有一些比较好的生存可能。”
不仅如此,让卢中强无奈地回到“农耕时代”的,还有主流媒体对优秀音乐的忽视,“现在我听排行榜就觉得太吓人了,这么多年了,上榜的音乐还是非常雷同。但比如在豆瓣、开心网等一些平台,里面推送了很多有意思的产品。内地唱片公司的产品,之前说得好听点叫拷贝,说得难听点就是山寨,但其实现在在互联网空间里,有大量优秀的音乐生存,但他们缺乏主流的渠道推送,所以我们也愿意用现场音乐的方式,去帮助这些音乐家。”
相比十三月唱片的“小巡演”,摩登天空每年操作的则是动辄上万人的大音乐节,比如草莓音乐节,今年还有望进驻上海。在版权无法让音乐人吃上馒头的时代,音乐节让音乐人过上了相对舒适的日子。相对宋柯等人在版权问题上的绝对强势态度,沈黎晖相对温和,他甚至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很多音乐一定是免费的”。但他同时强调,决定到底免费不免费的,一定是音乐人和权利人,要由他们来“决定这个是不是免费,或者是免费多长时间,而不是‘被免费’”。致力于音乐节发展的他坚信,能够像“民谣在路上”一样,可以通过细分市场、垂直营销、准确找准市场兴奋点,把优秀的音乐变成一个实在的收入。让内容制造者能够赚钱,将是未来现场演出市场的一个趋势。音乐节未来除了在数量上继续激增外,在内容上也将会被细分为爵士、摇滚、流行或者更多。
另一种可能性 智能音乐产品备受期待
除了解决版权问题,发展音乐市场外,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音乐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智能产品。
2012年3月3日,在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里,上线了一个名叫《浅彩虹》的音乐产品,它是曹方(微博)的全新EP。但从用户的角度又不仅仅是只能够听音乐,它同时将音乐、图画、互动进行融合,在业界成为话题。作为该产品的开发者,kooworx公司老总钟声表示,这是他个人的一个梦想。早在2008年,公司刚接触电子杂志时就开始筹划,“但他们(指艺人)太滞后了,没有人愿意去尝试。”直到今年,曹方及其工作室主动愿意接受这种“艺术+技术”的全新方式去展示音乐作品,才有了国内开创性的这一音乐APP作品。在人们最为关注的版权问题上,钟声说,“苹果公司很公平,它愿意分给版权方70%。”
事实上,以音乐内容集合为主的APP在智能手机上并不少见,但除了版权侵害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外,钟声认为,“如果仅用MP3、VEDIO的形式去呈现音乐人的作品,是对观众的不尊重,这是一个资源浪费,必须深入体现艺术家的内在感受。”
此次曹方的作品,除音乐外,还有与一个沙画艺术家的合作。由曹方以及沙画艺术家提供素材,kooworx公司根据曹方歌词里的含义,进行素材后期编辑。让传统“听音乐”的方式,提升为可以360度进入式地体验音乐。从成本的角度,如果以曹方以往专辑销量的数据为参照模板(传统唱片的成本必须与专辑印量挂钩),这一APP的开发显得更为便宜。在钟声看来,“艺术+技术”必将成为未来音乐产业的一大发展方向。
同时作为飞行者唱片(微博)公司老板的钟声表示,目前自己已经基本放弃了飞行者唱片公司里的业务,将主要精力用于“艺术+技术”的新产品研发中。“如果音乐产业仅靠音乐人自己的创作、仅靠传统企划,这样的手段相对现在的世界有点落伍。这样的模式未来会加速唱片工业的消亡。但对艺术家而言,可以增加收益,能拓展他们的想像力,还能增加用户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价值。我相信数字和科技,将会为用户带来更多、更负责的载体和形态。”
钟声表示,自己更大的梦想,不是再做多少个《浅彩虹》这样的APP产品,而是能够有机会研发出音乐界的“深蓝”(人工智能),“未来就不是人跟人在竞争,而是人跟智能机器人在竞争了”。他同时认为,未来最多5年内,音乐界的人工智能将有望诞生,“互联网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但智能手机的时代在我们眼前,例如苹果的语音识别技术可能就是先兆。”因此在他看来,“其实在未来的音乐产业,什么样的介质并不重要,未来也不会再有固定的介质供大家使用,如果大家能够用新的技术的方式,或更多更有创造性的营销的理念对产品重新定义市场,或者是重新营销的话,我觉得会为这个行业创造很多新的可能和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