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
章琰
作为“媒体评审团”的第一次出场,《中国好声音》“导师终极考核”首场上周五晚一播出便引来热议。哈林(庾澄庆(微博))组的4进1决赛里,“怪味豆”吴莫愁获得了保送资格;刘欢组的4进1比拼中,“黑珍珠”吉克隽逸笑到了最后;两组学员中,相对“小众”的类型化歌手袁娅维和王韵壹抱憾止步;至于被刘欢称为“唱功最稳定”但负面新闻缠身的徐海星(微博),则以全场最低分的结局在首轮遭淘汰……
热热闹闹的“大嗓门”留下了,小众化的“韵味歌手”离开了,形象负面的歌手惨败了——这种结果,将初次登场的媒体评审团推向了风口浪尖,有人认为他们“只按自身喜好,不顾专业性”,也有人为他们“弥补了节目组忽视的大众口味”而叫好。但是,媒体评审真的扭转了战局?其实,即便没有媒体评审,结果也会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输的人不会输得那么惨,赢的人也不会赢得那么风光。
《中国好声音》7月首期节目播出后,来自成都的选手徐海星以一首李玟(微博)的《自己》打动了评审和电视机前所有的观众,接下来她告诉大家,自己的父亲在3个月前因病去世,她说:“爸爸生前最喜欢刘欢,并一直鼓励我‘有一天唱到大大的舞台上去’。”之后姚晨(微博)、冯小刚(微博)、李玟纷纷发表微博表达了对徐海星的支持。
然而在种种好评之下,也出现了一些质疑。有网友爆料徐海星曾经是2009年“快乐女声”及2012年“花儿朵朵”的参赛选手,6月份刚刚以“爷爷病危、奶奶入院”为由从“花儿朵朵”退赛——接连因为类似理由参与比赛的她因此被网友质疑是否在拿亲情炒作。虽然也有一些报道为徐海星“鸣冤叫屈”,但人们的惯性思维已经形成,有“炒作”嫌疑的她自然不受人待见。之后网上又爆出她流连夜店的开放照片等,让不少人“心生厌恶”,而由99家媒体组成的评审团想必也一样。节目录制前,已有不少记者私下议论:“如果这次徐海星发挥不佳,估计得0票离场了。”果不其然,在第一轮与袁娅维、吉克隽逸的媒体投票中,袁娅维获得83票,吉克隽逸获得97票,而徐海星只有区区28票,成为全场第一轮媒体投票票数最少的学员。所以说,徐海星的出局一点也不让人意外,甚至连她本人也想到了这个结果,因而一上台便说:“我明白我在网上有很多争议,好的和不好的。这次我就算下去,也要心无杂念、完整地把这首歌唱完。”而在第一轮她与袁娅维的PK中,4位导师纷纷对袁娅维赞赏有加,对徐海星则只字不提,刘欢更是果断地选择了保送袁娅维,徐海星待定。
所以,媒体评审团并没有改变结果,唯一有可能改变的,只是徐海星的票数如果由刘欢打分,他或许会给面子地给出78分,而不是令她下不来台的28分。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好声音”有中国特色的赛制。《中国好声音》除了赛制和运营模式不一样,对国外模式的改造还在于其内容取向——欧美版较多地关注音乐,而中国版考虑到中国观众喜欢听故事的收视习惯,增加了对选手背后故事的挖掘。当然,对这种情感渲染有人叫好,也有人斥之为过度煽情。往往什么事情一过度,就会令人生厌。相比之下,美国版并不刻意强调学员的身份背景,学员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情况只是通过登场前的VCR来展示。学员在台上的自我介绍非常简单,比如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等。美国版出现了几位背景比较特殊的选手,比如单亲爸爸、同性恋者等,他们的故事会在VCR里稍有涉及,但从总体而言,节目对学员个人背景的呈现非常节制,导师更不会问出“你父亲来了没有”这样的问题。
90分钟一期的《好声音》,10组左右的学员,每人平均只有七八分钟,其中唱歌、和导师互动需要五六分钟,那么讲故事只剩下两三分钟。“这两三分钟,你是愿意听他最精彩的人生故事,还是愿意听一段简历?他人生经历中最精彩的故事,往往是与他对音乐的追求息息相关的。”浙江卫视(微博)节目中心主任杜昉曾感叹:“如何讲好这个故事,是《中国好声音》做本土化研究最细的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