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流行歌曲创作赛第11场-《芒花》创作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1日17:16  新浪娱乐
图文:流行歌曲创作赛第11场-《芒花》创作者

《芒花》创作者

  新浪娱乐讯 5月19日,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第十一场决赛落下帷幕。与之前的比赛相比,第十一场决赛的参赛作品总体成绩相对不高。经过角逐,由赵迎作词作曲并且演唱的歌曲《成都印象》以65.989的分数位居当晚第一。

  虽然第十一场大赛未能涌现出高分作品,但还是有些特点在成为当晚大赛的亮点。其一是《生死不离》的词曲作者王平久和舒楠带来了他们在本届大赛中的第二个参赛作品《少年强》,这首曾经于2008年被成龙、周华健等多位明星演唱过的歌曲为大赛填色不少。其二是曾为由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垄上行》、《甜蜜蜜》、《又见炊烟》等歌作词的台湾著名词作家庄奴,也带来了作品《芒花》,而青年歌手白雪则对这首歌进行了深情地演绎,歌曲别具一格的特色让听众耳目一新。

  《常回家看看》创作幕后:真情是创作的关键

  在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现场,《常回家看看》的词作者车行和曲作者戚建波作为嘉宾出现在了第二现场,在观看了当晚的比赛后,二人的心里都颇有感触,因为在音乐创作方面,他们曾经也像许多参赛者一样,是个半专业人士,说他们半专业是因为车行是黑龙江省电视台的导演,而戚建波则是山东威海市第一中学副校长,两个人都不是专业的音乐创作人。

  谈起《常回家看看》的创作过程,车行和戚建波的回忆被拉回了1991年,那年,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歌曲》杂志的一次活动中,车行与戚建波相识,两个人虽然一见如故,但因身在两地,所以基本上没有来往。在1997年春节晚会上,解晓东演唱的一首由戚建波作曲的《中国娃》火遍大江南北,车行在看到朋友的歌上了春节晚会后,给戚建波打了个电话表示祝贺,并谈起了有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进行合作的事情。

  1998年,车行将十几首歌词寄给戚建波,其中便有《常回家看看》。接到歌词后,戚建波深深地被《常回家看看》打动,没读完就流下了眼泪,在一种既激动又冲动的感觉下,十几分钟,他便为这段歌谱好了曲子,而车行对于戚建波谱的曲子的感觉也给与了认可。车行和戚建波没有料到,这首歌曲谱好后,竟然使得许多人产生了情感共鸣,不仅词曲作者,包括录音师等人在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因为内心的情感被触动而泪流满面。

  谈起为什么创作《常回家看看》,车行说这是他真情的自然流露。原来,1995年9月,车行67岁的父亲去世了,送走父亲后,车行试着回想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结果发现,一家人在一起的温暖和快乐却太少。车行很后悔回家的次数太少,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此后,他流着泪为父亲写了一首《爸爸,再见》,1996年,在一次坐火车出差的途中,车窗外的美好春色触动了车行,他又一次想起父亲、母亲、家,他悄悄抹去泪珠,用笔写下了“常回家看看”这5个字。“我就是我家里的事儿,没有一句瞎编,像‘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我母亲就是个爱唠叨的人。我父亲也是歌词所说的那样,只要我们回家,他就张罗着做饭。‘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是我父亲的一句原话,帮妈妈刷筷子洗碗、给爸爸揉肩是我妹妹常做的事。”

  听完《常回家看看》的创作故事,记者不禁想起了词作者陈哲的一段话:“创作者创作的作品只有先让自己怦然心动,才能让听众与之产生共鸣。”由此可见,创作者自己投入真情,才是一首歌曲创作的关键。

  小柯:为经典诗词谱曲要慎重

  在当今的流行乐坛,许多音乐人在注重原创词曲的基础上,也会为一些家喻户晓的经典诗词进行谱曲,从而让这些经典的诗词以音乐的形式重新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跃起来,比如由王菲、陈思思等人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中,也涌现出了一些为著名诗词作曲的参赛作品,比如由晁岱健作曲的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之一。

  音乐创作者在对经典诗词进行创作时应该注意把握什么细节?围绕这一问题,担任大赛评委的小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音乐创作者在对这次诗词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十分慎重,作曲者首先应该读懂当初的诗词创作者写这首诗词的心境和意图,而只有对诗词所表达的深层情感有了十足的把握后,才可触碰这样的经典佳作,否则,错误或者不到位的理解,可能会枉费了诗词大师的一番心血。

  谈起音乐创作这一话题,小柯讲起了自己的创作感受,他说,许多人都在讲创作应该源于生活,但是却很少有人说创作还应该高于生活,音乐创作也是如此。任何来自于生活中的语言,只要转化成音乐语言,都应该高于其来自生活的原始层面,这也就意味着词曲作者应该注重创新,不论是旋律方面还是录音制作方面,都是如此。王利/图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