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艺术总监,能否介绍一下这次音乐节从策划到成型的情况,背后有什么曲折的故事吗?就像您说的,在同一时间让世界顶级的亚洲裔艺术家汇聚在同一城市,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每次做音乐节其实都挺累人的,特别是要做得好。这一次乘广州亚运的契机,我们从2009年初就与哥伦比亚公司开始洽谈这次音乐节的筹备工作。不少音乐家了解到2010广州承办亚运会,都欣然接受邀请。
刚开始,我们的演出阵容更加膨大,邀请“日本国宝”小泽征尔与我共同担任艺术总监,邀请韩国著名花腔歌唱家曹秀美,有世界闻名的日本东京四重奏,还有现在蜚声国际的国内歌唱家沈洋等等。但是到最后由于音乐家的档期问题(当然小泽大师就是由于身体情况而停止了世界范围的演出活动),所以到现在大家看到我们最终的节目安排以及演出阵容,都是通过我们音乐节团队共同努力,邀请世界上最为出色的亚裔音乐家加盟演出的音乐家,虽然不能说全部都邀请,但是这次来参与的已经为这次音乐节增添熠熠光彩。
这是一个一流的、世界级的亚洲音乐节,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演出盛事,相信会是第一次,也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的亚洲演出盛事。毕竟很难得可以在一个很短的世界内邀请他们来共同参与演出。
2、广州从未有过这样的音乐节,幕后团队想通过这样一次聚会达到怎样的目的?您本人对音乐节有怎样的期待?
广州从以前的每场寥寥几十的观众,到现在广交乐季音乐会上经常看到满座的情况,其实广交已经慢慢培育了一堆固定的观众,也给广州市民提供了许多很棒的机会去仅距离接触古典音乐。
广州以前没有做过类似的音乐节,是因为我们觉得环境还不是很成熟。但是现在,我们觉得可以试试,一来可以让大家一次性看到那么多蜚声国际的、世界一流的音乐大师同台演出,二来也可以让世界大师来了解广州的观众,让他们知道广州也有一个很棒的星海音乐厅,广州有一群喜欢古典音乐会的乐迷。我们做的不仅是“引进”的工作,还有更多的是“推广”的工作,向世界介绍、推广广州这个城市,推广广州交响乐团,这是我们这个团队一直在努力的。
对于这个音乐节,我期待大家都可以来到现场领略各位大师级演奏家的现场演出,毕竟他们的演奏都是各具特色的,很难简单用一两句就可以形容个中的音乐享受。而且在星海音乐厅这一个音响效果特棒的场地里欣赏大师演奏,这个是在家听音响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次在广州举办的这个音乐节,主要还是以古典音乐会为主,是希望可以广大乐迷带来更多更好的演出盛事,让大家多听听好的东西,提升自身的欣赏水平。
3、音乐节的阵容名单是怎么拉出来的,比如歌唱方面为什么锁定袁晨野和徐晓英?15位艺术家,包括您自己能否都做一个一句话点评?曲目又是怎么定下来的?有没有特别值得一说的曲目?
这之前也说过了,我们是从“亚洲范围”内挑选的音乐家与演出团体。当然了我们不可能“一个都不能少”,但最起码我们把重要的大部分都拉过来了。对于每位艺术家,他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个我希望观众们都可以亲自来现场来点评。哪个你最喜欢,哪个你最欣赏。我是觉得每一个都很棒,要不然我们怎会邀请来演出呢?!我说的只是代表我个人想法,而且我跟他们每个都有过合作,很难一两句点评他们的艺术或者是表演。这个还是留待观众自己去说吧。
关于曲目方面,我们都是选择音乐家们或者演出团体最擅长的内容。例如你说韩国爱乐与台湾爱乐,他们都选择了马勒的交响曲,这是因为这两个乐团以及指挥都挺擅长于马勒的作品。虽然我经常听说广州不少观众都觉得马勒难懂,但是在听之前假如可以多看作品的背景介绍,多做些准备功夫,加上现场的感受,广州的观众那么“醒目”,多听几遍自然就会有更多更深的体会了。
4、15位艺术家,有些广州观众已经比较熟悉,有些是第一次来,能否说下您和他们合作的记忆,您应该大部分都合作过了吧?
2)与马友友、吕绍嘉都是好朋友。吕是欧洲时就认识的好朋友,他是亚洲指挥里获奖最多的、而且是大比赛中获奖的(他分别在贝桑松、特伦托和阿姆斯特丹举办的国际指挥大赛中获得头等奖项,并以此作为其音乐事业的突破)。同时他是亚洲指挥里在欧洲歌剧界做到职位最高的人,曾任汉诺威歌剧院总监。
3)与宓多里很熟悉;
4)与郑明勋是第一次合作。但是他本人和他的整个家庭都是音乐界中数一数二的音乐家,备受世界关注;
5)与郎朗合作最多,今年7月-8月在两个特别的活动中合作,包括7月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与上海交响乐团与纽约爱乐共同合作演出的10万人草坪音乐会(这同样是一个不可复制活动);还有就是今年8月在天坛与中国爱乐的露天音乐会(这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活动)。
6)莎拉张合作好几次,王健也经常合作。
7)马友友父亲与我外祖父是很好的朋友,巴黎留学时已经认识,这是上一代的关系。现在我与马友友是很好的朋友,保持联系。
5、 13天10场音乐会,对普通乐迷(没有对某个艺术家、某种乐器特别偏好的)来说,很难抉择,您认为呢?有什么好建议吗?
其实每场音乐会都有它的重点所在:
宓多里的柴可夫斯基小协,莎拉张的布鲁赫小协,陈锐的门德尔松小协,还有林昭亮演出谭盾的《爱情三次方》,四位小提琴音乐家演奏的曲目这已经涵盖了小提琴协奏曲里面“四大之二”,而且旋律都很优美。
马友友的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王健的肖斯塔科维奇大提琴协奏曲,他们两位的出彩演奏,相信现场的观众可以回味一生。
郎朗这次破天荒一场音乐会演奏两首乐曲,《黄河》和《蓝狂》,这一场也值得捧场,他现在在国外的门票都是一票难求。
还有叶小刚的《大地之歌》,德沃夏克的第八、第九交响曲、谭盾的《奥运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勒的第一、第五交响曲……每一首乐曲都有它的故事,都有它的内涵所在,我就不一一多说了,大家到时看乐曲介绍,或者你去找作曲家的背景故事去看就了解了。
其实我很是推荐大家一次性购买套票,连续欣赏9场如此高水平的音乐会,而且就在自家门口,不用买飞机票去其他地方听,星海的效果也那么棒。这个机会还真是不可复制的!
当然也许会有观众说一次性听那么多会吃不消,那么我还是建议你: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交响曲,现场的享受你会回味无穷。
6、媒体最关注的一场,可能就是闭幕式您和马友友的携手,这场的曲目是你们一起商定的吗?出于怎样的考虑?您自己对这场音乐会有什么准备?
7、马友友是第一次到广州,能谈谈您对他的印象吗?他的风格和广州乐迷比较熟悉的王健是有挺大反差的吧,您觉得听他的演奏一定要注意什么?
听马友友的演出,不要“醉倒”就好了……
8、音乐节的演出这么密集,排练将怎样进行,能排得开吗?因为机会难得,有没有考虑适当开放排练场?
广交的排练是有计划开放给市民的,具体的安排请留意音乐节的最新消息。
但是坦白说,这个音乐节的高密度排练,也是对乐队的一种锻炼。我们借此机会也是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广交的水平。但是队员们这段时间就一定得“吃苦”了。不够累一点还是值得的,而且肯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9、说说林大叶吧,您对他的偏爱有目共睹,在音乐节中,他将执棒包括开幕式、郎朗、莎拉张、网络音乐会在内的4场,是所有指挥家中最多也唯一指挥多场的。是刻意的吗?他的什么打动了您,让您这几年一直大力提携他?
我在之前的广交新闻发布会上也特别提到了大叶,我这里就不多说了。年轻人,有实力,就要多给机会。要不然埋没了人才就浪费了。现在大环境不是在谈“人才改变世界”么?相信大叶会给广州的观众一齐进步,为广州的乐迷陆续带来更多惊喜。我对他有充分的信心。
10、作为“地主”,广州交响乐团将担纲一半场次的音乐会,您作为广交的音乐总监希望“广交”通过这次“练兵”达到怎样的提升?
高强度训练,提升艺术水平。每次与这些世界级大师合作,对于乐队的合作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升,相信广交通过这次训练,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这个还要看指挥与独奏的配合了。
11、您是中国三大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除了3地联动,如一位大师到中国和每个团都合作,还如何根据每个团的特色,来为其夺身制定不断发展壮大的方案?
其实这3个乐团风格挺不一样的,大家在现场音乐会上,就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各自特色。
现在中国最棒的、与国际接轨最紧密,目前中国大陆(除港澳台以外)也只有这3个乐团保持有完整乐季、国际一流乐季制度,他们承载着中国交响乐发展的命运。3个乐团的乐季在亚洲都处于领先位置、请来的音乐家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我想让大家逐步了解,也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一线乐团的工作,尤其是广州,让全亚洲、世界关注广州的发展。
12、最后,请介绍一下大家相对没那么熟悉的韩国首尔爱乐及台湾爱乐的特色。
首尔,韩国首尔爱乐乐团在郑明勋的带领下,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台湾爱乐乐团是一个拥有很长历史的乐团,很早的时候名为“联合管弦乐团”,现在是台北中正文化中心的驻厅乐团。吕绍嘉是今年刚接任该团的音乐总监,必将在他带领下有个飞越。他是亚洲指挥里的很有才能、亚洲里数一数二的人物,相信乐团在他带领下会有很大的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