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激情卡门》-原创音乐剧的破冰?(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17:10  人民网

  《激情卡门》的这次尝试,开创了长期驻场演出的先河,是在国内传统音乐剧演出模式上迈出了一大步。这其中,制片人赛门·巴赫功不可没。

  赛门·巴赫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

  在很早以前他就一直想制作一出完全中国本土化却又有着国际水准的音乐剧,并一直为此奔走努力,但结果都因找不到合作伙伴而以失败告终。直到碰见北京世纪剧院的总经理肖立军,两人一拍即合,肖立军表示愿意提供剧院作为《激情卡门》完成之后的长驻演出场地。用赛门·巴赫的话来讲“我终于嫁出去了!”

  由于世纪剧院的剧场还达不到驻场演出的标准,于是首当其冲就是对其进行改建。

  “我们从去年的9月份开始,已将世纪剧院的部分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以求确保这部音乐剧方方面面的保障。我们要求剧场里所用的音响、设备都是专为这个剧目而配置的,它将最大限度地为剧目服务。”肖立军说。

  5月15日,《激情卡门》将在为其改造一新的北京世纪剧院的剧场里完成自己的第一次演出。之后,每周都会在那里上演7场,预计将连演8个月。

  长期驻场演出对于像中国这样音乐剧市场还很薄弱、氛围还不浓郁的国家而言,普及票价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对此,导演艾尔玛表示:“我相信我们会定出每个人都可以支付得起的票价。”

  能否“破冰”成功?

  从2002年开始,《悲惨世界》等经典音乐剧被陆续引进中国,其中《妈妈咪呀》、《狮子王(人民网:《激情卡门》-原创音乐剧的破冰?(2))》、《猫》等剧都创造了上座率80%以上的票房好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国内音乐人的创作。于是号称数千万元打造的国产音乐剧《金沙》和《蝶》陆续登台,用国外剧本演出的中文版《我爱你》也进行了演出,但是这些剧大多在演出几场之后便淡出市场,不能形成长期效应,甚至于不能保本。如此市场行为,与百老汇等国外成熟音乐剧模式相去甚远,成为中国音乐剧产业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

  其实和众多演出相比,《激情卡门》在故事情节上并不复杂,但对于本土音乐剧发展来说却格外特殊。

  一是它将成为第一部去国外进行巡演的中国制造音乐剧,从2009年开始,以德国为首站。“中国国内现在进来的音乐剧比如《猫》等,他们仅仅只是从国外这样引进来,而我们是想做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音乐剧,然后把它带出去、推出去、同时也就把中国的文化推广出去。”塞门说。

  二是演出模式的首开先河,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音乐剧看起来只是用歌舞串故事,其实是一项“大投入大产出”的艺术创作工程。它事先有周密的市场调查、策划酝酿和成本核算,要有专人经营管理、各艺术部类分工合作乃至以专门剧场为基地,这种接近工业化的管理、制作和运作在中国演出市场还刚刚起步。由此看来,以上两点无疑是一次勇敢且具前瞻性的突破。

  业内人士评论,尝试固然令人欣喜,不过,具体效果如何,还取决于该剧的艺术品质,以及真正演出之后观众的接纳度。毕竟,音乐剧的土壤在中国尚显薄弱。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