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舒骏,1966年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家庭主妇。从台湾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毕业后,黄舒骏转投唱片公司,成为台湾地区著名的歌手、作家和制作人,曾担任十日谭音乐有限公司及黑羊广告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他曾为《青少年哪吒》(荣获第二十九届金马奖最佳电影音乐)、《寂寞芳心俱乐部》、《国道封闭》、《金枝玉叶2》等电影配乐,并制作与创作黄莺莺、伊能静、陶晶莹、Beyond、范晓萱、邝美云、彭羚、杨采妮、吴倩莲等人的个人专辑。不过近年来,黄舒骏更热衷于当选秀评委。
今晚7点,台湾流行音乐创作才子黄舒骏将在东方艺术中心,出席《东方早报》主办的“‘零距离·星接触’黄舒骏讲演会”。这将是一场题为“国父的手机和李白的短信” 讲演会。讲演会?今天的星星堆满天,但他们对这三个字会魂飞魄散。话都说不清楚,歌词都不知该怎么记,哪还有胆量发表心得。但黄舒骏不是星星,不是偶像,甚至不是一个勤奋的歌手,他只是一道在我们的记忆里擦不掉的痕迹。邱大立
宿命的守着约
马不停蹄的21年,如风一般消逝了。但某一种忧伤,不但没有成功的压缩,反而一直在延伸。忧伤,有人说它是一种庸俗的颜色。庸俗,就是在拥抱中成熟。当我们咬紧牙关苦苦煎熬了21年,最后面无表情地拥抱在一起,成熟得像个大人时,忧伤就向远方奔去了。等了21年我们竟然没疯掉,实在是一个奇迹。
等待,原来也是一种排练,原来也能完成一种修炼。
现在,距离5月9日还有16天的忧伤。
忧伤,就这么成为了一种享受。
有一点是很可能的,5月9日晚上8点,当黄舒骏站在上海正大广场9楼的舞台上时,每个人几乎都不太相信眼前的那个人是真的。可能会有人热泪盈眶,可能会有人准备深深地一鞠躬,可能会有人静静地躲在角落里不知在想些什么,甚至也会有人默默感叹:没想到可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黄舒骏站在自己面前开唱。而黄舒骏也完全可以把这场演唱会当作一次人生改革与发展的跨世纪调查:当年被黄舒骏歌曲结结实实击倒的一群人,5月9日当晚已经不能全部到场。因为有人始终无药可救,有人已经自动痊愈。如果那一晚可以塞满的话,就是1800个人。而最后到底是塞不满还是塞不下,现在还是一个可爱的谜。那首描绘世间情恋纠缠不清的旷世巨作《恋爱症候群》目前在虾米网的点击率已接近1600人次,那是否正好约等于5月9日正大广场正大厅集合的人数?就像这篇文字可能也别有用心地试图为这一晚做一个隐性广告,而有悬念的广告才是“传说中的圣贤之道”。
他是“大骗子”,21年前,一个史无前例的“超越罗大佑”的传奇策划案让黄舒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他也是情圣,他的情歌常常圣洁得让我们差点清心寡欲。他以幽默得近乎毒恶的歌声隐隐调弄广大群众眼前的好处,他以为这样可以超度悲剧;他以沉默得快要动人的心事缓缓推送千古的钦慕,他以为这样可以安抚英雄。记忆力超好的黄舒骏怎能忘记,和他同年出道的赵传、潘美辰1990年就在内地开唱了,“那一年我们19岁”,可黄舒骏活生生让我们等了21年。他简直低调得不行,不过也借此更反衬出2009年的高调。1988年3月12日,黄舒骏在歌林唱片发表第一张专辑《马不停蹄的忧伤》。两个月后,陈升在滚石唱片发表第一张专辑《拥挤的乐园》。2006年10月,陈升在上海举行内地第一场演唱会,中国歌迷苦守寒窑十八年。2009年5月,黄舒骏在上海举行内地第一场演唱会,于是,黄舒骏的“姗姗来迟”让中国歌迷再次成功打破了一项纪录,这一次,是苦守寒窑二十一年。不知道华语乐坛还有谁可以让我们继续打破。
“思念将我压迫,思念将我搓揉,思念将我击倒,思念将我毁容……”15年前,黄舒骏在一首《思念进行曲》里解剖了一回思念的滋味。21年的执著等候,或许也已被我们写成了一首思念进行曲。21年后,当年在电台短波里为黄舒骏的歌一脸愁容的少男少女,今天一个个一脸“毁容”地归来了,第一次团聚在一起。但欣慰的是,尽管我们已淹没在人潮人海中,但还没有被击倒。我们今天从四海五大洲赶来,是因为我们不甘心;我们今天站在一起,是因为21年前做出的那个决定不死心。
不存在的寓言
迄今为止,黄舒骏写歌的逻辑在华语乐坛里依然没有出现第二例,甚至连点影子都没有。无论是人到中年,还是花样年华,在按部就班的和谐人生中,我们知道这是在为自己突然选择5月的某一晚毅然“出轨”找种种借口。在差不了多少的经历中,我们却深深地嫉妒黄舒骏刁钻而精确的概括能力。1988年,在《马不停蹄的忧伤》中,黄舒骏写了一首《伤心小站》,到了1989年,他在《雁渡寒潭》中又写了一首《伤心小镇》。就这样,他开始熟练地用一种不可理喻的追击和反刍来破解人生种种困惑的源头:他写《三代之间》,他也写《忘年之交》;他写《单纯的孩子》,他也写《鱼尾纹》;他写《不要变老》,他也写《永远20岁》;他写《悲剧英雄》,他也写《大骗子情圣》;他写《男女之间》,他也写《两岸》;他写《不存在的寓言》,他也写《宿命的守着约》;他写《苦守寒窑十八年》,他也写《四十八天》;他写《椰林大道》,他也写《未来的街头》;他写《远航归来》,他也写《避风港》;他写《疑神疑鬼》,他也写《小心间谍就在你身边》;他写《你》,他也写《不要只因为他亲吻了你》。
黄舒骏给我们记录了什么?是一颗倔强、孤傲的青春的头颅,是一种明知道糊涂却仍不愿后悔的“不开窍”。他用些许尖酸的调子拍摄了这样一个镜头:青春的壮烈,在我们离别青春愈来愈远后,偶尔在某个下午回味时,依然如刀绞。他的歌不是油画,不是水粉,不是版刻,而是速写。
我们人人都说听他的歌长大,这样一搞,黄舒骏似乎已化作了我们青春的监护人。这件事到底是否属实,还须立案侦查。5月9日,一切将开庭审理。
他的歌,我们究竟听懂了多少?
那些歌中的曲折,是否目击了我们真的长大?
幸亏黄舒骏还没有彻底的成熟,所以我们到现在还记得他;幸亏这个人不理智地把思考也当作了一种创作,所以我们觉得21年的等待也算一种交代。
在年少轻狂的21年前,他曾经只是个单纯的孩子。
在永远不懂得什么叫聪明的21年里,他侥幸没有失去灵魂。
在决心痴情的21年后,请我们继续不要惊动他的心思,请准许他真心一辈子。
因为我们只想看着他一点点长大。
本文部分图片 王浩然 早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