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培
一周娱论
在《阿密特》里,张惠妹希望逃脱流行歌手难以逃脱的尴尬结局,她试图证明,在流行过之后,流行歌手还能做点什么。
人们喜欢归类。比如,一些媒体现在偏爱小众音乐人,小众和冷门反成了获奖敲门砖,流行歌手、特别是老牌天王天后就显得有些尴尬,流行几乎成了媒体上的一个贬义词。比如,王菲被归类成不俗的空灵歌手,比如民谣歌手张悬或者陈绮贞,似乎都比大红大紫的流行歌手“高尚一点”。
大概因为很多人相信,流行的世界里,消失比走红还快。比经典不如蔡琴,比流行不如蔡依林的张惠妹,被扣上了老牌天后、过气等帽子,几年来一直不温不火。出道后短短两年就被誉为天后的张惠妹,十几年以来,台湾一号天后的位置,一直坐得战战兢兢。不过,这十几年与她“过招”的那些流行天后们,从许茹芸到李玟,隐退的隐退,休息的休息,当年的光环一一散尽,唯独她还在每年一张专辑地唱着。
不难发现,张惠妹几乎是流行世界里不可复制的。特别是这几年来,她又被赋予了多重意义,那些身份和意义,几乎在台湾歌手中挑不出第二人。当年李敖说,自己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想选的副手就是张惠妹,“因为一个外国朋友说,她的声音是来自高山之巅的”;后来小S也说,自己就是“小阿妹”,动不动就搬出一首《听海》,成为炫耀歌技时的一种标榜……
因为“国歌”事件,从事业巅峰急转直下的张惠妹,在大陆巡演遭过网友抵制,后来频频到大陆开唱,又被“台独”吕秀莲炮轰为“卖台”。大起大落后,她接受央视白岩松访谈时说自己几乎得了忧郁症,悄然出走隐姓埋名,在美国沉寂生活了半年,回来发表了《我要快乐?》。当年那个高山之巅的高山族妹妹,声嘶力竭的呐喊式演唱,终于变成了被都市情绪围困的小女子,悲悲戚戚的演唱失去了许多力道。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台湾流行音乐标志性的歌手,在大陆年轻一代的影响力,从《超级女声》里天南海北的小妹妹们选唱的歌曲中可以看见,无数人唱着她的歌进入海选、赢得PK。某种意义上,她的歌和唱,印证了港台流行音乐、流行文化对内地产生强大影响的最后一个时代。
被不断附加的流行需要一种减法。张惠妹希望回到台湾原住民的身份,于是在沉寂了将近两年后,决定在唱片里进行一次“分裂”,“分裂”出一个原住民的歌手阿密特,她可以更肆无忌惮地爆粗口、唱摇滚,把十几年来用流行法则包装的张惠妹,一层一层的流行外衣脱去,于是有了这张张惠妹意识专辑《阿密特》,象征一个人的一分为二。不过由于之前的敏感话题,专辑的主打歌《分裂》最后改为了《分生》。
明星分身出另外一重形象,抛弃旧有的标签,张惠妹并非首例,美国流行天后Beyonce就有过尝试。张惠妹希望回到原住民的身份,专辑里的《古调》就是原住民歌曲,不过其他歌曲并没有太多原住民色彩,反而是张惠妹更为摇滚的风格。在《黑吃黑》里,她大爆粗口,骂男女间的背叛,表达自己的摇滚态度;在《分生》里,她以高八度的嗓音呐喊着“等待爆裂”,宣告自己双重人格的出现;还有具备争议话题的同志歌曲《彩虹》……她试图突破流行法则,做得更叛逆、更个性。
梁文道在《噪音太多》里有一句话:“有多少人用随身听,就有多少种世界。”很难想象,多少年后的流行歌手们有几个能成为经典。这个在多重意义附着之后的老牌天后,终于从那个当初奔放犹如云雀的高山族妹妹,变成了37岁的歌坛大姐姐。她的野性爆发、原始味道,怎么都显得太世俗,过度商业化的包装又让她离经典,总差了那么一点点。
在《阿密特》里,张惠妹希望逃脱流行歌手难以逃脱的尴尬结局,至少她挺有勇气,她试图证明,在流行过之后,流行歌手还能做点什么。
娱乐周刊统筹:李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