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琼专栏
自从金钟奖2003年永久落户广州,已经是数度敲响。2011年的金钟奖也着实热闹了一阵子,但曲终人散之际,音乐之声也戛然而止,人们期盼的余音袅袅依然没有出现。
金钟奖号称中国音乐的最高、最权威的奖项,其永久落在广州,至少说明广州在音乐文化上撑得起金钟奖,这应当视为广州的荣耀。从文化设施的硬件上看,广州确实不输国内任何城市,星海音乐厅、广州大剧院、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堪称世界一流,包括星海音乐学院等高校的音乐厅也都相当够档次。在金钟奖的组织上广州有主人的姿态,走入千家万户,以低票价惠及市民。还搞了一些颇具新意的花样,如让市民家庭接待参赛的选手等。官方的说法就是金钟奖很接地气!
以一个文化品牌就能撑起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在世界上不乏成功的范例,像欧洲的一些小城市就凭借一项文化活动成就文化名城。譬如法国的戛纳电影节,德国拜罗伊特音乐节等,让人见识了文化的强大力量。弹丸之地的澳门也凭着音乐节,让人们不敢小视,其赌城的名声让音乐之声中和了许多。广州想要借助金钟奖的永久落户,创立音乐文化的品牌,似乎不无道理。只是这“音乐名城”显然难以一夜造就,这得看广州的“金钟”如何敲响了!
文化于人们的生活似乎息息相关,却又相当地诡秘。有时越是使劲,越是不太好,雷声大,雨点小的例子比比皆是。金钟奖的组织工作也许是出色的,但并非意味着真正成功。金钟奖在这座城市是否撒落了音乐的种子?是否能产生音乐的价值?而这些奖项的获得与这座城市又有何关联?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有相应的作为,也自然就会更接近目标。回顾年前刚刚闭幕的金钟奖,除了新闻偶尔提及金钟奖如何的热闹和成功举办之类,我们的电台电视台却难觅金钟奖的踪影,声音是那么的微弱,令人遗憾!
必须承认,广州在音乐文化氛围上不算浓郁,甭说跟北京上海相比,就算是跟厦门相较,也占不了优势。如果在“金钟”如何敲响上多琢磨琢磨,音乐之声伴随四季花开,当是很值得期待的花城景致。
(责编: 羊小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