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评论:全球乐坛盛典格莱美 中国音乐离得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15:09 金羊网-羊城晚报

  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关注格莱美还有多少中国人会在直播的第一时间去期待这样的声音?格莱美和我们的“中国特色”之间有多远的距离?

  这些年都看见那些当红艺人包揽多项大奖,期待总是被失望替代,所以已经好几年没正式关注格莱美奖了。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有些老了,往年获奖名单中那些熟悉的名字几乎全被刷新了。幸好还看见几张老面孔,托尼·本尼特、乔治·本森、麦当娜继续安慰着中老龄收视群。这些老瓶里的新酒总是比较煽情,新的节奏与编曲的小花样也总能拥有更多的掌声,当然,他们不一定要拿到一些已经恶臭的奖项。在关注格莱美的中国人群中,这些人的老粉丝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无论是之前的节奏蓝调还是HipHop到今年大获全胜的乡村民谣,这终究是个无序的音乐快餐时代,新曲其实没有太多惊喜可言,满耳大同小异的节奏与似曾相识的旋律,拼的是歌手的影响力与操作公司的经济实力。R&B女歌手玛丽·布莱姬杀出绯闻重围站在了格莱美的领奖台上,但是在绯闻化行业操作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运气。她包揽了R&B几乎所有奖项,却又显露出所有颁奖典礼的通病———包奖,不知道是否评委们也像盲流一样把时间全部花费在对这些当红音乐的反复聆听中?那些默默无闻却在音乐上不断寻求新的表达与提升的艺术家无声地被媒体遗忘。

  美国本土的颁奖秀却成为一个全球乐坛的盛典,这里面包含的本土性与片面性是毋庸置疑的,大部分的重要奖项都印上了美国化的烙印,英国的詹姆斯·布朗特没有获奖就很能说明问题。格莱美对中国人来说,也不过是电视里大洋彼岸的故事而已,直到宋祖英被提名。如同我们很多人不明白乡村音乐组合“南方小鸡”背后的反战情绪一样,那些美国人应该也很难理解中国民族歌手的发声技巧和时代意义,十几亿说中文的人群依然听不到格莱美颁奖现场的中文歌声。

  我们正走在通往格莱美的大路上,如果我们中国音乐不是两极分化到恶俗或者高不可测的地步的话,如果我们的音乐制作不再坐井观天闭门造车的话,如果我们的销售能打开更广的国外市场的话,如果那样的话,我们正走在通往世界的大路上。

  (Robby/编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8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