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张藜的智慧与豁达值得永远记住

2016年05月11日 09:53 京华时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想起这些歌,以及这些歌过去所产生的影响,不由想到一句话“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话用来形容张藜,挺合适。

张藜 张藜

  作为一位词作者,张藜的去世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对于张藜的作品,人们要比对张藜的名字更为熟知,他的《山不转水转》《篱笆墙的影子》《命运不是辘轳》《不白活一回》等作品,是上世纪90年代脍炙人口的佳作,想起这些歌,以及这些歌过去所产生的影响,不由想到一句话“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话用来形容张藜,挺合适。

  最能代表张藜创作成就的,当属《篱笆墙的影子》,这首歌是上世纪90年代热播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的主题曲,《篱笆·女人和狗》在当时为农村戏带来一股强烈的清新之风,这部剧中的茂源,金银铜铁四个“锁兄弟”,以及枣花、巧姑等角色,演绎出了刚开始过上好日子的农村人,内心对新生活充满渴望与憧憬的精气神。正当红的毛阿敏,演唱了这部剧的主题曲,更是火得一塌糊涂,除了“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这句开场词外,我们那时不过十多岁的小伙伴们,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那句“还有看家的狗,叫的叫的叫的叫的,咋就这么狂”,经常唱着这句歌词骂对方,是少年时的一个小乐趣。

  范琳琳为《篱笆·女人和狗》演唱的另外一首主题曲《苦乐年华》也很好听,“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当时小伙伴也常拿这首歌开玩笑,经常在“一团麻”、“一根线”的前面加上脏话,来表示对我们所不懂的大人世界的一种嘲讽。但嘲讽归嘲讽,《苦乐年华》多少对青少年们还有着一点启蒙意义,那就是让孩子们模模糊糊地看到了生活的真相,感受到了生活的沉重。当时的张藜,在写作这首浅显易懂的歌的时候,有着怎样的生活阅历,不得而知,但这种举重若轻的创作态度,的确要真正品尝过生活的滋味,才能拥有。

  在通俗音乐世界,张藜还有另外两次辉煌值得记录,一是为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撰写了《亚洲雄风》的歌词,韦唯与刘欢把这首歌唱红到无人不晓,现在回头看,这首略打了鸡血的歌曲,之所以能火成那样,还是与当时的民众心态有很大关系,这是中国首次代表亚洲,举办规模如此重大的运动会,其全民参与度,要高过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亚洲雄风》虽然一个字没提中国,但每一句都像是在写中国,尤其是那句“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带有豪气意味与强烈的代入感,让唱的人底气十足。

  另外一次就是那英1995年演唱的《山不转水转》了。“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这首歌符合张藜一贯的创作风格,通过“车轱辘”式的排比,来制造质朴的意境,当然,也有淡淡的喜感。当年唱这首歌的人,有许多被转晕了,把歌词唱混是很容易的事。这首歌所蕴含的生存哲学,与90年代中期的社会心态蛮符合的,有佛家“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智慧,有世俗俚语“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豁达,所以,就算这首歌容易把人转晕,大家还是喜欢,在现在这个每个人都急匆匆赶路奔忙的年代,要是有点当年的那份淡定与从容就好了。

  当然,张藜还写过另外一些歌曲。作为主旋律词作家的张藜,和作为流行歌曲词作家的张藜,是有共同点的,即都没有放弃对作品不着痕迹的雕琢,以及对美感的追求,这也让他的其他一些歌曲,听上去也顺耳一些。但真正值得记住的张藜,还是为农村、为生活、为普通人写歌的张藜,在过去的年代,他和无数词曲作家、歌手,一同制造着令人难忘的音乐潮流。现在他退场了,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但在90年代的流行殿堂上,少不了他的一个重要的、永远都在的座位。      (韩浩月)

(责编:阿菲)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王菲梁龙“当年情”到底是真的吗?

如果梁龙想炒作,他可以把往事说出来,可他没有王菲也没有。[详细]
王菲梁龙“当年情”到底是真的吗?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