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苏运莹把《后来》唱回了青春的现在

2016年07月11日 15:33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苏运莹的《后来》,也像是一种处于未知状态的未来,而她尽情展现的,也是青春的现在、青春的愁怀,洋溢着一种生机盎然的活力。

苏运莹 苏运莹

  作为华语乐坛最亮的“新”,新这个字对于苏运莹来讲,既是新人的新,也是新意的新。即使不用天才天赋这些可能看起来有些夸张、甚至让人紧张的形容词,但至少苏运莹有一个特点是必须承认的,那就是真正的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不是唱片里的文案、也不是宣传时的用语,而是切切实实让人感受到的那种耳膜不同的震颤,以及演唱上不断充满的惊喜与可能性。这,大概就是天赋。

  而这次《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请来苏运莹演唱宣传曲,一下子也让这部青春片变得与众不同起来。至少在林林总总的青春片里,因为苏运莹的歌声,会让《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充满了一种辨识度很强的生机。这,也是音乐于之电影的意义。

  苏运莹这次为《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演唱的宣传曲,也是刘若英的经典作品《后来》。但其实,《后来》同样并非是刘若英首唱的作品,这首歌曲是改编自日本女子双人组合Kiroro的作品《未来へ》,创作者则是这个组合成员之一的玉城千春。而刘若英的版本,则基本延续了原作那种冲绳民谣的味道,即使是著名词人施人诚的填词,也是根据原作的改写,可以说是一首《未来へ》的汉化版。

  当然,刘若英的演唱还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唱的是《后来》,但刘若英那种爱过、痛过,有遗憾、有伤感,但终究云淡风轻的感慨,也赋予了这首作品以曾经沧海的回首感。这其中关于爱情、关于时间和关于命运的重量,因为刘若英具有痛感的声线,而让无数拥有同样经历的人无限唏嘘和感慨。

  原唱难,翻唱更难,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乐坛的公识。即使翻唱可以跃过作品原创这个关,看起来省事了不少,但对于歌手、编曲和制作人来讲,其实反而会面临一个更大的难题。保持原味,则会被说成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改头换面,又会被说成糟蹋传统、暴殓经典。总之,左右都不是人。

  但历史上,还是有很多经典作品被成功翻唱的例子。而总结下来,这些成功的例子,往往都需要两个条件,歌手本人具有超强的音乐辨识度,以及音乐制作人能够审时度势地挖掘歌手和作品之间的平衡气质。苏运莹版本的《后来》,就做到了。

  苏运莹的这首《后来》,也由华语乐坛才子型音乐人李泉在幕后操刀。作为学院派音乐人,李泉并没有简单粗暴地运用颠覆性的改编方式,甚至因为想让翻唱呈现新意,所以为推倒前作而推倒前作。其实一个优秀音乐人和一个音乐匠人的区别,就是两者可能在技术上都没问题,但前者对于音乐的理解,则要比后者多了一种理解力。

  李泉就以他的经验,为苏运莹创造了属于她的《后来》。原作那种略带忧伤的慢版冲绳民谣,也因此改编成了轻快的夏威夷色调。青春正当时,后来还未来。节奏、调性、色彩的不同,也让一首明明旋律一模一样的歌曲,竟然变得各有各味,甚至年轻了十几岁。

  而苏运莹对于这首歌曲的演绎,也并没有跟随热带节奏的起落而撒泼,相反倒是根据歌词的内容,为自己注入了一些沉吟般的心绪。当然,青春的年纪还是挡不住苏运莹年轻的律动,比起刘若英回首曾经般的《后来》,苏运莹的《后来》,也像是一种处于未知状态的未来,而她尽情展现的,也是青春的现在、青春的愁怀,处处有着一种生机盎然的活力。

  苏运莹在这首歌曲的细节把握上,也同样出色。由于这首歌曲在节奏上,用的是类似牙买加雷鬼乐的那种切分型节奏,所以很多华人歌手,也会因为节奏的一上一下,以及中文本身的顿挫感,所以让字句跟着节奏走。但苏运莹在这首歌曲里,则依然表现出她声线的强势,还是用她独特的小技巧、小颤音,和听起来不太学院的声线起伏,串联出一种极其连贯的旋律线,也有了一种用英语演唱才会有的那种效果,与铿锵的节奏相对比,经常会有一种错拍的立体感。

  从五组艺人参与的“致青春”大型演唱会,再到王铮亮和刘亦菲演唱的主题歌,以及这首苏运莹的推广曲《后来》,音乐作为娱乐IP中重要的一环,也越来越多起到作用。但在这种玩法已经遍地开花时,有时候就需要玩出独特的花样。就像制作人李泉和歌手苏运莹对于新版《后来》的理解一样,《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请到这个音乐组合创造这首电影推广曲,也让营销也变得艺术起来。至少,聆听苏运莹的《后来》,你就能清楚的知道《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是一本正当青春主题的青春片,而不是怀旧的青春电影。这,大概就是音乐于之电影的意义。文/爱地人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