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刚分享音乐秘诀:成功都在8小时以外

2016年10月10日 13:05 京华时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刘和刚说:“我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到大四上半年,几乎每周都有三四天在琴房里练声,一练就是8个小时。”

刘和刚 刘和刚

  从《欢聚一堂》《父亲》到《儿行千里》,众多脍炙人口的歌曲让青年歌唱家刘和刚家喻户晓。由刘和刚担任评委的素人歌唱圆梦类节目《越战越勇》正在央视热播。近日,刘和刚做客《京华茶馆》,他表示,这次当评委让自己看到了民族精神,“每个素人歌手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我觉得,当每个人都为一个目标奋进努力的时候,这就是一种民族精神。”刘和刚和妻子战扬相识3个月零3天就“闪婚”了,沉浸在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刘和刚透露,家里不仅财政大权交给老婆,就连房子都改成了老婆的名字。刘和刚笑着说:“我的人生格言是: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快乐。”

  《越战越勇》

  励志故事充满正能量

  当评委后心态比原来好

  《越战越勇》是央视综艺频道的一档素人歌唱圆梦类节目,为了扩大传播声量,《越战越勇》还与天籁K歌开展战略合作,在天籁K歌APP上同期进行线上活动。节目对有着歌唱梦想的普通百姓开放,关注他们“筑梦、追梦、圆梦”的心路历程,主打真人、真故事。刘和刚表示,自己参加过很多综艺节目,唯独这次当评委的经历让自己最感动,“在这个舞台上,我听到很多真实的故事,我感动得泣不成声,眼泪稀里哗啦的。比如说,有一个男孩子6岁时妈妈出走,16岁时父母同时离世。这个孩子把弟妹带大,自己还小有成绩。还有两个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都是20出头,他们都唱非常阳光的歌。虽然他们的故事让人心酸,但他们始终面带微笑泪如雨下地讲。”在刘和刚看来,这个节目不但能帮喜欢唱歌的普通人登上央视的舞台,提高歌唱的技巧,还能给那些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一种启迪和鼓励。

  除了当评委,给素人歌手歌唱方面的指导,刘和刚在现场更像个“知心哥哥”。刘和刚说:“有个20岁左右的男孩子,他说自己从没跟父母讲过贴心的话。我就特别着急,一定要纠正他。我说:‘作为年轻人,拼搏努力奋斗完成自己的事业是应该的。还有一点是学会表达,又做又说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对父母的爱要表达出来。’还有个女孩,她父亲从小就反对她唱歌,她现在都结婚了,幸亏有这个舞台,圆了她的梦。在现场,我跟她爸爸通话,她爸还是不支持。我就给她爸爸清唱《父亲》,还讲我的父母是怎么支持我唱歌的。还有个土家族女孩,她父母想要男孩就把她扔掉了。她被同村的人捡到收养了。她就跟亲生父母住在同一个村,她父母也后悔当初的决定想跟她相认,但她始终不原谅他们。我跟她说,‘姑娘,抛弃孩子确实很残忍,但回头想一想,如果不是两位老人,你都来不到这个人世,这些年你的父母就在你身边,在一个村子,他们看到你,估计已经自责惭愧得生不如死了。我希望你认他们。如果有一天你父母不在了,你再后悔,就真的来不及了。原谅不是心胸有多大,而是给自己带来快乐。”刘和刚坦言,这个节目充满了正能量,各种励志的故事激励了自己:“生活中,面对事业家庭社会,难免遇到各种烦心事,不过,我觉得自从当了评委之后,我的心态变得比原来好。”

  荧屏首秀

  想演军人、老师、医生

  被骗入局、硬着头皮上

  前不久,谍战剧《追击者》在北京卫视热播,刘和刚献出了自己的荧屏首秀,在剧中饰演孙少平。孙少平本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教书匠,后来被军统特务利用,莫名其妙卷入到一场谍战之中,为常平安和王小玉的生活带来一连串困扰。这个人物是剧中布局、破局的关键一环。

  刘和刚坦言,自己从没想过要“触电”,在其从艺生涯中,跳舞和表演都是自己最大的“天敌”,这次“触电”纯属撞南墙上了。“这部剧的制片人李阳是教我声乐的孟玲老师的女儿,她盛情邀请我来客串这个角色,我也没有办法,所以算是误打误撞。”他还透露,最初制片人李阳邀约自己的时候,说这个角色只有两页台词,一看这么少的工作量,就欣然答应了。结果到了现场一看,自己的台词竟然有厚厚一小本。虽然自谦“被骗入局、硬着头皮上”,刘和刚在剧中的表现并不逊于专业演员。他也表示,通过这次表演,对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演也有很大的帮助,“艺术是相通的,自从演了这部戏后,我觉得自己在唱歌的时候也经常会有一种人物感。”

  谈到印象最深刻的戏,刘和刚说:“有一场戏是我所饰演的孙少平正处于十分落魄的处境,一个人挤在装满破烂杂物的小屋里,用口琴吹一首曲子。拍摄现场,我自然而然地流下了眼泪,那首曲子把我自己都吹哭了,导演也表扬我演得自然。但其实我并不是在表演,这个过程让我想起了自己十五六岁追求音乐的那个心境。那一刻,我完全融入到这个戏还有这个人物当中了。”

  这次经历显然让刘和刚演上了瘾:“我想演军人。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雷锋这些英雄形象从小就在我心里扎了根,所以我才当兵成为一名军人。就算是跑龙套,只要是军人和警察,我就愿意演。我在农村长大,看到带大檐帽的警察,我就有安全感。在我心里,警察是正义的化身。老师也不错,没有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而且我妻子就是音乐老师。想演医生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穿手术服的样子还挺好看的。我妻子生小孩的时候,我穿着手术服进了产房。我出来之后,我妈都没认出我来。”

  北京卫视《跨界喜剧王》正在热播,当被问及想不想“跨界”演喜剧,刘和刚笑言:“喜剧不是我的强项。我演过相声和小品,效果不太好,自己看着都觉得特别弱智。虽然平时我讲笑话挺好笑的,但喜剧真是挺难演的。”

  歌唱生涯

  分享练歌方法

  任何成功都在8小时之外

  刘和刚197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拜泉县农村。他从不讳言自己出身农村。刘和刚谈及往事,说很早就看到了爸爸妈妈的不容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从小就喜欢唱歌,加上良好的天赋,刘和刚小学时就开始参加乡里、县里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初一那年,由于他在六个乡镇组织的一次唱歌会演中拿了一等奖,在全县出了名,之后就在县里的各类文化活动中频频登场。后来刘和刚考上了军艺,他说:“我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到大四上半年,几乎每周都有三四天在琴房里练声,一练就是8个小时。我的方法是,每次只唱两三句,每次强调不同的歌词,然后用录音机录下来反复听,找瑕疵。”刘和刚希望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喜欢唱歌的朋友,“只有持之以恒地练,才能形成一种自然反应,让自己的声带肌肉群、歌曲韵味都到位了,才能唱得好。只靠45分钟课堂上的时间是不行的。任何的成功都在8小时以外。现在的手机功能非常强大,能录音、有钢琴,现在学习音乐变得特别简单。我觉得,勤奋、智慧、努力的人就会有收获。”

  幸福生活

  秀恩爱撒得一手好狗粮

  结婚7年我们一直在恋爱

  生活中,刘和刚是个特别节俭的人。不过他强调,不是“抠门”,“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该花的钱我舍得花。不该花的丢一分我都觉得可惜。比如说,买书、买钢琴、学习唱歌,我都敢花。我一天只吃1块钱的饭,一周我要攒15块去哈尔滨上课。一张餐巾纸,我洗完手把手擦干之后,我会把纸展开,叠着放在那儿,等地上脏了再擦地。用水用电也特别节俭,能用50瓦的灯泡不用100瓦,能开一个灯不开两个灯。”

  因为节俭,刘和刚和老婆战扬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刘和刚笑着说:“我爱人对我最大的吸引是特别‘会过’。我们第一次见面在咖啡厅,一人点了一杯牛奶,因为我俩都没喝过咖啡。那个咖啡厅有自助水果区,只要不掉就能随便拿。战扬说她不仅会拿而且拿得多。当时我就想‘23岁就这么会过。’说实话,我俩真是志同道合,臭味相投。”说起老婆,刘和刚赞不绝口,“她人特别好,不爱讲话,但一讲就很正能量。其实我们也拌嘴吵架,但她不往心里去。我感觉结婚7年,我们一直在恋爱。”

  记者手记

  爱说爱笑金句频出

  采访刘和刚最大的感受是他语速特别快,爱说爱笑而且金句频出。比如:“成功有时不是馅饼,而是陷阱。”“原谅是一种快乐。”聊着聊着还唱几句。刘和刚笑着说自己是AB型血的摩羯座,简直可以算精神病了。不过优点是做事执着,能动能静,“参加演出,氛围嘈杂,吵闹声大的时候我能接受,在家里清净地待一周我也能接受。”面对成功,刘和刚始终心态平衡,“沉浸在成功里会让人不思进取,所以我始终提醒自己将心态归零。”

  京华时报记者赵楠楠 图/京华时报记者潘之望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