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V影响力峰会太合刘鑫谈传统音乐的数字化道路

2017V影响力峰会太合刘鑫谈传统音乐的数字化道路
2017年12月07日 11:04 新浪娱乐

太合音乐集团副总裁刘鑫带来了《新歌的互联网营销:传统唱片公司的数字化生存之道》,表示微博的互动性是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

  新浪娱乐讯 2017V影响力峰会音乐论坛开启,行业大佬、幕后推手、音乐红人论坛齐聚,多角度全方位探讨“新媒体时代,音乐人的成长路径”。现场太合音乐集团副总裁刘鑫带来了《新歌的互联网营销:传统唱片公司的数字化生存之道》的演讲,在谈到微博时表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太合音乐渠道或者媒体类的合作伙伴将近300家,但是微博的确是很特殊的,微博的互动性,特别是跟粉丝的互动性是中国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这是我们最看重微博的地方。”

  演讲内容

  刘鑫: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在座各行各业的朋友,大家早上好!这是我近些年参加最早的会,在音乐行业早上九点开会的情况很少见。但是微博的确是很有吸引力的平台,能够聚集这么多朋友来参加微博V影响力盛会。

  对于我们来讲,为什么刚才说主持人是一个传统企业,但是这家公司真正成立是15年重组完的一家公司,我相信我在介绍过程当中,大家就知道为什么它的历史会比较悠久,可能从我们旗下这些音乐和播放器来看最长有32年的历史。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传统音乐公司数字化之道,对一家唱片公司来讲,这个名词是叫唱片公司,但是我们更多叫做音乐公司。

  我们在15年成立太合音乐重组这家音乐集团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我们要追求商业价值。最早的时候,我跟很多音乐人聊的时候,刚加入这个行业十年前,音乐人说,我们是做音乐的。我带给大家一个观念,我说做音乐没有错,但是任何一个企业必须追求商业的价值,如果商业都不成立的话,音乐是无法继续延续的。这是音乐行业很重要的商业元素。

  第二,音乐行业在过去十年里,在整个行业的变化非常快的基础上,并没有完全建立一个很好的发展,所以对于太合整合而成的音乐集团来讲,有另外一个使命,希望促进行业的发展,无论从盗版,还是从音乐人的发展,包括我们怎么样提供一个上下游很好的价值分配等等各个领域解决行业一些发展问题。

  首先介绍一下太合音乐集团,前身是两家音乐公司组合成太合音乐集团。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我们做了很多事情,这两年数字音乐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昨天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我说13年我们还在聊移动互联网,但是到今天音乐已经跟AI,跟很多新一代的技术做结合,短短四年时间又发生了必须大的改变。太合音乐为了适应这个发展,除了有太合麦田、海蝶,陆续这两年也收购了亚神音乐、兵马司,我们还有大型的活动,主要专注于中小型演出占到市场70%的份额。从15年4月份到现在,音乐人的发展超出我们的想象,这个收入规模举办场次每年都在翻倍增长,现在各个音乐平台都对音乐人非常重视。

  过去两年也在尝试新的合作,利用互联网应用的方式做了未来两三年才会实现的东西,但是我相信这个场景已经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在酒店、餐厅等里都希望有音乐的氛围,这样会让大家更舒适,是对人情绪缓解有很多好处,所以这个市场也非常大。

  太合音乐通过两年时间完成了艺人综合服务、版权运营、视听服务平台、现场活动演出和粉丝互动和娱乐营销。

  这是我们在搭建整个音乐公司的时候,为什么叫数字化,很多人觉得一个传统的音乐公司签艺人、做歌就好了,大家不觉得一家音乐公司或者一家传统唱片公司是不是应该要涉足到更长的产业链的上下游。我们发现在中国做事很奇怪,在海外大家都做很专业,做渠道就是做渠道,做内容就是做内容,可是在中国无论视频、游戏、还是文学,所有文化行业做到最后都是产业链,真正能够生存下来都是产业链规模的公司。

  所以我们定位成向三方面的用户,第一是专业的音乐用户,主要是指音乐人、艺人。目前太合下属八家唱片公司签约和合作有将近一千多位艺人,每年发行量超过1500首新的做法,明确每天都有三到四首歌手在各个平台上,其中微博是很重要的阵地。第二是机构用户,和原来播放器服务是完全不一样的。原来是用户上网去搜索一首歌,在未来一年内,大家用嘴对着一个设备去说出一个歌名的时候,怎么样用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找到这首歌,而且找到你想要的版本,这不是纯内容的概念,需要对内容进行精细化的运营,甚至标签,甚至根据场景去做到,所以这是很不一样的。

  第三是海纳个人用户,无论是演唱会的观众,包括播放器,整个用户人群数达到5.2亿人,通过旗下四个产品。

  三大服务版块,内容生产、服务分发和覆盖用户,主要看看服务分发,包括移动,咪咕音乐基地也是我们最大的运营商客户。

  产品集群主要讲多端,PC端,APP,智能终端,包括线下产品,也是符合的太合音乐,目前做到多终端场地形态的自由覆盖。

  作为一家音乐公司为什么也叫数字化?很重要的一点是来自于我们运用的数据对于音乐人来说不太敏感,但是对我们来说的确产生很重要的意义。音乐大数据对我们的流量、行业解决方案、以及精准定向营销、用户行为分析和音乐市场趋势变化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右边所有的行为分析和方案都是现在能够去实现的,在公司专门有数据组,也是基于跟百度大数据部门的合作,包括我们跟小米、360、百度、京东抓取他们的数据形成的解决方案,包括演出、音乐指数、泛音乐营销等等,全部都是以数字化的方式作为判断以及决策的依据,帮助一家传统音乐公司在战略决策上以及在一些业务范围扩展上提供了很好的多维度的事情。

  这是我们每次用于告知大家太合音乐集团完整生态的模型,我们从用户服务层、平台、产品数据和开放,最外侧是音乐大数据,为什么把数据当成整个服务层的最外延?是因为里面所有服务将来都跟数字化有关,是在数字载体下可以获取音乐,获取音乐作品很重要的基础,它是我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谈到微博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在整个音乐市场上有很多的合作伙伴,上次内部做了一个统计,渠道或者媒体类的合作伙伴将近300家,各式各样的。但是微博的确是很特殊的,除了微博之外有很多家找我们,希望联合做一些合作。为什么现在微博,微博的互动性特别跟粉丝的互动性是中国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这是我们最看重微博的地方。

  2017年总部跟微博合作总共有185个,包括薛之谦发行的《渡》,还有品冠《等》等等,还有《大唐荣耀》《战狼》电影等等。

  比如《越过山丘》,这是李宗盛老师的代表作,我们有一个副标题是《致敬李宗盛》,最早我们拿到这首歌曲的时候,我们发现杨宗伟是唱将性的人,但是这首歌曲是向经典致敬的歌,同时高晓松老师在微博上是一个超级话题,是一个门外话题。所以我们宣传一首歌曲,除了在歌曲传播本身,我们也希望看到这首歌曲传播的话题有一个很好的载体,所以我们首选微博。当时不光在微博,身边也有很多朋友把这个话题当成调侃的意味,在后面加了很多字,这样一个话题的传播量在微博当时总共阅读量达到2100万次,但是对一个歌曲来说还是取得了一个比较惊人的效果。

  分了几个阶段,第一步先跟微博做了一个联合首发,既然叫首发,就是首先发布这部歌曲的时候,除了歌曲本身之外,高晓松老师通过微博的转发,然后再通过他好友的转发,形成一个非常高的传播量,高晓松老师转发完之后阅读量超过500万。

  第二是联合话题打造,当时发布了这样的话题,整个话题量超过2100万次,很多歌曲的元素也引起了网友的很多关注,进而对歌曲视听量产生很大影响。

  第三是助力话题发酵。很多传播离不开微博的热点,包括推荐,包括头条、视频空间里的转发,达成了这样一个话题的传播。

  第四是独家素材发布。除了歌曲以后,还提供了包括图片和弹幕版本多素材形式形成相关话题的传阅。

  以上就是太合音乐关于数字化的想法,包括一些布局以及和微博的一些合作。谢谢大家!

(责编:大发)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高清美图

明星势力榜

票房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