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多年?陆川为了不上董卿节目“耍了好多赖”

2017年03月28日 11:12 新浪综合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陆川透露,自己认识董卿已有多年,原本董卿找他来是做幕后工作,之前为了逃避上这个节目还耍了不少赖。

陆川 陆川

  深圳晚报讯 (记者 蒋双超) 陆川[微博]导演的《可可西里》就曾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等奖项,并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影响。他在这部电影上进行了格外创新,拍摄了在当时中国电影领域还属于空白状态的自然电影。为了这部自然电影,他经历了非常难忘的艰辛日子,更发生了许多属于自己的感动。

  近日,在央视节目《朗读者》中,陆川再度提起那段发生在可可西里的往事,他坦言:“《可可西里》是拍人的。”并朗读了一篇《藏羚羊的跪拜》,引发观众的热烈讨论。在之后的采访中,除了《可可西里》,陆川还聊了不少有关《朗读者》和个人作品风格的问题。他透露,自己认识董卿已有多年,原本董卿找他来是做幕后工作,之前为了逃避上这个节目还耍了不少赖。

  深晚:这次在节目中您朗读了一篇《藏羚羊的跪拜》,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觉得当时在可可西里的那段经历有留下什么影响吗?

  陆川:可能最大影响就是我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之心吧。敬畏环境,敬畏自然可能在书本上读到过这种概念,但并不是真正自己内心的一个信仰,等走过了可可西里之后,经历了一切,然后在藏地见证了很多东西之后我们对环境的敬重和敬畏之心,可能就根植在我内心了,这个习惯一直保存到现在。我记得有个地方政府找我去做一个演出,我去看了一下之后,跟他们说这个演出可能会把植被、水源和当地的人文生态彻底改变,最后我放弃了这个项目。我觉得这跟我的信仰有冲突吧,所以没做。

  深晚:从你的作品来分析,一点都不类型化,而是跨越了多重题材,你很排斥套路吗?

  陆川:可能确实内心比较不喜欢套路的东西。从小家里的教育,我父亲就说求新和创新。新颖,一直是很高的一个评判,对一个作品来说。所以我自己在做的时候也一直在求新,可能有时候也求大了,但创新或者求新这事儿对我来说是个很重要的事,如果没有这个,可能就会觉得做电影没有意义了。

  深晚:这次怎么想到来参加《朗读者》这个节目,对节目有什么评价?

  陆川:其实我认识董卿挺早的,我觉得她真的是博览群书,作为一个知性的女性,当之无愧的才女。我对她阅读量感到非常诧异。她当时找我来做这事儿时,就是来做策划的时候我听她讲的事儿。实际上我还挺为她担心的,就是会不会有收视率啊,会不会好看啊。我是看着她怎么一步步把事儿做到今天这个样子,当整个舞美设计完成,我们去彩排时,我才真正懂得了她想做一件什么事情。

  深晚:节目里董卿说你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你在拍摄现场也会流泪吗?

  陆川:我确实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主要喜欢流泪的场合是看电影,各种电影我都会哭。前段时间看一个电影儿都会情不自禁,一下就眼泪就下了。所以我一般看电影时特别特别喜欢一个人,不愿意让旁边有人看着。去年有一个纪录片,讲孕妇的,然后在飞机上我就看到孕妇在生孩子时差一点就过去了,当时也是看得非常感动,然后飞机上空姐来回走看着我觉得奇怪,这男的干吗呢,对着电脑哭。这生活中还行,很少哭,就看电影儿是个泪点奇低的人。

(责编:冬冬)

标签: 董卿陆川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