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各历史时期首次选美比赛(图)

2013年10月21日18:24   娱乐专栏  作者:八卦大吐血   我有话说

  揭秘中国各历史时期首次选美比赛(图)

  文/八卦大吐血(娱哥)

  选美大赛,就是通过评比,选拔出最佳的美女。旨在展示女性的风采和魅力。时下流行各类各色的选美大赛风起云涌,热潮迭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诸如“香港小姐”、“中国小姐”、“亚洲小姐”、“环球小姐”、“国际小姐”、“世界小姐”等各类各色的国际选美大赛,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选美”热潮,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目光。

选美大赛佳丽

  然而,选美大赛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中国作为拥有数千年厚重文化底蕴的的泱泱大国,自古以来便对“美”有着一套成型的审美理论。而选美大赛,自然也是古已有之。下面娱哥就从三个时期来和博友们探讨下咱们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选美吧!

  一、古代(封建社会时期)

  中国古代的选美,可以说是从宫廷遴选后妃宫女开始的。那么,在男权至上的古代社会对女人的审美有哪些标准?中国古代最早的选美大赛出现在什么时期?古代最早的选美大赛究竟比的是什么呢?

  首先说说,古代社会对女人的审美有哪些标准,这从历史上最荒诞无稽的“选美诏书”可以看出。“诏书”是古代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专用文书。历史上曾有许多帝王颁下荒诞无稽的诏书,虽然,晋武帝司马炎的那份“权禁断天下嫁娶”诏书,被称为史上最色令智昏的荒唐诏书。但是,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到古代社会对女人的审美的标准。

晋武帝司马炎(插图)

  据《晋书》、《资治通鉴》等有关史料记载,晋武帝泰始九年,即公元273年7月,晋武帝颁下诏书,在全国未婚女子中选美以充后宫。其选美标准大致有四条:一是出身显贵,二是容貌美艳,三是身材高佻,四是肤色白嫩,美其名曰:“美而长白”。由于这份皇帝诏书中还附加“有蔽匿者以不敬论”与“采择未毕,权禁断天下嫁娶”这两条荒唐禁令,因此,司马炎的这个诏书被称为历史上最最荒诞无稽的“选美诏书”。

  然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选美大赛并不比赛司马炎“选美诏书”中所说的出身、容貌、身材和皮肤等项目,而比的是“秀足”,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寸金莲”。古代男人大都十分喜欢女子的“三寸金莲”。凡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潘金莲与西门庆偷情的故事。西门庆在引诱潘金莲红杏出墙的时候,就是装作俯身拾筷子之时,趁机摸了摸潘金莲的“三寸金莲”。这一点,无疑透露出古代男子对女性的莲足情有独钟的审美特点。因此,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选美大赛叫做“赛足会”,也叫做“晒足会”、“莲足会”。也就是说,所谓“赛脚会”,就是女人经过缠足而缠出“三寸金莲”美丽程度的比赛。

三寸金莲

  虽说是女人缠足始于南唐的李后主时期,但直到明朝中期才出现“赛足会”这样的选美大赛。据说,这种选美大赛最早出现在明代正德年间,而又以山西和直隶两地最负盛名。山西大同“赛足会”就曾名噪一时,引来天下无数美女前来参加大赛。或六月六,或元霄节,或在庙会之上,或在集市之中,一时美女云集,或围坐于空场,头上蒙着盖头,或坐于车中,或在家里坐在门首。但女子们不论坐在哪里,都要遮上盖头,不能让人看到自己的脸,只要把自己的秀足亮出来,供人品评。最后经过一番品脚论足、民主商议之后,便模仿科举考试的功名头衔来排列美女的名次,依次评选出“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美女。这些名列前茅的女性,从此名传遐迩,如果待字闺中还未嫁,那么肯定要身价百倍,媒婆盈门。

“赛足会”想象图

  到了清朝,不仅有面向良家妇女的“赛足会”,而且还有了面对青楼妓女的“花国选举”。但是,这时候的“选美大赛”不仅要品脚论足,而且还要才艺表演。当年参赛和观赛的,都一样踊跃。光绪二十二年,即公元1896年,一家民间创办《游戏报》举办“花国选举”活动。这份报纸公开宣称:“上自列邦政治,下逮风土人情……无义不包,有体皆备。”这一选美活动开在报纸上开花榜、捧妓女的风气之先,竟使《游戏报》在上海各界广受欢迎,销量一路飙升,这家报纸创办人李伯元也得到了“小报鼻祖”、“骚坛盟主”、“花界提调”等等褒贬不一的声名,在上海滩名噪一时。

“赛足会”

  其实,所谓“花国选举”的评花榜,有的是用各类名花来品评比拟名妓,评选出“花魁”;有的则干脆像明朝的“赛足会”一样,模仿科举考试的功名头衔来排列美女的名次,依次评选出“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美女。“评花榜”造就了一批批风尘名妓,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青楼、酒楼等行业的兴盛。

古代小脚美人

  古代的“赛足会”要依次评选出“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美女,这和如今选美大赛评选出“冠军”、“亚军”、“季军”一样,虽然不同时代的称谓,但以观众的角度来看,相信美感是相同、相通的。如果把参赛者、观众、时代换一换位置,那种让人百看不厌的“美感”肯定就荡然无存了。被古代男权社会推崇的“三寸金莲”,成为女子出嫁的条件而延续千年。“三寸金莲”决定一个女人的婚姻好坏优劣,女人一生的意义就在这双脚上。历史上,对女人身体摧残,是最不人道的。虽然,古代社会张扬着一面“选美”的旗帜,但是,这面“选美”的旗帜,却成就了历史上最残忍、时间最长、迫害人最多的“刑罚”;而被这旗帜所掩盖的,恰恰是最残酷、最丑陋、最变态的、最扭曲的“美感”。

  二、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在近代中国,史上第一场选美大赛发生在1946年的上海滩,它的主办者则是当时的青帮老大、有上海皇帝之称的杜月笙。

  杜月笙(1888-1951),原名杜月生,后由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典出《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一生叱咤风云,闯得猛、玩得火、斗得凶。他闯荡上海滩的基本要素是:足智多谋、隐忍薄发、坚韧不屈、蛮横霸道而不露声色。不但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与政界,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多领域,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杜月笙

  选美背景

  在中国近代史上,才艺女子“选美”活动在晚清时代就已经盛行,只是当时参加选秀活动的对象大多限于色艺双全的妓女。直到1946年,一场允许良家女子参加的选美活动才登上历史舞台,而这场选美则是为了筹集赈灾款项。

  史料记载,1946年夏秋之交,苏北地区久旱不雨,加上蝗虫肆虐,广袤的土地上,田禾近乎绝收。更严重的是,由于旱灾,使之天花、疟疾、霍乱等瘟疫性疾病流行,但该地区却普遍缺医少药,导致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旧照片——旱灾中的百姓

  台湾《中国时报》日前引述一部纪录片片段的话说:“看到难民病倒在地,无人关心无人怜,也看到衣香鬓影的高贵仕女,讲讲笑话谈谈心,无论如何,看看洋场生活,再看看苏北灾民,完全是两个世界,……。”

民国时的当红影星

  鉴于灾情的严重性,上海难民救济协会为筹措救济款,决定举办“上海小姐”选举,所得收入全部用来救济灾民。当时的杜月笙已从重庆回到了上海,势力熏天的他则上任苏北赈灾委员会的执行主席。

杜月笙拉上海影星参选

当时在体育界泳装已经盛行

女游泳运动员杨秀琼

  当时为了赈灾,上海文艺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如欧阳予倩等也为了筹款赈灾决定发起戏剧、歌舞、杂技等多种义演活动,但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上海小姐”选举活动更让人关注。

30年代广东女子游泳运动员

  然而,令主办方意想不到的是,尽管事前各大报纸、电台炒得沸沸扬扬,但因“选美”在国内史无前例,加之受到社会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和歪曲,致使选美活动雷声大雨点小,报名者寥寥无几。

  不得已之下,杜月笙只有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试图让影剧界名流周璇、童芷苓、王丹凤等人参选。这些影星先是公开表态愿意参加,但后来,她们又因“人言可畏”而宣告退出。越剧名伶袁雪芬对当时的《申报》坦言:“赈灾义演本人全力支持,甘愿为此善举放弃门票收入,但是参加"选美"易遭人非议,实在难以参与。”

周璇

童芷苓

王丹凤

  杜月笙再次动用传媒对外解释,除强调其社会意义外,还郑重指出:“上海小姐”的推选标准不但要求形体美,而且注重品德美、思想美。这一招果然有效,召来了包括大中学校学生在内的几十名女性报名参加,那些说要退选的当红影星最后也参加了选美。

  三、现代(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首次选美比赛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举行。1985年初,广州市团委为了配合“两个文明建设”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策划了一次选美活动,叫做“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这在新中国的大城市还是第一次,也基本上没有外国选美的经验可学。至此开启了现代中国内地选美的先河!

图为1985年,广州“青春美大赛”的男女选手们的合影

  1985年初,广州中国大酒店请来了香港的美容师为参加青春美大赛的选美决赛的选手们化妆。这可能是内地以外的美容师第一次在内地显身手。

香港的美容师为选手们化妆

1985年,广州“青春美大赛”男子冠军汪子建(左)女子冠军谢若绮(中),亚军任小玲(右)

参赛选手联谊

笔试现场

女选手形体培训

选手联谊

比赛现场(评审团评审)

比赛现场(评审团评审)

 

文章关键词: 选美 中国 历史 大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