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许晴发飙说起:似近还远大明星

2015年06月09日16:13   娱乐专栏  作者:一把青   我有话说

  文 / 一把青

  广东高考作文题,简短的一段材料———“自然”似乎很近又很远,揭示的是当代人认知世界的两个途径:或漫步自然亲身感受,或打开电视轻点鼠标,接受现有的、被整理过的二手信息。

  世事皆如此,观众认知娱乐的途径无外乎这两种。通过电影电视剧的虚拟情节,实现与艺人们扮演的角色同情共感,如今看来已不新鲜,真人秀大行其道,前有《奔跑吧兄弟》壮怀激烈、手撕名牌带来的风靡,后有《爸爸去哪儿》要“讨回一个公道”的曹格与吴镇宇,消费时代资讯蓬勃,娱乐产业之下,“艺人”这个特殊的群体,也成为了天光云影,有时“似乎很远”,有时“似乎很近”。​

  上周末的这期《花儿与少年》,许晴爆发,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影。节目里,她摆黑脸耍脾气不合群,节目播出后,不出预料,微博上十几万评论一片骂声,说她一把年纪公主病,说她情商负数太矫情。不过不能否认的是,许晴的做作,实为另一种真实——— 在“伪装”了几天体贴善良的知心姐姐之后,那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许晴真实形象还是出现了,与第一季里面的她一脉相承。只是观众不希望看到这些,他们想看到的是许晴的改过自新洗心革面。一方面,观众希望艺人卸下被包装出来的偶像光环,敢爱敢恨不虚假;另一方面,这份真实又暴露了艺人性格中不成熟、不讨喜的一面。虽然人无完人、性格难免存在缺陷的道理谁都懂,但观众仍然难以原谅“真实”的许晴。换言之,大众期待的真实,本质上是消费者追求的真实——— 当从远处走到近处,你只能比我预期的更好,就跟下了舞台仍旧直率利落的大姐大毛阿敏、十全十美的元气女生陈意涵一样,你不可以忤逆了我的意愿,宁静的粗口、许晴的任性,都让她们背负争议,说到底,这个近处的“你”,没有让“我”这个电视娱乐的消费者满意。

  张爱玲在《忆胡适之》中说,“而我向来相信凡是偶像都有粘土脚,否则就站不住,不可信。”人类学家玛格丽特·道格拉斯在《洁净与危险》中提出,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各自角色,当这种扮演超越了大部分人的预期,违反了约定俗成的社会法则时,就会被定义为“不洁者”,隐藏着暧昧和危机。撇开许晴的言行举止不谈,自诩为“不协和的音符”、暴露了“粘土脚”的她,恰恰打破了观众对于真人秀中艺人表现的某种迷思——— 倘若你选择近观日常生活中那个真正的我,你就要做好心理准备,我并非远处那个永远灿若桃花的可人儿,未必一定符合你的心理预期。

  话说回来,种种的“意料之外”,恰恰是真人秀节目的魅力所在。各花入各眼,生存于梦工厂机制之下,远远近近,都难逃镜头的捕捉,都为大众提供了茶余饭后谈资中的一种。短暂激愤之余 ,一笑而过吧。

  2015.6.9 南都今日娱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许晴 郑爽 宁静 花儿与少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