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汪峰吗?扒扒历代乐坛的半壁江山

2015年06月26日18:06   娱乐专栏  作者:卢世伟   我有话说

  6月9日,汪峰工作室通过微博发表了一篇宣传文章,强调如果没有汪峰,内地音乐界将会“惨不忍睹”,并将该篇文章标题为“如果没有汪峰,大陆乐坛将尽失半壁江山”,随后汪峰本人也转发了这怎么样微博。

  此文一出,汪峰立即从“汪头条”变成了“汪半壁”,他到底有没有撑起乐坛半壁江山这件事固然饱受争议,但至少网友口水界的江山,他就算没有撑起半壁,但至少已经独撑一面,任其他的口水对象轮番转换,哪一轮转换,都没少了汪峰这一口。

  而所谓的乐坛“半壁江山”,其实也是一样,只能说某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在乐坛有了一个显著的稳定的位置,但乐坛,或者我们就只说大陆乐坛,从来都没有被一个人独霸过,哪怕是两个人平分都没有过,又哪里来的“半壁江山”呢?

  历数乐坛各朝带头大哥,江山到底是谁家的

  一山从来何止二虎,哪里来的半壁江山?

  文/卢世伟

  半壁江山从哪里来?

  “半壁江山”一文的最初起源是因为6月初的一天,汪峰离开上海某酒店,发现门口有几个男子拿着手机,助理赶紧上前挡着不许拍照,问了才知道原来是等周杰伦的粉丝,一行人扫兴上车离去。

狗仔拍周杰伦遇汪峰狗仔拍周杰伦遇汪峰

  此事经媒体一曝光,瞬间又让汪峰成为了大众尽情嘲笑的对象,随后,汪峰自己的团队为老板遭此嘲弄愤愤不平,于是便通过汪峰工作室的官方微博发表了这篇名为“没有汪峰,大陆乐坛将尽失半壁江山”的雄文,汪峰自己也对这篇微博进行了转发。

汪峰转发官号文章汪峰转发官号文章获关注

  为了表示自己不是“自我感觉良好”,汪峰工作室还特意为自己的“半壁江山”说引用了一个第三方的数据,这个第三方据说是一家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专业性咨询公司——道略文化研究中心,这些数据是该公司根据自己的音乐数据库及其他公开数据初步统计整理排序得到的,尚未得到最终核实,本拟在6月底年会上公布最终数据。该公司提供的数据中称,汪峰在2014年巡演总票房13945万元,次于陈奕迅的31380万元,排名第二,是近年来大陆歌手取得的最好成绩。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汪峰就占了“半壁江山”了,因为将排名前十的明星演唱会票房相加,汪峰也只占其中的12.6%,算是过了八分之一而已,所以文章中又有另外一组数据,称在2014年中国大陆个唱的票房较之2013年增加了13600万元,其中汪峰个唱票房比2013年上涨6410万元,确实占市场增量的47%。所以,这个“半壁江山”大概应该指的是增长量的半壁江山。

  只是如此专业的数据大众是看不太懂的,更何况道略的数据究竟有多权威,连很多业内人士都不置可否,大众总是习惯于从自己一眼就能看得明白的角度来理解公众话题,于是自然就理解成“汪峰自称撑起乐坛的半边天”了,这个牛,自然吹的就有点大了,人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抛开女歌手那半边天不说,大陆歌坛的男歌手中,也绝非只有汪峰一个人存在,甚至至今也没有人公认他就是乐坛一哥。于是马上又有人提供了下图,图中显示,汪峰自2004年以来,很多作品的歌名与郑钧和许巍在他之前发表过的作品极度相似,于是开始调侃汪峰的“另半壁”找到了。

汪峰郑钧撞歌名汪峰郑钧撞歌名

  可以理解的是,汪峰的工作团队是因为不甘自己的老板受到嘲弄(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汪峰真正在当下的乐坛——无论是他理解的乐坛还是大众理解的乐坛——地位变得重要并逐步提高,都是从他被广泛嘲弄开始的),不甘心大众总是不不肯心甘情愿的接受汪峰在乐坛的至高位置,现在碰巧发现有这么一组有力的数据,认为终于可以一举反击长吐一口恶气了,这也符合汪峰一贯喜欢将自己“大而化之”的作风,只是这次他化的实在有点太大了。事实上,纵观整个华语流行乐坛(都不只是大陆乐坛了)发展的历史,必须承认各个时期都看得都有带头的大哥大姐,我们称之为“领头羊”的人物,但却从来没有一个时期的乐坛是只有一个人一枝独秀的,通常都是起码有两到三位甚至更多最领先的人物并存于各个乐坛发展时期,众人划桨才能开动大船,才有了乐坛今天的繁荣局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大陆乐坛的各代江山,都分别被哪些人占领过。

  启蒙期:南朱北李和N个“小邓丽君”

  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内地流行乐坛的鼻祖应该是李谷一。

  1979年底,她为电视片《三峡传说》配唱插曲《乡恋》,首次在歌曲中运用了半声的发声方法,这首歌曲也被后来公认为内地的第一首流行歌曲,李谷一也被公认为内地流行唱法的第一人。其实要真说有人曾经撑起过乐坛的半壁江山,李谷一算是还比较靠近的,因为在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李谷一一个人几乎唱遍了当时内地大部分的电影歌曲,那一时期,内地的电影制片厂几乎都邀请李谷一去录制过歌曲,有时候是作曲家来找李谷一,有时是电影导演点名要她来唱,还有是制片厂的领导指定由她来唱,所以许多插曲是根据“李谷一”量身定做的。80年代,出现了“每片必歌,每歌必李谷一”和“李谷一垄断电影歌曲”的社会反响。

  (算起来,李谷一算是最接近半壁江山的那一位了)

  但尽管如此,李谷一也不是那时期歌坛的唯一存在。内地乐坛的前流行时代,就还有另外一名女歌手享有与李谷一同样的地位,那就是上海的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当时就曾有“南朱(逢博)北李(谷一)”之说。1985年,朱逢博在上海创建了内地的首个轻音乐团——上海轻音乐团,同样被视为内地流行乐的开山鼻祖之一。

 (内地很多人最初听到的《橄榄树》,其实都是朱逢博演唱的版本,也算是内地流行音乐的引路人之一了。)

  但南朱北李的时代还只能是内地流行乐的启蒙时代,主要是因为当时李谷一和朱逢博所演唱的歌曲,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演唱方法上的流行特征,并未得到当时官方的认可,反倒成为被批判的对象,称她们演唱的歌曲是“黄色歌曲”、“靡靡之音”,李谷一甚至被官方点名批评为“模仿邓丽君的黄色歌女”。但就是在“模仿邓丽君”这顶大帽子之下,扣住的也并非只有李谷一一人,在她之后同样遭受到这种批判的内地歌坛重要人物,就分别还有程琳、苏小明等人。

  在内地歌坛的前流行时代,当然李谷一朱逢博算是走在最前面的领头羊,而紧随她们的身后共同开创出内地歌坛最早的流行局面的,就还有演唱《军港之夜》的苏小明,翻唱了大量台湾校园歌曲的二重唱组合王洁实谢莉斯,以及当时王昆领导下的东方歌舞团的那一票流行先驱们,如程琳、周峰、成方圆、朱明瑛、郑绪岚等。

  (那个年代,只要唱流行的,就都被扣上了邓丽君的帽子,一顶大帽子扣住了一群人,内地流行音乐,就是顶着这样一顶帽子,偷摸着进村的)

  扒带期:三张+二朱

  继李谷一在1983年央视首届春晚上正式获准公开演唱《乡恋》以来,也宣告了流行唱法正式开始在内地解禁,而后1984年的春晚上面又首次引进了张明敏奚秀兰黄阿原等港台歌手,港台流行歌曲也得以正式公开进入内地,邓丽君的磁带也可以公开在大街小巷上自由播放了。

  但此时内地乐坛真正的流行创作力量还没并没有真正形成,除了李谷一等演唱的几首电影电视歌曲、东方歌舞团1984年《九洲方圆》中推出来的如《风雨兼程》等几首官方层面的原创作品外,当时市场上流行的更多是《万里长城永不倒》等香港电视剧歌曲,然后就是各个音像社把各种流行的港台欧美歌曲曲谱一扒,然后找内地歌手翻唱灌录的各种磁带歌曲了,那就是后来大家传说中的“扒带”时期。

  扒带时期的领头羊也不止一批。

  有一批是扒邓丽君的,像如今歌坛的天后王菲和田震当年都是这一队伍中的人,但却并不是最出名的,最出名的段品章和赵莉;

 (段品章就是当时公认的“大陆邓丽君”)

  另一批则是扒各种迪斯科歌曲的,最著名的,除了大家现在都知道的张蔷,当时还有一个这方面的大腕叫朱枫,此外还有一个叫张蝶,当时朱枫的《月光迪斯科》、《迪斯科QUEEN》以及张蝶的《成吉思汗》、《热情的沙漠》都是歌坛最为火爆的流行歌,流行程度完全不亚于今天的《小苹果》和《最炫民族风》,只是在迪斯科时代之后,这俩人就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朱枫)

 (张蔷)

  (张蝶)

  然后还有一批是扒其他港台流行歌曲的,领军人物有张行、朱桦、孙青等。

 (张行)

(朱桦)

  所以当时的歌坛有“三张(张蔷、张行、张蝶)”和“二朱(朱枫、朱桦)”之说,共同占据着当时大陆流行歌坛的民间流行市场。

  西北风时期:群雄并起

  在扒带大行其道的年代,1986年,青年作曲家郭峰为世界和平年创作了一套流行组曲《让世界充满爱》,并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了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共同演唱了这套组曲,当时几乎全国歌坛稍微有点名气的歌手都参加了这次演唱,也包括后来被称为摇滚教父的崔健。这套组曲,这次演唱会,这一年,后来被歌坛正式定义为内地流行歌曲的元年,也标志着内地正式进入了原创流行乐时代。

  而内地乐坛的第一个原创高潮时代,则来自于西北风歌曲,它的起源有好几个,甚至在1986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上崔健演唱的《一无所有》,也对西北风时代的开启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开启这个时代的动力,还有1987年程琳推出的那首《信天游》,以及同年刘欢为电视剧《雪城》演唱的主题歌《心中的太阳》,张艺谋为电影《红高粱》演唱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同时还有1988年央视的第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

  但有意思的是,这几位开启西北风时代的歌手,除了他们演唱的这几首开启时代式的歌曲外,后来并没有在西北风大潮中有过多表现,真正在这一时代领了风骚的,主要还是青歌赛上出来的那一批人,最红的当然是当年在通俗唱法业余组中拿到亚军的杭天琪,她演唱的《黄土高坡》和《我热的故乡》简直是那一时期的时代曲,除她之外,胡月范琳琳田震孙国庆都是这一浪潮中最有市场的人物之一,比她们早一点出道的韦唯更是其中一员骁将,就连当时一度被诟病为太奶油腔的屠红纲,在当时也有一首西北风代表曲《黄土地》。现在歌坛的一姐那英也在西北风的尾声时期出道,一首《山沟沟》也成了她的成名曲。

 (西北风时期的杭天琪,其火红程度就相当于今天的张靓颖)

  (范琳琳则是另一位最火爆的西北风歌曲代表人物)

  而西北风歌曲也没有成为当时歌坛的唯一存在,就算在那个全民都粗着嗓门吼歌唱的时代,歌坛依然还是火了一位甜歌皇后李玲玉,而甜歌界李玲玉也不是一枝独秀,任静也是其中的一位翘楚。

  电视歌曲时期:多位大腕由此确立

  1987年,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刘欢横空出世,开启的不止是一个西北风时代,同时也更带火了内地乐坛的电视歌曲时代,这与他在那一年推出的两首歌曲有关,一首是电视剧《便衣警察》的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另一首则是前面提过的《雪城》的主题歌《心中的太阳》(当然这部电视剧里还有刘欢演唱的另一首片尾曲《离不开你》,在25年后才经由黄绮珊在首届《我是歌手》中的翻唱后大火于市)。这两首歌在全国的大火,也带动了一大批出色的歌手加入到电视剧歌曲的演唱阵容当中,并一举成为真正闻名全国的歌坛大腕。

  这里面有当时就已经成名的歌手,譬如通过参加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而脱颖而出的韦唯和毛阿敏,她们两个以及刘欢堪称内地歌坛电视剧歌手时代最有号召力的人物了,同时也成为了内地流行歌坛第一批真正的大腕。

  但是韦唯和毛阿敏的成名也这完全仅靠唱电视剧歌曲,在演唱电视剧歌曲之前,她们其实更是通过参加央视春晚走红的歌手。所以为什么称这一时期为电视歌曲时代,其实也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歌手想要真正在全国成名成腕,基本上只有三种主要渠道:1,上春晚;2,参加青歌赛;3,演唱电视剧歌曲(那时的电影市场并不像现在这反火热),韦唯和毛阿敏则是这三种渠道都走过了,并且还都在国外的流行歌曲演唱比赛中拿过大奖,所以她们能够双双成为内地歌坛两大殿堂级人物。刘欢在那时一没有参加过青歌赛,二没上过春晚,但还是通过演唱了大量热播的电视剧歌曲,而成为当时歌坛最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

  (田震也是西北风时期和影视歌时期的一名骁将,台风十分爷们儿但因很少在电视上露面,因此知名度略低于其他几位)

  这一时期其实与当时的西北风时期前后有所重合,所以在西北风歌曲中大火的杭天琪也较早加入了内地第一批大腕歌手的队列,跟在她身后知名度略低于她的还有同样唱西北风成名也同样既上过春晚也唱过电视剧歌曲的范琳琳胡月等人,当时同样在西北风歌曲中享有较高口碑的田震由于并没有怎么在电视上曝光过,所以知名度在当时是要低于前面这几位的。这一是还有另一位大腕异军突起,那就是李娜。李娜其实是跟韦唯差不多同时期到北京发展的,当时两个人还住同一个宿舍,但李娜的成名却晚了韦唯好几年,只到在演唱电视剧《篱笆女人狗》的插曲《苦篱笆》时才真正成名,但也正是从这里开始迎头赶上,以出色的唱功和独特的唱腔一举加入刘欢韦唯毛阿敏的电视歌曲第一梯队。

  内地歌坛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那英也在这一时期的中后阶段加入战局,并很快后来居上,进入到歌坛的一线大腕行列,但那英并没有因此妄自尊大,即便到了后来她在内地歌坛如日中天的时代,她也没放言自己就已经“半壁江山”了,在接受电台节目采访时仍然很坦白地说:“在内地女歌手中我最多算老三,至少在我前头还有韦唯毛阿敏在。”

  转型期:北有艾敬,南有杨钰莹毛宁

  在1991年之前,内地歌坛基本上都还属于院团制加游兵散勇的模式,直到1992年,香港音乐人刘卓辉在北京成立了大地唱片公司,这才有了内地第一个真正意义的民营唱片公司,而艾敬也作为该公司的首位签约歌手在这一年改行了自己的第一张正式的个人专辑《我的1997》,随后,音乐人苏越也开始成立公司打造楚奇楚童兄弟,内地歌坛自此开始转型进入正规的流行乐产业体系。

  而位于南中国的音乐人们则开始的更早,当时国内如白天鹅、新时代、中唱广州等几家最著名的音像制作发行公司都开始签约歌手,1990年,就有两位大腕同时加入了广州的新时影音公司,这就是当时被誉为歌坛“金童玉女”的毛宁杨钰莹,杨钰莹在1991年就推出了自己的首张专辑《为爱祝福》,毛宁的首张专辑《请让我的情感停留在你身边》则推出于1992年。另两位后来在歌坛享有重要地位的歌手陈明和李春波则相继在1992年加入了中唱广州公司,并分别在1993年推出了重要的音乐作品《相信你总会被我感动》和《一封家书》,在歌坛引起巨大反响。在这几位先驱的共同带领下,内地歌坛正式进入签约时代。


  94新生代:真正的百花齐放

  内地歌坛的第二次原创高潮始于1994年,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94新生代,那真是一个百花齐放人才井喷的时代,而且,内地歌坛的音乐也渐渐开始往类型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譬如那一年首开先锋的自然是大地唱片推出的《校园民谣》系列,也一举让老狼成为内地歌坛最重要的一位人物。而继崔健1986年在百名歌星演唱会上首开了内地的摇滚先河之后,内地摇滚乐也在这一年再次闪出耀眼光芒,由窦唯何勇张楚组成的“魔岩三杰”和唐朝乐队一起唱到了香港红磡体育馆,震惊整个乐坛,同时《摇滚北京》系列专辑也带火了轮回乐队,指南针乐队等一批内地摇滚先驱。流行乐坛就更加热闹,尤以广州岭南派音乐人们更为活跃,除了前面说到了毛宁杨钰莹陈明李春波,高林生、甘萍、朱哲琴、林依轮等一批大腕歌手都在这一时期相继浮出水面,北京的各大唱片公司也推出了朱桦、潘劲东、景岗山等一批歌手,上海方面也有丁薇李泉等重将前赴后继。

 (老狼身边那位长发飘飘,可不是什么美女,而是校园民谣的另一位带头大哥,高晓松。)

  而汪峰则是出现在这一次原创高潮期的第二拨。1994年11月,当全国的原创音乐高潮正如星星燎原之际,汪峰刚刚与自己的伙伴们成立了“鲍家街43号乐队”,等他们发表第一张专辑《鲍家街43号》时,1996年由红星音乐生产社推出了《红星壹号》合辑,已经又推出了一批如今歌坛的几位江湖老大,如郑钧,许巍,小柯,以及再度焕发事业青春的大姐大田震。

  唱片歌手时代:群雄鼎立,前赴后继,无人专美

  随后内地歌坛就算是全面进入了唱片公司时代。唱片公司是一个更市场化更商业化的产物,行业间的竞争也开始更为公开化激烈化,艺人之间的论资排辈影响的不仅是歌手自己的江湖地位,也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声誉及收入,于是个个都想把自己旗下的歌手推到整个行业最领先最具垄断性的地位,经过一番大浪淘沙的洗礼和洗牌,歌坛也开始进入新的格局。

  但有意思的是,就算是一个歌手本身的背景再强大实力再强,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某一个歌手在内地歌坛具有绝对垄断性地位的现象,都是同时还有一到两个同等地位的歌手与其互相牵制,并驾齐驱。就好像女歌手方面,内地歌坛头十年的韦唯和毛阿敏,你很难讲她们俩谁第一谁第二,就算二人明里暗里斗得再厉害,也还是个各领风骚的局面,后来还又有了个李娜。到唱片歌手时代,这三人相继因各种原因引退,到了那英接班的时候,但此时田震又原地复活了,同时后面还有个孙悦也是个相当活跃的人物,再到后来韩红的崛起,虽然排名或有先后,没有哪一个人是可以独自打遍天下的。而男歌手方面,早先算是刘欢最为突出的,但只是在民间,官方最有影响力的歌手还是来自于春晚系,而春晚系的男歌手也都是以组合形式出现的,最先的三剑客分别是解晓东蔡国庆毛宁,后来又加入了林依轮罗中旭,这是颜值派的,到后面又有韩磊满文军加入实力战队,孙楠的崭露头角或是始于1996年的《红旗飘飘》,但真正红起来还都是在1998年为冯小刚的电影《不见不散》唱同名主题曲之后的事了。

  刘欢韩磊毛宁满文军当年都曾经加入过最早进入内地的国际唱片公司索尼,但此时的刘欢已入殿堂级别,韩磊的个性很强只醉心于自己钟爱的音乐欠市场性,真正被索尼包装的最好的,是毛宁。毛宁几乎就要到了内地歌坛一哥的位置时,却突然遇刺,从此一蹶不振;毛宁倒下了,眼看着就要轮到罗中旭登顶了,结果他也遭遇了车祸,于是,歌坛一哥的位置便顺利地落入了此时正风生水起的孙楠手中。后来我在采访孙楠时曾将上面这段话说给他听,他哈哈大笑,然后,不说话了。

  而此时的汪峰,基本上还是一个nobody。这也是因为,在那个时期(包括到现在),摇滚乐在内地尽管蓬勃发展了,但仍然不能占据主流地位,大多数摇滚音乐人只在小圈子中享有口碑和名气,对大众来讲,基本上都是nobody。但也有例外,譬如之前的魔岩三杰和唐朝乐队,还有与他们同时代成名的黑豹乐队,除了他们本身行业先驱的标签因素,各自都还是有能让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也是重要原因,后来还有个郑钧较多的为主流市场接受,也是因为他的《灰姑娘》和《回到拉萨》具有大众的流行性,同时也因为他签约的基本都是主流唱片公司。当然当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说郑钧是摇滚圈的投机分子,总是披着摇滚的外衣混迹于各种流行的圈子,努力地想要在流行圈子里也出人头地。后来这种说法同样也落在了汪峰身上,尤其是当汪峰频繁地开始登上各种晚会,越来越多地唱出《我爱你中国》、《飞得更高》这样充满着主旋律色彩和励志鸡血的歌曲时,就有人说到,汪峰此时的摇滚,已经与当年的西北风歌曲快达到异曲同工的水准了。后来汪峰郑钧也确实凭着这种两面迎合性最终打开了大众的市场,逐步由nobody变成了somebody,但不能否认的是,不管方向为何,他们的作品本身,还是具备赢取这种地位的实力的。

  (郑钧应该算得上是摇滚圈中曾经最作的一位了吧?但现在这个最作老大的位置,恐怕也得让给原本一心走鸡血道路的汪峰了。)

  娱乐化时代: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

  自2005年,选秀在内地大火之后,内地歌坛又开始进入了娱乐化时代,从此,娱乐高于一切,音乐要火,就必须得先服从娱乐的属性。而娱乐本身就是个大家一起玩的事情,就更谈不上谁一个人就能独揽大局的事情了。

  就比如说2005年超女火了李宇春,但同时就还有张靓颖周笔畅与之三分选秀天下。2007年快男让张杰成了新生代男歌手的领军人物之一,但别忘了,陈楚生的江湖地位也不比他差到哪里去。娱乐江湖之大,从来都是一山何止二虎,哪里有谁的半壁江山?虽然每一个艺人和他的公司心里或许都曾感叹过“既生瑜何生亮”,但没办法,娱乐圈从来都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就好像北京东直门簋街,原来只有一家东直门羊羯子店时,也没有太多人常想着去那儿吃饭,直到后来整条街都开始卖麻辣小龙虾时,才带火了整条街,现在这条街上隔两步就有一家卖小龙虾、烤鱼和火锅的,哪一家生意都不错——只有整个行业的生态形成了,大家都火起来了,每一家才可能发展地更加兴旺。

  这几年,唱片萧条,但是演出领域却风生水起,尤其是演唱会市场空前火爆,歌坛但凡扬过名立过万的各路人马都在抢夺演唱会阵地,这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水涨船高。不否认汪峰的演唱会是近几年演唱会中最有口碑和市场号召力的之一,但他其实也是整个行业整个市场环境的既得利益者,就因此把演唱会繁荣功劳都归到自己一个人的身上,这是不是有点得了便宜就卖乖的意思呢?60年前,毛主席都曾指出过,文艺就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向追求政治正确的汪峰,怎么这会儿又犯胡涂,说出这样“半壁江山”一家独大的话来了呢?这不成了封建帝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一套了么?

  更何况,现在的乐坛,又有谁敢说自己的红和火都完全只凭的是自己的音乐呢?汪峰的演唱会这几年确实是火,但这当中他敢说就没有章子怡的功劳么(不然他干嘛还要在最近的演唱会上号召全场照见章子怡呢?)?就没有这持续了几年的头条风波的功劳么?大众的口水或许是喷了汪峰一脸,但若没有这些口水之涨,也很难有汪峰今日这条船之高吧?崔健许巍郑钧的音乐不比汪峰差到哪儿去吧,但去年的演唱会就是没有汪峰火,全是音乐和制作的原因吗?不见得吧。

1

  愿意听我继续唠叨更多,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世伟八音盒”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汪峰 毛阿敏 李谷一 孙楠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