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残粉》揭秘:现实中脑残粉只差杀人了

2016年11月11日 09:43  娱乐专栏  作者:影视圈Magazine   我有话说

  文/新浪娱乐 水煮娱 影视圈杂志

  导语:

  11月的电影市场,引进片和国产片扎堆上映,其中不乏质量上乘的影片,于是乎令近日上映的、本就市场不大的印度电影《脑残粉》埋没在了其中。

  不过这部电影还算值得一看,因为很容易让人想起曾经轰动一时的“杨丽娟事件”。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往往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比电影还令人不可思议。

  作者 / 宋芯心

  编辑 / 姜播    

  《脑残粉》这部电影光听片名,可能会认为很“幼稚”,其实并不然。

  该片由素有“印度梁朝伟”之称的宝莱坞之王:沙鲁克·汗主演。

  讲述了疯狂粉丝与天王巨星“因爱生恨”的故事。

  一位平凡的网吧小老板高瑞夫,从小便是超级巨星阿利安•坎纳的脑残粉。为了能够亲眼见到偶像,高瑞夫一路跋涉来到孟买,并把对自己的偶像阿利安出言不逊的某影星痛打了一顿,以此作为送给偶像的生日礼物,不料阿利安对此很生气并报了警。

  谁知此举导致了不可预见的后果,局势越发不可收拾,一场粉转黑的疯狂复仇计划随即展开……

  这部电影一改往日印度电影在观众印象中“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印象,而专注于讲好一个故事。

  虽然豆瓣评分只有6.7,但却是及格线上的作品,也轻松超越了之前饱受诟病的一些国产烂片。

  没有最脑残只有更脑残

  其实,看了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想起曾经轰动一时的“杨丽娟事件”。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往往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比电影还令人不可思议。

  2007年,28岁疯狂追星的杨丽娟,迷上刘德华后辍学回家专业追星13年,父母为帮女儿圆梦,倾家荡产。后来杨丽娟成功见到刘德华,却不满足于拍照合影。隔天,父亲跳海自杀,唯一的遗愿就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后来刘德华对经纪人痛骂这种行为不可取,称刘德华不会杨丽娟见面,这样的行为完全是一种病态。

  原本,粉丝对偶像的崇拜是非常自然的并且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艺人只有拥有了喜爱他们的粉丝,才能成为明星,而粉丝也可以从偶像身上汲取正能量,来激励自己生活。

  但是,近年来,与“杨丽娟事件”类似的脑残粉追星,却常常让人觉得不可理喻。

  有脑残粉强迫医生把自己整成张国荣的样子的。

  有脑残粉在周杰伦的演唱会现场服药自杀为引起偶像注意的。

  有脑残粉潜入MIC男团成员赵泳鑫家并赤身裸体躺在其家中浴缸里泡澡的。

  更有脑残粉执意要在各界高度关注的420四川雅安发生7级地震当天为鹿晗庆生的(鹿晗生日是4月20日)。因说了类似“死了活该”这种话,引起网友不满,后来脑残粉宣称如果再黑鹿晗,就集体死给大家看,誓与EXO共存亡(当时鹿晗还没有退团)!重点是还附上割腕图片……

  不仅脑残还人傻钱多

  除了上述类型的脑残粉,市面上还泛滥“人傻钱多”类型的脑残粉,比如,TFboys三人的生日应援,简直就是一场土豪大赛。

  粉丝为了帮王俊凯庆祝他17岁的生日,出手阔绰令人咋舌。

  先是在王俊凯的老家重庆的一辆轻轨列车上包了一条线的广告,这条线是重庆地铁线中最繁忙的一条,时间跨度从9月11日到10月15日,光是这一项广告费就花了大约1000万元……

  除了传统而常规的各种广告位之外,粉丝们更为王俊凯送上了海陆空全球包围式的豪华应援。

  海:处女星号邮轮上有王俊凯专属的房间9210号(生日),设置专属海上服务,并且终身有效。

  空:因为王俊凯曾说想要一双翅膀,于是粉丝就为他包下了一家私人专属飞机,在长沙环城飞行。(下图为飞机效果图)

  陆: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买了11块大屏幕做滚动播放齐送祝福,还在广场上举办生日大爬梯。在日本东京银座桥站出口屏放生日应援照片。在冰岛买下了本土最具影响力的日刊报纸大版面向冰岛人民安利王俊凯。在韩国首尔做巴士应援……包下上海的迪斯尼皇家宴会厅。买下台湾捷运全线月台PDP王俊凯生日视频滚动播放的一周时间……and so on……

  最令人无语的是,粉丝为给王俊凯庆生,不仅在火车上张贴海报,还更改方向牌!

  桂林开往王俊凯心里?

  Excuse me?

  11月8日是王源生日,粉丝包了10架空客大型飞机,全方位覆盖宣传,为其40天。包1辆高铁,为期30天。包10辆英国伦敦双层巴士,为期14天。在杭州投放500辆王源公益主题自行车,为期半年。

  在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日本涩谷、韩国首尔、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长沙、深圳、台湾、香港等地做LED大屏应援,最短投放2天最长投放118天,最大LED面积为15000平方米。

  19本杂志应援、多家APP开启屏应援、16项公益应援……and so on……

  易烊千玺的粉丝为其量身定制了环游世界的机票,终身有效。只因其在节目中说自己的梦想是环游世界,于是粉丝就把机票先买好,等易烊千玺有空了随时可以出去玩……以他的名义领养了一头北极熊……送一栋房号是他生日1128的北京观湖别墅。 还有4万平的月球地皮……and so on……

  当然,花重金为偶像应援的不止TFboys一家,人员庞大实在难以一一罗列。

  脑残粉令偶像具有商业价值

  当然,粉丝们为偶像花钱可以理解,但是这样的花销已经到了挥霍的地步,甚至有些行为影响了公共秩序,这就需要反思了。

  但是,就是这些挥金如土的行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粉丝们巨大的“商机”和“消费力”,也就是偶像们的“商业价值”。于是,偶像们成为了烫手的山芋被资本家们争相追逐,“粉丝经济”成为了不计手段去谋取的利益。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

  《粉丝力量大》作者,张嫱对粉丝经济的定义为:“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

  在这个粉丝经济的时代,带来了明星IP的市场效应。而明星又是影视行业最大的资源,明星 IP带来的变现能力已经凸显。一些影视公司更因明星入股,能够几倍估值溢价卖出,激发资本市场对明星资源的极度追捧。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某位艺人的生日礼包在某公司网店预售,3000份商品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被一抢而空,不仅这家公司秒赚30万元,更还有大批量粉丝要求该公司产品数量,赚粉丝的钱简直易如反掌。

  作为一个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人,当然会把目标瞄准能为其带来庞大利益的偶像们。

  所以我们看到了“IP 偶像”盛行的影视剧市场。 几年前的热播剧当时最多只卖30万一集,而同级别的剧集到了2015年价格已经涨了10倍,2016年则是30倍。

  所以,有了这样的市场价值,对于有些制作方、出品方来说,人气偶像不需要演技,剧本改编不需精良,后期制作不需要门槛,只要粉丝买账就行!

  为了从粉丝口袋里掏出钱来,好像艺术创作都不再重要。因为粉丝的钱多到可以砸死一个人。

  艺人与粉丝的关系本质越发畸形化

  影视剧市场的乱象,很大一部分与“粉丝畸形化”是分不开的。

  靠粉丝炒作的电影还算电影吗?

  针对当下电影产业体系中,依赖于所谓“粉丝营销”来提高电影票房的做法,很多人产生了疑惑。越来越多粉丝近乎脑残的行为和不分青红皂白的吹捧,让原本就颇受争议的“粉丝文化”越来越承载了负面的意义。

  当某些“粉丝”喊出“XXX,即使你吸毒我也爱你”的口号时,舆论对于“粉丝文化”的担心与误解的程度也随之加深。

  但其实,粉丝和明星原本是一种鱼和水的共生关系,一些西方历史学家把“粉丝文化”的起源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对于歌剧演员的追星崇拜,而在中国明清王朝,专门看戏追星的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也不在少数。

  再遥远点说,西方中世纪的人们将某位国王或神父推崇为“圣徒”,其“追星”的性质虽与后来的娱乐追星大不相同,但人们都希望把一种完美的印象集中赋予某个标志性的偶像,这不仅出于崇拜,更是为了在给偶像点赞的同时,点亮自己的希望。

  职粉与黑粉的诞生

  原本艺人和粉丝的关系是良性的、是具有促进作用的,粉丝可以促进艺人的事业发展,对其工作质量有一定要求。

  但随着粉丝批量畸形化,艺人与粉丝的关系也从良性变成了恶性,非但没有让艺人们在本职工作上更上一层楼,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气焰,文替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现在的粉丝愈发不在乎偶像本职工作上的成绩,而一味的维护、一味的睁眼说瞎话,不仅免费担当起了宣传,也承担了“撕逼”代言人的身份,一言不合就开喷谩骂、群起围攻,每一次网络上的腥风血雨,都是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有人说,一个脑残粉胜过十个高级黑,此话一点儿不假。

  除了脑残粉会不计一切代价满足偶像的愿望,其中更有一些职业粉丝,简称职粉。当职业粉丝是他们的工作,是他们的收入来源,多数是经济公司为自家艺人找来的粉丝头目。甚至有些经纪公司和偶像还会养起“黑粉”。

  最近就有媒体爆料,娱乐圈职业黑粉,月收入可达几十万元。

  原本与偶像可以互利共生的粉丝们,渐渐超出了情感崇拜和支持,不仅仅做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行为。变成非常职业化的、专门以诽谤、攻击与自己偶像有竞争的艺人职业 “黑粉”。

  有知情人透露,几乎所有人气明星都养黑粉。

  这种职业的黑粉,以此为生,在微博上,一条评论或一次转发都是2毛钱,如果加些观点,再有些文采,那么收费就在5毛钱左右。单价虽低,但胜在业务量。

  甚至,黑粉已经成为一条产业链。一旦业务达到一定数量,一些职业黑粉头也不亲力亲为了,会拉一些下线。

  这样的粉丝行为,看似在与偶像明星“拉近距离”的同时,难免伴随而来的是“标准混乱”。

  真正的“粉丝”本身不会削弱艺术,也不会变成负面的代名词。

  但作为影视娱乐行业的从业者,利用粉丝庞大的经济效益和人群基数,只想着牟取利益,只想着一己荣誉,显然是有害的。

  写在最后

  所以,追星要理智,偶像更要真诚,这样两者的关系才能良性发展。

  不然,也许有一天,你现在引以为豪的事情,日后变成了令你难以启齿的过去。

  等现实中真的出现电影里的悲剧,那就得不偿失了。

  —END—

  卫星ID:circlemag

  或搜素关注影视圈Magazine

  邂逅更多圈内事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王俊凯 鹿晗 王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