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贴着青春标签的精神鸦片

2013年06月28日10:53   娱乐专栏  作者:一华独秀   我有话说

 

 

 

□一华独秀/文

 

 

    昨天去看《小时代》前,先问了下本地几个电影院的排片量,乖乖,都在百分之40以上,有的比赵薇的《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还高。其实我感兴趣的不是郭敬明,也不是《小时代》原作,而是想看看究竟是什么因素让郭敬明这个写书的第一次当导演就能让电影院把排片量加大到如此大的比率。在有些城市影院《小时代》的排片量达到45%乃至47%,据说是史无前例。星期四白天其实也不是观影的高潮期,因为人们还都在上班,学生也在上课学习。可是到影院一看,已经排起了长队,观众基本上都是年轻小伙儿和姑娘。随便听听他们嘴里的嘀咕,不是郭敬明的粉丝就是《小时代》小说的拥趸。在影院坐定,宽敞的影院几乎满员,这在平时的上班上课高峰的周一到周五的上午,绝对是少有的现象,看来影院早都预计好了,而且在坐等狂收票房呢。影院里弥漫着一片喧哗和扑鼻而来的爆米花味。对于我这个孩子都要上小学了的老观众来说,坐在他们中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至少,在观影心态上,已经不在一个圈圈内了。

   116分钟的《小时代》华华丽丽,上海大都市的摩天大厦、明净写字楼、玻璃幕墙以及写字楼内的穿梭的男女白领,个个冷艳漂亮,似乎总是在高仰着头颅优越地生活。《小时代》和《致青春》一样都描绘了大学校园生活,一群漂漂亮亮的男男女女的青春轨迹和那些耳熟能详、跃如眼睑的校园生活细节,总能勾起台下观众的会意的笑声。但是和《致青春》相比,《小时代》里的男女主人公所营造的生活氛围全然没了那种真实和质朴之感。全片充斥的是华丽高档的服饰和豪宅美酒的炫耀。尚在学校里的学生,找到了工作,住的地方却像星级宾馆,几个主人公几乎都生活在富有的家庭里,一张40万的金卡想刷就刷……几对主人公的爱情矫情而又像白开水一样做作,本来可以成为片中最感人最能撑起全片品质的部分,却被一些花花绿绿浮浮躁躁光棍陆离的东西掩盖。几对恋情的波折起伏无不与金钱财物息息相关。这哪里是青春期的爱情啊?这分明是物质世界里的物物交换嘛。

  《小时代》最受争议之处还在于用男女美色大玩噱头,尤其是男色的诱惑,可谓极致,型男们极富挑逗的暧昧表情和柯震东脱光上衣露点秀身材所引发的小女生观众尖叫效应着实吓人一大跳。每当看到这些噱头,感受着前后左右观众的尖叫声,会立刻明白,郭敬明这小子赢了,真会玩,真会在学生兜里掏钱。如果说有饱满而合理的剧情支撑,这些色系噱头不会成为主流,玩玩也算小聪明,但是偏偏片子凌乱而肤浅,不知要传达一种什么思想,于是这些色系诱惑噱头就显得很跳很抓人眼球。   《致青春》让观众看到的是青春真实的撕裂和阵痛,很真实;《中国合伙人》让观众感到的是青春的张扬和励志,催人奋进。那么《小时代》呢?准确地说就是贴着青春标签的精神鸦片。说它轻飘飘,却声色兼具,轻松幽默、严肃悲情一个不少;说它好看,却在华华丽丽声色犬马之后又感到空荡荡的缺什么味儿。当然要说与现实相映,《小时代》里所反映的轻飘飘的奢华倒是和现在中学、大学校园里所泛滥的一些拜金、攀比虚华之风很相似,还真有那种“接地气”的味道。许多观众之所以产生共鸣,就在于片子里的一些景象和人物表现和现实中身边发生的很接近。   另一个不得不注意的是,《小时代》的监制就是当年被中途禁播的、由F4主演的台湾颓废拜金剧《流星雨》的金牌监制柴智屏。也许她更清楚观众的胃口,或者走不出最擅长鼓捣这类题材,所以让《小时代》变得就像浓缩了的《流星雨》。   《小时代》的问题还在于场面是铺排开了,但是没有收拢住,没有规整好,或者最后揉成一团胡乱打了个结。这个结打得挺失败,导致整个片子的价值观、思想导向不够清晰正面,有误导倾向。这部片,说白了定位很明确,就是给现在的在校大中学生看得的。但是你不能光想着如何玩噱头向观众兜里掏钱,你得像《中国合伙人》那样挣了学生的钱,更要让他们获得正能量……   颓废的、矫情的、小资的《小时代》,你做到了么?

文章关键词: 《小时代》 《中国合伙人》 鸦片 精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