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肥罗大电影
网剧《探灵档案》中陈冠希饰演的盲点侦探陈博涵有一句台词,“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有鬼!那就是在人的心里”。
当导演彭发试图将网剧的成功模式搬到大电影上时,却必须面临中国电影的一个终极拷问: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作为一名惊悚片匠人导演,彭发已经竭尽全力“搞鬼”了,可这部改编自现实“荔湾广场灵异事件”的大电影《探灵侦探》,首日排片仅2.27%,豆瓣评分5.0,无论反响还是口碑,都输给了那部陈冠希主演的网剧——《探灵侦探》。
为什么观众不喜欢《走近科学》版的《探灵侦探》?
当《探灵侦探》变成《走近科学》
同样是彭发执导的同名网剧《探灵档案》曾经创下播放量过三亿的纪录,但是当彭发试图将网剧的成功移植到电影中时,他却必须面临两个挑战:一是电影不能再见到陈冠希,这意味着观众必须接受一个并不熟悉的盲点侦探陈博涵;二是电影再没法打擦边球,“建国后妖怪不能成精”,更不可能有鬼。
彭发必须将《探灵侦探》中最吸引观众的插边球部分拿掉,在灵异事件科学解释的中增加更多现代城市传说的元素,将恐怖网剧《探灵侦探》改造成一部城市悬疑电影《探灵侦探》。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一部连鬼都不敢见的《探灵侦探》怎么唬住观众?答案是:用科学解释“见鬼”。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令广州人闻风丧胆的“荔湾广场灵异事件“。在片中,编导就结合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心心理学,解释了现实中的“见鬼”现象,那就是周围发电塔太多组成了一个强磁场,会对人体内的磁场产生作用,让人产生幻觉。
可是,观众为什么要喜欢一部彭氏兄弟拍摄的《走近科学》呢?
然并卵,当20分钟的网剧被拉到92分钟——
很多人看网剧《探灵侦探》,并不是他们被吓傻了,而是愿意送给影片中那些搞鬼情节和镜头一些同情分,剧中那么多经典的吓人桥段,能不能吓人倒在其次,但是一听见配乐,我们就会回想起被彭氏镜头吓到不敢独自一人上厕所的美妙感觉。
看《探灵侦探》其实成为了一种怀旧,与其说是剧集好看,不如说是大家期待找回当年被《见鬼》吓到的那种感觉,至于彭发还是不是当年那个彭发,大家都是明眼人。
可是在彭发将片长拉到90分钟,还在用网剧里那些恐怖画面、快速剪辑和刺耳配乐吓人的时候,观众就不干了。
何况彭发在电影中要做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他要用科学解释“见鬼”,要用心理学讲“心鬼”,要讲述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还要搞出个超级反转——你以为有鬼,其实没有,你以为原来没有鬼,其实又有鬼了,但是到最后的最后,终究还是没鬼。
观众本来只是想被惊吓一下而已,不是来陪你玩逻辑思考题的导演!
吴昕尽力了,可还做不了尖叫女王
从某种意义上说,惊悚片中演员的演技就看你怎么演“见鬼”。
《探灵档案》倒是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花式见鬼表演大赛”。吴昕在家里撞见跳楼死了很久的老爸,女记者莫小棋差点被黑衣男子强奸,饭店老板王景春在厨房熬汤时见到小孩子的尸体,帮他们查案的马浴柯也见到面无血色的小孩子要袭击自己。
对于吴昕,我们只能说她尽力了。不仅要顶着僵尸妆吓人,还要从头到尾演出一副极端恐惧的表情;或者说几句台词,做哭状。这样的表演已经摆脱了她在快乐大本营中的“综艺味”,对于吴昕本人来说,这当然是最大的成功,但对于一位“尖叫女王”来说,套用《喜剧之王》里的对白,我们希望吴昕的表演更“由内而外再向内”一点。
至于新版盲点侦探马浴柯,如果没有陈冠希的版本,让他演一个属于新人马浴柯风格的盲点侦探,或许比现在好很多,而现在无论他怎么演,观众脑子里都还是充满着陈冠希的影子。
彭氏兄弟到底在搞什么“鬼”
熟悉彭氏兄弟的人,知道他们几乎凭借一己之力重构了港式恐怖片,将原本恐怖搞笑傻傻分不清楚的香港恐怖片变得更纯粹地吓人。那时候的他们,只需要找到本地化的题材去嫁接他们最擅长的视觉特技。
可是当他们来到内地市场时,却集体迷路了。彭氏兄弟的恐怖片技法原本就是泰式的,在泰国恐怖片里,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鬼的存在之上——但是内地市场的大银幕上没有“鬼”。于是彭氏兄弟也忘记了当年怎么在《见鬼》系列中把观众吓到脊背发麻的感觉。
在中国电影火热无比的市场里,有一个特别糟糕的现象,就是市场繁荣不仅没有提升导演们的创作力,反而像消磁一样将一些成名导演的才华消磨殆尽。那些曾经成功过的导演总能拿到新的项目,是因为总有人愿意相信他能达到当年创作的珠穆朗玛峰,结果却是有些人连半山腰也再没爬上去过。
但是对于彭氏兄弟,我们总还是抱着一些希望,总希望他们哪一天冷不丁再拍出一部《见鬼》出来。这意味着彭氏兄弟必须在内地市场练出新的恐怖片武功,在已然成型的恐怖技法之外,他们必须找到新的办法,在不见鬼的情况下,把观众吓到胆颤——无论如何,这部电影肯定不是《探灵侦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