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性侵受害者素媛们究竟依靠谁来拯救?

2017年05月22日 10:45  娱乐专栏  作者:友戏App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友戏App

  如果不是为了写这篇文章,还真的不愿再看一遍《素媛》。

  因为《素媛》给人的不止是震撼,更是持续不断地隐隐作痛,和泪流满面。

  但自从林奕含事件大规模发酵,《素媛》中的画面,反而在我脑中一遍遍地过重影。

  总有人在讨论片尾的开放式结局。谁都不希望,素媛最终走向了自杀的悲剧。

  但如今隐隐觉得害怕,林奕含,或她笔下的房思琪,也许真的会成为素媛的结局。

  林奕含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从个体生命角度而言,也许素媛和房思琪们的遭遇,真如林奕含所言,比集中营的死里脱生更加惨烈。

  8岁的素媛,整个人生旅程,在一个微雨的早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只因为给浑身淋湿的大叔撑伞,就遭遇了变态般的折磨。

  被发现的时候,素媛已经奄奄一息。从直肠到大肠的最顶端多发性创伤与撕裂,需要开腹,截肠,可能一辈子都要用人工肛门。

  也就是,年仅8岁的天真活泼的小姑娘,从此要落下终身残疾。在此之前,她在生活中所关心的,只不过是解不开的数学题而已。

  母亲见到血肉模糊的女儿,简直撕心裂肺。父亲更是想尽了办法,让女儿走出阴霾,重展笑颜。

  一家人的生活在一夜之间尽毁。高昂的医药费,女儿的终身残疾,外界的流言蜚语,都给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而且,最让他们无法承受的,是罪犯的拒不认罪。

  法律也没有给他们一个公正的审判。

  原本就异常懂事的素媛,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中,以令人痛心的方式,迅速成长。

  原本不懂奶奶“哎呦,要死了!哎呦,要死了”的痛苦抱怨,而现在素媛对心理医生坦露心声,这才是人活下去的理由。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痛心到几乎无法流泪。

  除了施暴者对素媛惨无人道的折磨,最让人感到无比愤怒的,就是无良媒体不负责任的铺天盖地的报道。

  记者们像狗仔队一般蜂拥而至,在医院对素媛围追堵截地拍照,企图用孩子的惨状去娱乐大众。

  爸爸抱起素媛狼狈逃窜,素媛在爸爸擦拭流出来的排泄物时,嚎啕大哭。

  愤怒之余,突然想起,无良媒体的背后,或许站着的就是翘首期盼的我们。

  或许出自无心,但很难说,我们不是帮凶。

  对受害者的关心无可厚非,但深挖三尺,又有何必要。

  何况,有些人并非出自关心,只不过为了满足自己的窥探欲。

  人们用伪善的言语,来满足自己的道德优越感。怜悯、同情的目光投射之处,往往伴随着冷漠和疏远。

  这也正是房思琪所控诉的:“原来,人对他者的痛苦是毫无想象力的”。

  也许我们对于受害者的痛苦,很难做到百分百的感同身受。但我们最起码可以做到的,就是不要去消费别人的痛苦,更不要因为我们观念上的陈腐守旧,给她们带来二次伤害。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李国华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罪恶感是古老而血统纯正的牧羊犬。一个小女生是在学会走稳之前就被逼着跑起来的犊羊。”

  对性的禁忌,让犯罪者有恃无恐;群众的愚昧,更是相当于助纣为虐。犯罪者毫无悔意,受害者反而会有强烈的罪恶感。

  而这种原不该有的罪恶感,是整个社会向她们暗示的。

  《素媛》《熔炉》《不能说的夏天》等影片,也包括林奕含所著《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都深刻暴露了东亚文化圈内,“性”——这个绝对不能触碰的禁忌。

  连提一提都是肮脏的。

  然而,这真的是什么不能坦荡讲的事情吗?

  如果把强暴仅视为一次筋断骨折,是否还会有被害人的难以启齿,变相地纵容犯罪?

  如果我们把强暴只认为是对她们身体上的伤害,是否还会有掺杂着鄙夷的目光,投射在被害人身上?

  被性侵,真的就会影响女性的人生价值吗?

  被性侵的人,真的就成了异类吗?

  我们对受害者投射的目光,是不是会不自觉地,增加了许多别的含义?

  如果受害者换为男性,这种鄙夷的目光,是不是会少了很多?

  想想真是可怕。男女平等提倡了这么多年,我们对女性的“贞洁”要求,似乎还停留在清朝。

  这种虚伪的社会伦理道德枷锁,不光束缚住受害者,实际上也是是束缚住每一个人的,

  强暴受害者,即使渡过了灾难,也几乎不会有车祸幸存者的“劫后余生”之感,对她们来说,苦难才刚刚开始。

  社会对于受害者,往往都在强调,这是你们的错,鼓励受害者进行自我心理惩罚。

  我们强加给受害者,一种对性的羞耻感。

  何时,我们开始变得如此残忍?

  而这种对性的羞耻感,又何尝不是社会强加给我们的思想禁锢?

  素媛说,“那个大叔让我给他撑伞,我也想过直接走。但我觉得该给淋雨的大叔撑伞,所以就给他撑了。但人们都说是我的错,谁也不夸我。”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老师诱奸、强暴了郭晓奇,她将自己的遭遇发在网上,企图让公众为她做主。万万没想到,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将她塑造为一个破坏别人家庭的小三。

  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受到了伤害,这是她的错。而教育孩子要乐于助人的,不也正是她的师长亲友吗?

  老师强暴女学生,原来是女学生的错。你不愿意,别人怎么会强迫你?

  层出不穷的类似案件只要一报道,紧随而来的,往往都是指责受害者的声音。衣着暴露是活该,夜半归家缺心眼,而喜好打扮就等于放荡……

  被伤害的人,还要一遍一遍反省自己的“错误”;而公众过分同情的目光,也在不断地夸大她们的痛苦。

  这几乎就是在暗示:遭遇了性侵的你们,不管身体上有没有伤害,总之绝对无法和从前一样了。

  这种耻辱和肮脏,是谁强加给他们的?是暴徒?抑或我们?

  试想,如果一个受害人真的付之一笑,坦然面对,我们心中是否会有小小的声音指责,认为他们“毫不珍惜自己的名誉”?

  原谅我用最“恶意”的想法揣测我们自己:会不会是,受害者受到侵害以后的低沉消极、脆弱无助、痛不欲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好拥有一个加以安慰的机会?

  不可否认,大多数民众,还是友善纯良的,每个人都希望受害人早日走出心理创伤,积极向上地面对新生活。

  可这是全社会的责任,并不是受害者仅仅依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就能做到的。

  对于林奕含,或者对“房思琪”而言,她们比素媛们更多了一层痛苦。对文学本身的质疑,以及整个价值体系的崩塌,对她们更是致命的打击。

  但不可否认,外界的不当指责,来自四面八方的流言蜚语,给她们带来了巨大心理压力。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或许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连年纪幼小的素媛,都可以体会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不一样”。

  “我觉得小朋友们会用奇怪的眼神看我。星期一该怎么解释呢?那个才是最担心的。”

  受害者的痛苦,我们无法分担,却又在雪上加霜。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别人的痛苦,真的与我们息息相关。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身上发生的惨剧,会不会有一天也降临在我们自己头上。

  不去消费别人的痛苦,不用窥探的目光去过分关注别人的惨状。

  更不要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道德优越感,就对别人指手画脚。

  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应该不难做到。

  好的影视作品,让我们对这个社会的不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力求改变。

  令人欣慰的是,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优秀影视作品出现,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于性犯罪的重视程度,各方面情况也都有所改善。

  比如《熔炉》上映后,涉案人员被重新提起公诉,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法案也逐渐出台和修订,其中《性暴力犯罪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又被称为《熔炉法》。

  《素媛》中原型人物的悲惨结局,也在韩国民众间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民众自发组织游行,最终迫使当时的韩国总统李明博向国民道歉,并很快修改相关法律法案。

  我们盼望,在中国,也能早日出现此等有力度的“改变国家的电影”。当然,任重而道远,然而,除了促进完善立法,加强对幼童的性教育与保护之外,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如何摒弃守旧思想,改善落后思维,或许也是改变现状的有效方式。

  这不仅可以帮助受害者早日摆脱痛苦,也可以帮助我们自己,挣脱开束缚的牢笼。

  素媛说:"有时候我想,睡一觉就回到从前了,于是就会乖乖睡觉,但是第二天醒来,一切都没有变。"

  希望有一天,素媛和房思琪们的愿望,真的可以借助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去满足。

  一觉醒来,回到从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素媛 性侵 电影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