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视《国色天香》获热评

2015年03月06日04:00   京华时报 收藏本文     

  于文华(右)、许娣献唱《北京小吃》。MIC献唱《龙的传人》。瞿颖(左)、小香玉献唱《小苹果》。

  《国色天香》是天津卫视推出的明星戏曲文化真人秀,每周六晚9:10播出,其独特的“歌改戏”模式从第一季就广受关注。通过霍尊、张远、MIC男团等新生代的“偶像力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戏曲文化。朱明瑛、韩磊、莫华伦、小香玉、于魁智、胡文阁等各界文艺工作者参与节目后,均对这种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融合的创新形式给予肯定。

  >>模式

  传统与流行深度融合

  2014年推出的第一季以“流行歌曲进行戏曲唱腔改编”的形式取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霍尊、黄征、张远、李玲玉等十几位唱将型艺人参与其中,将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以京剧、豫剧、越剧等传统戏曲的唱腔旋律为基础,与现代节奏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曲风。该节目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时尚元素的碰撞,正如总制片人孙铁麟所说:我们不仅仅要做节目,更重要的是传递文化。

  这种创新也获得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好评,戏曲名家孟广禄、宋小川、小香玉评价: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新希望。对于“歌改戏”的真人秀节目创新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博士冷凇称:《国色天香》巧妙地突破了棚内综艺和真人秀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创新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传承

  促进戏曲传承年轻化

  第二季《国色天香》依旧是“歌改戏”的形式,但在改编上走向更多元化的路线,电声、戏曲、管弦三大乐队进行整合编排,使之传唱度增强。更加入了《小苹果》《千里之外》等热门歌曲,吸引了老中青三代人的眼球。

  挖掘戏曲深层次的价值,注重戏曲与流行音乐行业本身的规律,把戏曲与流行的精华展现出来,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对于流行歌曲的戏曲化改编,《国色天香》的音乐总监原艺说:“《国色天香》是在戏曲音乐中加入新鲜的血液,将民族乐器也融入到曲风中。整体保持民乐现代化、戏曲现代化、现代音乐古典化这样一个改编方向。”

  在参与的明星上,节目组考虑到了年轻化传播的特点,孙铁麟表示:“戏曲都讲究看角儿,明星有号召力,本身就是角儿,粉丝们会关注他们的每一个扮相、每一次互动,继而发现中国的国粹竟然这么美。”

  >>传播

  具有中国情怀的节目

  《国色天香》第二季升级了赛制,戏曲导师与明星选手采取“绑定制”,即选手淘汰,导师也一同离开。此种战队式的比拼无形中加深了导师与选手间的密切程度。这种以老带新的形式恰恰代表了目前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方式,以及尊师重道的师生关系,也是体现中国情怀的重要标志。

  为了能有更出色的舞台表现,导师与学生排练熬夜到凌晨已是“家常便饭”。于文华在其他节目里都是位居评委席,面对《国色天香》邀请,欣然接受选手身份,“我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把传统文化传播一下。”著名歌唱家朱明瑛、韩磊参与节目录制后说道:“这种歌改戏的融合是一种新的形式,很有前途,艺术本身也需要不断地创新。”

文章关键词: 戏曲中国节目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