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谁说“语文”落伍了?

2015年09月27日 02:00 新闻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晨报记者 殷茵

  在不少年轻人将“壁咚”、“城会玩”、“然并卵”、“小鲜肉”这些网络热词挂在嘴边的当下,还有一群年轻人正徜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浩瀚世界里——昨日下午,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语言文字大赛总决赛在嘉定图书馆秀舞台举行,12位选手通过4轮赛事,展现了成语、对联、谚语、歇后语、格律诗词和格言警句7项技能,最终35岁的王丽娜成为“语文状元”。

  和以往此类活动以学生和中老年市民参与为主不同,此次大赛吸引了众多年轻市民的踊跃参加,总决赛中,25-35岁的选手占据了7席,前三名均出自其中。中华传统语言文字正悄悄影响着如今身处“微时代”的年轻人。

  语言文字大赛引来“举家参与”

  “希望今年的中华语言文字大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像一次活动、一个节日,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享受其中。”在今年4月的启动仪式上,嘉定区文广局党委书记闫加伟就将这一次大赛的精神定位于“活动”而非比赛。

  因此,大赛零门槛、生活化、趣味性的题目吸引了众多市民“举家参与”。出身中医世家的卫润石家庭可谓大赛中参赛人数最多的家庭,共有五人参赛——卫老先生、两个儿子和孙子孙女,卫老先生介绍说:“我们就是因为喜爱才来学习的。语言文字与所有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关联,所以我一号召,大家就一起来参赛了。”而“语文状元”王丽娜也是在复赛中淘汰了父亲而闯入决赛的。

  除了选手,昨日现场前来观赛的市民热情也超乎了想象,台下座无虚席。比赛过程中,观众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每一道题在考验选手的同时,也让观众给自己的语文打了一回分。“中华语言文字大赛正是一次契机,让大家从读准一个音,写准一个汉字,明白一个典故开始,让中华语言文字的传承进入每一个家庭,进入每天的日常生活”,嘉定区文化局副局长姚强说。

  汉语言也许比网络用语更有趣

  手机、电脑普及的当下,提笔忘字、文不达意、张冠李戴的情况在年轻人中并不少见,但让人欣喜的是,本次大赛吸引了众多中青年市民的踊跃参与,决赛选手中,年轻人更占据了半壁江山。对于这样的现象,评委杨焄并不意外,在他看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虽然曾经出现过断裂,但它在当今中青年一代中逐渐复苏,“随着语言文字在工作、生活和社交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对中青年人也就越来越重要”。

  35岁的“语文状元”王丽娜很小就对诗词很有兴趣,“是诗词带我打开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她希望以自己对学习的热爱,作为送给一岁女儿人生的第一份礼物。而12强选手、26岁的马小路,平时加了五六十个文化类微信公众号,微阅读是她的生活常态。在她看来,语言文字的良好运用,能使一个人更有腔调,在工作生活中更受欢迎。38岁的张欣则是一位纠错达人,他在看电视时,爱挑主持人读错的字,不能确定的,还会跑到图书馆去翻辞典,最后会把这些错误发音及正确读音一一记录下来,一年多以来,他的纠错本上已记录了835个字。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评委李明洁说,市民前来参赛,更多的是源于人心对知识的渴求,教育是见贤思齐,与其批评如今一些不文明、不正确的网络用语,不如创导优雅、规范的语言,“希望这一次大赛能让市民了解,不只是网络用语有趣,成语、字谜、歇后语等汉语言也很有趣”。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刘德华上《爸爸4》:一切皆有可能

爸爸去哪儿4刘德华到底参不参加,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详细]
刘德华上《爸爸4》:一切皆有可能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