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排片低,“正常但不合理”

2016年08月17日 01:40 新闻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见习记者 陆乙尔

  由陆川执导、迪士尼历时3年实景拍摄制作的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于上周五上映,尽管排片一直维持在5%以下,但因其高口碑以及珍稀动物的“天然萌”,这部影片被网友们赞为拥挤暑期档的“一股清流”。

  对于低排片,陆川认为这种电影类型比较少见,所以还算正常,“但并不表示这是合理的”。他还透露,最初电影主角大熊猫差点落选,“一开始我选了雪豹、藏羚羊还有一些冷门动物,而迪士尼认为在海外能代表中国的只有大熊猫”。

  口碑助推排片上升

  《我们诞生在中国》以中国独有的四川大熊猫、三江源雪豹、川金丝猴三类国宝级野生动物家庭为主线,以交叉剪辑的方式讲述了它们各自在自然保护区出生、成长的历程,影片上映以来,截至昨日近两千万元的票房,与豆瓣、时光网上领先于大部分竞争对手的高评分形成了鲜明对比。

  让陆川感到欣慰的是随着口碑发酵,许多网友在社交网络、朋友圈甘当“自来水”来“安利”这部电影,排片也从第一天的1.6%上升到这两天的4%左右,“我觉得一部真正有生命力的电影即使在发行期没有被观众关注,将来也有可能被记住,现在是网络时代,我相信好东西不会被错过”。

  电影讲的是一众“萌萌哒”的动物,但片名却显得“简单粗暴”,对此,陆川也表示无奈,“我也觉得这个翻译不好,英文名字(BorninChina)是用来给海外发行影片使用的,但直译到中国市场确实有点怪”。除了对译名的不解,观众对周迅的配音也褒贬不一,但在陆川看来,周迅用声音塑造角色很成功,“周迅的声音确实有种陌生感,但我们想找一个故事的讲述者,而不是之前那种传统的配音演员”。

  迪士尼力挺大熊猫

  “自然电影”对中国观众来说或许还很陌生,实际上迪士尼已经打造了8部自然电影,陆川一直在强调“自然电影”的属性。“自然电影跟纪录片最大的区别在于以故事性为首要条件,后期制作采用很多电影手段去塑造人物和创造故事,并不是完全按照科学的依据和现实的依据来做的”。

  最初甄选动物时,陆川选了雪豹、藏羚羊,以及像东北虎、扬子鳄、亚洲象、野马、仙鹤等比较冷门的动物,“后来跟迪士尼沟通,他们认为在海外能够代表中国的只有大熊猫,所以大熊猫必须加进去”。

  全片最大泪点,当属雪豹妈妈“达娃”为孩子夺食失败最后去世的一幕。有观众认为真实情况是雪豹没死,而是使用了电影处理手法用素材剪辑而成,其实正因为是优先故事性的“自然电影”,“达娃”是由六只雪豹共同塑造的“角色”。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