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我喜欢变被动为主动

2016年11月29日 01:20 北京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从龚叔的“狠脚”到郑县长的“扶额杀”

  从小就有一个电影梦的于和伟,直到44岁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银幕表演——《老炮儿》里的龚叔。当时和他对戏的正是《我不是潘金莲》的导演冯小刚。于和伟在大银幕上“开张”的时间虽然不算早,但头两步却走得异常扎实。

  《我不是潘金莲》刻画的官场众生相中,郑众不像首长那么能够发表高屋建瓴的讲话,也不像王公道那样能放下身段跟李雪莲硬攀亲戚,但他却是最多面的。面对下属王公道,他尽显领导的派头,甚至能云淡风轻地说“我正好不想干了”的话;面对市长马文斌,他毕恭毕敬如履薄冰;面对已经决定不上访了的李雪莲,他强势地要求对方写下保证书……虽然不是最起眼的,承上启下的戏份却很吃重。从电影上映后的观众反响来看,于和伟很好地完成了对郑众的塑造,黑色幽默部分更是大有惊喜。郑县长的“扶额杀”和“我很被动”,“不是要结分吗?怎么又不结分了呢”一时之间也成了流行语。于和伟接受北京晨报记者专访时,谈到片中人物秦玉河,依然不自觉地带出了郑众的口音“秦玉活”,足见他对这个角色下得功夫不浅。

  角色解读 犹豫是郑县长的状态

  北京晨报:《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之后,“我很被动”这句台词变得流行了起来,能谈一下郑众扶额说“我很被动”这场戏是怎么拍出来的吗?

  于和伟:小刚导演提示我们,说设身处地想我是王公道、郑众、贾聪明,听到这个消息(赵大头把事情搞砸了)之后会是怎么样的反应。那场戏一开拍,我就想自己在极度郁闷的时候会怎样?这样一想,走戏的时候我就自然把手扶到额头上了。表演只要人物对了,后面附带的喜剧效果就是顺其自然的。我也注意到现在网友会用“我很被动”这样的话,还有粉丝会到我微博里说“你很被动哦”,这说明观众对人物的认可。

  北京晨报:郑众一出场跟王公道的对话,感觉他还挺风轻云淡的,后面就“很被动了”,你怎么理解他的这种转变?

  于和伟:郑众是一个非常郑重的干部,做事雷厉风行、尽职尽责。我觉得一开始他没把李雪莲告状这事放在心上,觉得这就是普通的一件公事。后来愈演愈烈的时候,他觉得这个事情不仅跟自己有关,还跟自己的领导有关了,变得很麻烦。原来他觉得自己是局外人,他去处理这个事情当然可以云淡风轻。后来他发现不是,自己是局内人,被裹进去了,这个时候他的态度自然会发生变化。一旦牵扯到自身,就不可能那么云淡风轻了。我觉得这是这个人物在这部电影里面最有意思、最好看的地方。

  北京晨报:郑众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官员,他有很多面孔,你怎么看这样的一个角色,在演的时候有什么参照吗?

  于和伟:生活中跟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对表演是有帮助的。我也有过体制内的生活,之前在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这方面的经验和体验是有的。郑众这个人像谁,或者谁的某一部分,我心里是知道的。你要说郑众成心不想解决李雪莲的问题,我觉得不是那样的。被动,其实就是很被动。县长有县长的被动,法院院长有法院院长的被动。到最后李雪莲得知秦玉河死了之后痛哭,他心理也是很难过的。有一个细节是他掏出手绢,尝试去帮李雪莲擦眼泪,但停在空中又收了回去。犹豫就是郑众的位置和状态,他甚至不知道递出手绢这个动作合适不合适。

  圆形画幅 我坚持要说“秦玉活”

  北京晨报:《我不是潘金莲》的圆形画幅拍摄,对演员的表演有什么影响吗?

  于和伟:圆形构图主要是镜头没有变焦,演员基本上是平行运动,没有近景特写。我反而觉得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表演体验。要知道,特写和近景很能突出人物内心的。比如要展现一个人气得厉害,就可以给到一个特写的手发抖的镜头。没有了特写和近景,更考验我们演员的表演功底。其实很像演舞台剧。

  北京晨报:注意到你在提到李雪莲前夫“秦玉河”的时候会说“秦玉活”,这种地方口音是导演要求的吗?

  于和伟:导演提出来(说方言)的时候,我们演员是都认同的。剧组给演员请了婺源的语言老师,语言老师根据每个演员准备了不同方言的录音。我在飞机上把这个拿出来不断反复听,听了两小时。拍摄的时候,每一句方言的台词我都练到很熟悉,很熟悉之后才不会成为表演的障碍。也有拍摄不顺畅的时候,小刚导演就说:“也可以说普通话,因为这个县长他可以不是本地人,是空降的。”但我还是要坚持。

  北京晨报:郑众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一查才发现你其实演电影很少,演电视剧比较多,这次是因为角色的吸引吗?

  于和伟:我一直都很热爱电影,从小时候到上海戏剧学院,电影都是我的热爱,只是一直没有很好的契机。有时候找过来的故事和角色都不是我喜欢的,就放弃了,一直到《老炮儿》里的龚叔。这些年我一直很注意,表演不要程式化,不能丢掉演员的敏锐和创造力,这么多年电视剧我都是当做电影来演的。的确,做演员还是很被动,总在别人的选择下。尝试更多的角色、准确表达人物内心,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慢慢的,就能够把被动转变成主动。

  小刚导演 敬业演员智慧导演

  北京晨报:上一次跟冯小刚合作是《老炮儿》,是因为这次合作有的这次合作吗?

  于和伟:我觉得可能是那次的机缘才有了这次的合作。当时《老炮儿》跟冯小刚导演对戏,我还是有点压力,毕竟这么知名的大导演。演完我转身准备回休息室,听见身后的小刚导演对管虎导演说:“虎子,这个演员你从哪儿找来的,挺不错的。”我听见了,但我不好意思转过身去说谢谢。管虎导演马上叫住我说:“和伟,小刚导演夸你了。”我才转过来说谢谢。

  后来就是雪地里那场戏,龚叔第一次把六爷打倒,用脚踩着。作为职业演员我是可以控制力量的,但小刚导演跟我说,和伟你别收着劲儿,你该怎么演就怎么演。你力量大了,我的反馈也会不一样。我特别尊重这样的想法和创作态度。

  北京晨报:这次合作,冯小刚的身份是导演,你觉得他和做演员时有什么不同吗?

  于和伟:《老炮儿》是演员跟演员之间的感受。《我不是潘金莲》他是导演,我是演员。我觉得他跟演员的沟通交流非常顺畅,很体恤演员的心态和情绪。现场拍摄的时候,他跟演员说的话并不多,只是给出关键的提示,让演员给他方案,他来做选择,我想这是他作为导演的智慧。北京晨报记者 杨莲洁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