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聊聊陪跑诺奖的感受

2016年12月31日 01:39 京华时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作家笛安(中)、丁丁张(右)分享阅读该书的感受。村上春树新书《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封面。

  12月27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首部自传性作品《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在京首发,两位中国作家笛安、丁丁张分享了阅读该书的感受,他们都是村上春树的忠实读者。聊到“诺奖”,笛安称她非常希望村上春树得诺奖,“我希望我少年时代的一个记忆,能够得到某种意义上的承认。”丁丁张觉得,诚恳是这本书的基调,书中的文字就像村上春树在与你聊天。

  □关于新书

  像一个老朋友跟你聊天

  一本花费6年时间创作的自传,村上春树想通过此书传达怎样的思考和想法?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都成为全球读者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村上春树本人的真实想法是怎样?几十年马拉松选手的长跑者和长达35年创作生涯的小说家,哪个身份对村上春树最为重要?关于这些问题,都能从《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找到答案。

  在语言上,村上春树延续了自己一贯轻松、幽默的风格,阅读书中的文字就像一个老朋友在跟你聊天。作家笛安很早就喜欢村上春树的小说,特别是在法国留学的那段日子,村上春树的文字给了她内心很大的慰藉。对于这本书,笛安说:“首先被他打动的是那种诚恳,尤其是以虚构为生的人,你让他说几句真话很难,包括我自己在内。其实,很多作家不愿意跟读者分享这些东西。”

  在书中,村上春树褪去小说家的光环,讲述自己作为一名普通人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成为一名小说家的梦想。他写道:“要做真正想做的事时,就像飞机一样,需要长长的跑道。”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比比皆是、走在街头也不会引人注目的普通人。“如果没有写小说,大概不会受到别人的关注吧。”如何走上写作的道路?村上春树说:“开始创作小说是灵光闪现的机遇,而坚定的信念才是创作道路上最重要的支撑。”

  □关于诺奖

  最重要的是有好的读者

  很多人把村上春树跟诺奖联系起来,书中也专门写了他对于各类文学奖的看法。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有好的读者,“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学奖、勋章或者善意的书评,都比不上读者自掏腰包买我的书更有实质意义。”他在书中写道:“不久前,我走进一家书店,发现里面堆满了书名类似《村上春树为什么没能获得芥川奖》的书。我没翻开读过,不知道内容如何——自己毕竟不好意思买吧。假如我得了芥川奖,伊拉克战争就不会爆发——如果事情是这样,我自然也会感到有责任,但这样的事绝无可能。”

  丁丁张觉得,诚恳是这本书的基调,特别是村上春树对文学奖的态度。“他一开始就在说我是谁,我为什么走上写小说的路,我是怎么一步一步把自己弄成大家都认识,但是却不得奖的人。他说每次芥川奖开奖之前都有好事的记者到他家敲门要采访他,说专访一定要留给我,但是最后没有得奖。每次都是这样,他已经习惯了。我第一次见到这么认真和诚恳的跟读者交待他得奖、不得奖的心态变化。因为对村上春树来说,每次开奖对他来说都是折磨,每次他都要跟大家解释说,我对这个奖还好,没那么在乎,但是没有人相信,所以为什么这本书是人生励志书,因为他写了大量人生中尴尬的瞬间。”

  聊到诺奖,笛安说:“我相信村上春树一点都不在乎诺奖,但是我非常希望他得诺奖。每年开奖之前,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他获奖的新闻。我希望我少年时代的一个记忆,能得到某种意义上的承认,虽然这个承认也许对他本人来讲未必那么重要。”

  □关于创作

  最在乎的是写作的自由

  在功成名就的创作黄金期,村上春树毅然离开日本,赴美国从零开始成为新人。在人生中的许多重要节点上,村上春树都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抉择。在书中,他从写作的方式探讨人生,首次谈到这些隐藏在抉择背后的真正想法。在时间长河的冲洗中磨炼自我,抱定一颗恒心,一步一个脚印地抵达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平衡,“凭时间赢来的东西,时间肯定会为之作证。”

  “如果说我的小说里有可以称作原创性的东西,它大概就产生于‘自由’。”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一书里,村上春树结合《挪威的森林》《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等写作生涯最重要的小说作品,提出了一些小说创作中非常具体的问题,比如“为谁而写作”“该让什么样的人物登场”“如何创作长篇小说”“如何自由写作”等等最本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谈到作为小说家的社会责任感,村上表示希望自己的作品给读者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作为日本作家,一向低调的村上春树每年国外做一次演讲,希望能尽到日本作家的责任。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一书中记录了日本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村上春树对于政治、经济和人文现象的独特看法。针对教育体系和学生个性解放等矛盾问题,村上春树都展开了深刻的思考。

  京华时报记者 田超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