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综艺”火爆荧屏 雅如《见字如面》,俗如《中国式相亲》

2017年01月22日 08:19 扬子晚报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最近,在朋友圈各种引发话题和转发的,大概就是《见字如面》和《中国式相亲》。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同样植根于如富矿的中国传统文化,雅文化如前者,而后者则是“俗文化”的代表,意味深长地选取了“审美”与“审丑”不同的营销点。 扬子晚报记者 张楠

  《见字如面》 人文味

  品味笺短情长,岁月纯美

  纯美网综《见字如面》去年12月第一个视频推出就引爆网络,目前全网点击量累计超过一个亿,目前豆瓣评分达到9.4分,被誉为“浮躁时代里的一股清泉”。

  明星实力读信,重点是赤诚相见

  在这档节目里,张国立、何冰、归亚蕾、张涵予、王耀庆等演员要演绎的是一些直击人心的私人信件。其中有明星、作家、民族英雄写给爱人、孩子、知己的,重点是直抒胸臆。

  比如张国立、王耀庆朗读的是戏剧大师曹禺与画家黄永玉1983年的往来书信。在这次私人笔谈中,黄永玉向曹禺直言,“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曹禺如获至宝,并在回信中由衷地希望,“党员迷途未远,还能追回已逝的光阴。”没有客气,没有心机,有的是朋友间去掉恭维魅惑的“洞见”,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坛一段赤诚相见、见骨见血的交流。

  演员何冰手中的是编剧蔡春猪写给自闭症儿子的一封信,这封信在当年击碎了所有父母的心,但何冰读来又有新的生命,如同绝望中的星星之火。

  归亚蕾读的是萧红写给弟弟的信《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还有蔡琴写给已故爱人杨德昌的信《让他活在我的歌声里吧》,这封“史上最佳放手信”,曾是蔡琴对十几年感情的尘埃落定。很多人喜欢她用那被漫漫岁月抚摸过的低柔嗓音回溯蔡琴面对前夫死讯时的千头万绪,平静却动人。

  点评:“从前慢”凸显人文精神

  细细品味笺短情长,岁末的这种“纯美”,尘封的往事,重新拿出来阅读,同样可以感动现代人。在朋友圈许多人充当水军,义务传播这档网络节目。在他们看来,“这成了书信的另一种存在方式,以前书信传递慢,却包含了丰满、美好、深挚的感情。”还有人说,其实这是中国文化的魅力,“这种魅是历史的,文学的,情感的,朗诵的,以及静谧美学所产生的互动联想回味的,是在喧嚣流行的当下人们特别需要的一种体验。” 即使在娱乐泛滥的时代,观众需要的,也绝不仅仅是质量低劣的麻醉剂。在流量鲜肉主导大量娱乐化综艺和影视作品的当下,凸显人文精神的综艺节目实属难能可贵。

  相当直接的提法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你以为听到的是沉重的过往,其实当下每天都在发生。比如像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只要稍作修改,就可以毫无违和感地送给张艺谋。网友还推荐陈道明、胡歌、靳东、祖峰等演员来读信。

  或许在当下社会,我们很难再去提笔写一封信,向我们的爱人和同行倾诉衷肠,微信上我们常用来遣词达意的是看似包罗万有却含混不明的表情包,但至少有这样的综艺,用那些遗留在旧时光的文字,唤醒这个沉睡的时代,填补我们空虚的心灵。也会警醒我们,不要遮蔽自己那弥足珍贵的透明的眼睛和会流泪的眼睛。

  《中国式相亲》 烟火气

  与其说节目倒胃口,不如说现实

  有人预言,继音乐、喜剧综艺之后,相亲综艺将接棒成为新的发力点。这大概跟最近金星主持的《中国式相亲》在网上掀起众多话题热点相关,而《单身战争》等相亲综艺也将接踵上线。有业内人士认为,相亲节目是市场刚需,因为会涉及婚恋观、价值观的探讨,因此不管未婚男女,还是已婚夫妻,都可以从男女嘉宾的例子中反观自己、剖析自己。父母长辈也能通过这类节目了解年轻人的婚恋观,在代际沟通中寻求理解。

  父母坐镇,竟让网友恐惧过年回家

  《中国式相亲》的爆点在于,选了一个充满争议的节目宣传点,“中国式相亲,有父母更放心”。现场由父母帮子女选心仪的对象,当然过程中年轻人可以通过打电话沟通的方式告诉父母自己的想法,最后被选中的男方或女方,参考父母建议的同时,自行选出中意的男嘉宾和家庭。

  节目某种程度上折射了现实尴尬,把打通现实的槽点转换成收视率,网民们由此对父母参与子女的相亲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子女相亲,和父母有关吗?个别家长在节目中暴露的“奇葩”择偶观,更是让观众瞬间槽点值爆表。首集中,“好看的脸蛋不出大米”、“手脚冰凉的女孩子不合适”等等长辈择偶标准就引发争议。当然,还包括颜值一般的女嘉宾引发男士赤裸裸的点评,漂亮的女嘉宾曝光40岁年纪后遭遇由全场沸腾降至冰点,拥有12家音乐连锁餐厅的男嘉宾引发全场争抢,月薪4000元的机关食堂厨师尴尬离场等。这些在以往的相亲节目中或许并不新鲜的焦点,在父母主导的“相亲”中变得更加令人尴尬癌发作。有人直接表示,这是一档让人倒胃口的节目,但真正倒胃口的其实不在于节目,“而是在于现实的恶心要远大于节目本身的恶心。”有网友甚至说,“《中国式相亲》火了,回家过年我怕了。”

  点评:经济学逻辑扼杀诗和远方

  最终大家批判的矛头集中于“妈宝”、“直男癌”、“看不起女人的女人”、甚至“缺少正能量的综艺环境”等。被冠以“中国式”字眼,让人联想到《中国式离婚》、《中国式关系》等影视剧,免不了令人反思中国式思维主导下的约定俗成的传统。父辈们希望孩子们在婚姻中不受物质之苦,年轻人也在职场饱尝生活压力和物质焦虑,由此“中国式相亲”少不了经济学的逻辑支撑,在节目中,世俗标准所谓的“门当户对”被父母和盘托出,微弱的情感逻辑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邂逅和相识几乎不可能。

  有知乎网友说,如果你没有办法在“五分钟交流”中展现出你超凡脱俗的阅历和才华,就只好先汇报一下你的银行流水吧。高转速的时代拒绝飘忽不定的诗意。或许在不久后的未来,以美好偶遇为蓝本的爱情小说会被划入科幻小说的类别。所以,同样是审视传统,与《见字如面》的清流审美相比,《中国式相亲》贩卖的则是充满“丑陋”与争议的一面。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