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朗读者》中再展才情

2017年02月18日 06:39 华商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一档《中国诗词大会》,董卿的蕙质兰心让很多观众惊讶,而这只是董卿的一面。今晚央视一套开播的新节目《朗读者》中,董卿作为制作人及主持人,将会让观众看到她更多的才情。

  董卿称自己需要改变

  从李静的《静距离》,到汪涵担任《天天向上》制作人,再到去年华少制作的《蜜蜂少女队》,主持人出任节目制作人在电视行业已不算新鲜事。董卿经过多年节目一线的锤炼,对于节目内容和节奏的把控力毋庸置疑。在连续主持多年春晚以及《中国诗词大会》等多档文化类节目之后,转型担任制作人,第一个作品,就是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为什么选择这样一档文化综艺而不是更容易获得高收视的综艺节目,董卿表示几乎在文艺综艺领域里所有的节目形态都已经做过,她需要改变。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办《朗读者》,那么多优美的文字就等在那里,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不办呢?”董卿说,《朗读者》会带来更多的可能。而对于《朗读者》这样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而言,董卿也许是最好甚至是唯一的选择,“因为只有她才能整合调动这么多的资源,文化资源、嘉宾资源。通过诗词大会你们可能有一些了解。只有她才能做,谁有这样的文学基础,谁能整合这样的文学资源?”节目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

  《朗读者》更注重“人”

  从节目组提供的节目片段和首期内容可以发现,《朗读者》的朗读内容包罗万象,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弟子们用中英法文为他朗读的文学经典,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书》诗词;有贾平凹《写给母亲》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传志写给儿子婚礼讲话的个人感受。饱含情感的朗读形成情绪的磁场,能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董卿表示:“《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相比于文字,《朗读者》更注重“人”,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是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针对不同的主题,每一位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在来到《朗读者》之前,每一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朗读者》要呈现出他们作为“情感人”的一面。

  《中国诗词大会》播出期间,背诗一度风靡,《朗读者》这次则希望可以通过节目形成朗读热。董卿认为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朗读者》也发起了线上线下的活动,而活动的核心就是用朗读的表达传递爱。《朗读者》在线下活动朗读亭已经开始,据悉在2月14日的情人节,广州朗读亭成了情人之间表达爱意的新方式,情侣们排队等待走到亭子里,给心爱的人读上一段心底的话。

  华商报记者罗媛媛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