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省著名作家陈彦创作的秦腔舞台剧《西京故事》,300多场演出被更多人重新认识和感受到了秦腔魅力,《西京故事》因此成为陕西的一张文化名片。昨日,根据陈彦50万字同名小说《西京故事》改编的电视剧在西安长安区开机,西京城农民罗天福一家的故事将通过荧屏让更多观众认识到他们强大的奋斗精神。
罗天福一家走上荧屏
罗天福一家,可能很多西安的观众都挺熟悉,秦腔《西京故事》的300多场演出,让这一家人的故事感动了很多观众。这一次,普通农民罗天福一家人走上了荧屏,演绎他们扎根西京城、创业求生的故事。电视剧《西京故事》以罗家的创业故事为主线,将视角聚焦在一种平凡小人物身上,以小故事展现大生活,通过罗家人在行为方式、思想理念上与城市的“格格不入”,《西京故事》真实还原乡村家庭与城市生活的摩擦与碰撞。
在全民创业的今天,剧中罗家父子之间对创业理念的争执也是一大看点。罗天福代表了传统稳健观念,罗甲成是时代激流的象征,两种观念的激烈碰撞,映射了当前社会广泛存在的价值观问题。昨日的开机现场,导演姚远、主演张国强、陈小艺(剧中饰演夫妻)纷纷亮相。从《士兵突击》里刚强好胜的高城,到《我的兄弟叫顺溜》里的司令员陈大雷,再到《三八线》里的李长顺,张国强的军人形象深入人心,这一次在《西京故事》里演务工农民罗天福,张国强也很感慨:“突然发现都在戏里演爹了,孩子都上大学了。”对于自己饰演的罗天福,张国强说:“这一家人心底特别善良,他们在这个城市打拼生存生活,完全靠自己的双手去养育、教育儿女,坚守善良的底线,但又不是一种简单的生存,我觉得其实是寻找一种梦。”演了很多家庭剧的陈小艺也表示:“这个剧你看名字就知道,主题比较大,不同于以前的家庭戏偶像剧,承载的东西比较多,是一个大戏,我觉得每一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我们的戏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电视剧版情节更丰富
与秦腔舞台剧《西京故事》不同的是,电视剧版《西京故事》是根据陈彦的50万字小说改编的,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陈彦表示:“舞台剧的时间有限,后来我又多次深入生活,写出了50万字小说。我的小说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蓝本,电视剧有它适应观众的创作要求,剧组进行了非常努力的二度创作,去解释他们心中的《西京故事》。”但在陈彦看来,无论是舞台剧、小说还是电视剧,《西京故事》所有传达的精神没有变:“那种人的自强不息和对生命底线的苦苦坚守的精神没有变,罗天福一家进行了一系列长期的与命运的斗争,从精神到物质都实现了新生。所以无论表现形式怎么变,受众怎么变,但人的基本生命形态是一样,只要本质抓住了,到哪里都一样。”而该剧的责编则表示:“剧版《西京故事》和秦腔剧的主要不同在于,秦腔剧是一个浓缩的故事,而剧版会更深入更细致、全面地将几家人的过去和未来完整呈现,情节会更丰富,人物成长会更完整。”
昨日的开机仪式在长安区进行,剧组在这里搭好一个“西京棚户区”,里面小商店、小院子一应俱全,剧组人员将在这里进行3个多月的拍摄,其他外景地也将在西安周边进行取景拍摄。剧中的罗天福一家为生存与命运进行抗争,剧外两位主演张国强、陈小艺也与西安美食进行着抗争,“每次来西安,我都不敢吃饭不敢逛街,因为西安的小吃太好吃了,但也太容易胖,热量太高了。”张国强一边念叨着各种西安小吃一边要强忍着馋虫的样子分外“痛苦”,而陈小艺也表示西安的变化非常大,“我记得之前我来西安的时候还不是这样的,大雁塔还是孤零零的一个塔,现在周边多漂亮啊。钟楼的周边也比之前整齐,特别美。”
华商报记者 罗媛媛 摄影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