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战军《西游记》是中国式成长小说

2017年05月08日 00:59 北京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名家讲经典”第二场解读

  昨天,由十月文学院联合各方、策划主办的大型系列文学讲座活动“名家讲经典”第二场讲座在北京十月文学院举行。《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以“《西游记》:作妖史与捉妖记”为题,从独特的视角讲解了《西游记》。施战军将唐僧、孙悟空等家喻户晓的西游人物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称观音的座驾金毛犼与《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如出一辙,称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是一个特别容易生事的八卦窝,称唐僧不仅是学霸,还是一个情商智商双高的合格老板……“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看西游的时候,都会感觉有一只一只的小手,搔到你的痒。”施战军也同时还引导大家从“成长文学”的角度去关注理解《西游记》。

  动静之辩《西游记》密码之一

  “《西游记》里大部分的感觉是动的,但动后有虚静。”动静之辩是施战军开讲的第一关。“闹在《西游记》里是关键词,大闹天宫、大闹盘丝洞……其次是打,孙悟空说把棍子举起来就举起来,猪八戒想把耙子举起来就举起来,每个人都愿意出手。很多很多动的元素,比如风,妖精出现的时候肯定狂风大作。很多主要形象是水里来的,沙僧是从流沙河出来,白龙马是河里边出来,火更不用说,火眼金睛是从火练出来,这些代表人的是不安分的。唐僧的出现就是面对种种不安分。如来、菩萨、师父这样的人,他们往往身上都有静的象征,因为他们是正定的、是有自信的,怎么往前走、怎么往后退、怎么摔打都在他们掌控之中。孙悟空怎么跳也跳不出如来的手掌心,还有随叫随到、随时帮你解决问题的土地爷,有这样的人才有定力,就像家里出现事总有人帮个手,你闹的心才能安下来。所以静在于某种掌控的、恒定的力量,由静制动。”施战军将《西游记》中的静联系到文化自信,“自信才有本钱静得下来。”

  生死之辩《西游记》密码之二

  “唐僧也好、菩萨也好,他们慈悲为怀,他们都是护生的,但是更多人物是说杀人就杀人。”《西游记》中的杀生和护生是施战军提到的第二个范畴。“开头的时候孙悟空杀虎做衣裳,然后打死六贼弄盘缠,后边所有故事从这里生发出来。打虎的时候唐僧主要是惊骇,打动物、打猛兽他没有什么意见,等到孙悟空毫不犹豫地把六贼打死,唐僧意识到孙悟空是嗜血如命的杀人狂。所有约束和自由都是建立在杀生和护生之间,后来每次孙悟空动杀心、打妖怪的时候,唐僧都要念咒。护生和杀生之间存在非常多的正确选择,同时也出现很多误解,当一个领导者忠奸不分、真假不分的时候,就好看了,小说也是这样产生的。”施战军特别提示在小说有一处孙悟空杀人的地方非常值得留意,他曾经杀过一个小妖叫“有来有去”,“观音菩萨的坐骑下凡占山为王,让周边臣服,派这个小妖去下战书,‘有来有去’一直嘀咕说话,大王让我送战书去朱紫国,这是不对的。孙悟空过来上去一棒就打死了他,打完之后还念叨,这是存心好的妖精,但是管不住自己的手。这是小说里边唯一孙悟空认定存心好的小妖精。”

  妖猴之辩《西游记》密码之三

  施战军所说的妖猴之辩是指初心和多面性之间的关系。“人都是有一颗初心。你在童年的时候,你想的问题不断被成人世界修改,最初巴望的东西,跟后来得到的东西完全不是一个,各种各样力量像绳子一样牵住你,让你成长过程中简直有五马分尸的感觉。孙悟空走的路事实上就是这样一条路,它的家长不光有唐僧,还有佛祖、菩萨,果然他最后长大成为斗战胜佛,这个小说只好结束,无法再写下去。”施战军称这个设置跟《红楼梦》一样,“《红楼梦》见这些小孩长大了,有了家庭的意识、性的意识,过去初心变成野心、占有欲,大观园也应该毁了。《西游记》结束之前有一个小细节,他们成了佛,悟空问师父,我头上紧箍咒是不是去掉?已经成了佛的人说的还是猴话,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沉重的肉身,也可以看成不变的初心,孙悟空从始至终都很可爱,为什么?因为孙悟空的初心一直没有被摔坏、没有被粉碎,它猴性还在,尽管已经成斗战胜佛,说的还是猴语,说的不是领导报告。”

  《西游记》的现实意义

  “它就是人间的某种写照,而这个人间不是固定的朝代,比如唐朝的人间、也不是明朝的人间,事实上写着,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可能存在这样一种人间。”文本之外,施战军剖析了《西游记》的现实意义,并称它是中国式的成长小说。

  唐僧是学霸

  “江流儿从普通的庙堂到最高佛堂,然后选他西天取经,完全是学霸的形象,这个学霸有自己的本事、有自己的追求、有他的理想和价值。”施战军认为唐僧是《西游记》里情商、智商最高的,能够和唐僧相匹配的人物只有观音菩萨。“在唐僧身上有某种东方人坚忍不拔的正面精神。唐僧是法力最弱的存在,但是他拥有最高的情商,所以才能走完西天取经的坎坷之路。他非常了解调皮徒弟身上的问题,跟悟空、八戒说话的语调都不同。在四个人关系里边,唐僧做到了掌控者、执法者的作用,是个合格老板,他找到了跟每个徒弟交往的合适思路。”

  金毛犼像祁同伟

  “《西游记》是在很多民间智慧之上由作家完成的,可以说是中国人集体创作之后提炼出来的精华,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就找到当今的某个人物进行比对。”施战军举例称金毛犼很像《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而二者相像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好老师,“金毛犼是观音菩萨的弟子,他周围都是尊者,越这样的人越会把自己放纵到没边儿。祁同伟原来怕老师,后来掌握了老师的把柄就开始掌握老师,祁同伟比金毛犼厉害多了。”

  王母娘娘的沙龙很危险

  施战军特别提到小说里虽然出现次数不高但是非常重要的人物——王母娘娘。“小说里很多人出事都和王母娘娘有关,孙悟空在蟠桃会上出事,猪八戒也是在这里跟嫦娥出事,沙僧也是在这儿把琉璃盏打碎被贬下凡。王母娘娘出来不多,但是王母娘娘搞的活动在小说里很有意思,她的沙龙‘蟠桃会’根本就是一个‘八卦窝’,这种聚会特别危险、特别容易生事。”

  《西游记》是中国式成长小说

  “它可以说是比西方成长小说产生还要早的成长小说,它是完满的成长,而现在成长小说都是碎片式成长、未完成的成长。”施战军以孙悟空的成长为例,它从一个猴子到美猴王、到弼马温、到齐天大圣、到孙行者,一直在经历成长的冲突,“孙悟空不断成长,向最欢腾、最有趣的成长渐渐告别,最后成为相对安静的那种人。在《哈克历险记》、《麦田的守望者》这些西方成长小说的结尾,主人公拒绝停下脚步,要继续走未知的路。而《西游记》最终的猴性也是这样,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成长小说早于西方几百年,中国文学应该有文化自信。”北京晨报记者 王琳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