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书店时代” 书店不止为阅读

2017年07月11日 01:00 北京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上海钟书阁成都言几又重庆精典书店重庆精典书店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当孤岛与孤岛相遇,当书本和书本合适地放在一起,其实每一个书店就变成了一个大大的世界。事实上在漫长的书店发展历史中,亚洲书店正以后来居上的势头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了全亚洲各城市的文化地标。上周末,以“十座城·十座文化地标”为主题的2017亚洲书店论坛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言几又举办。伴随互联网和信息电子化的到来,实体书店业已从单一卖书逐渐丰富多元,变成一种融合式的复合经营业态,书店也从此跳出书的范畴,向文化和生活概念延展。论坛上,成都言几又、北京单向空间等来自亚洲十座城市的知名书店、国内知名出版社、媒体人以及名人作家共同畅谈“后书店时代下”书店的坚守、转型与创新。

  上世纪九十年代南京先锋书店诞生,十年后,北京的单向街书店出世,而又过了几年,最年轻的上海的钟书阁也于2013年诞生了,虽然这些书店“年龄”相差不少,但是它们都拥有很多荣誉,身上戴着光环。如今作为亚洲十座城市的知名书店,在网络时代书店受到电子阅读的强烈冲击下,在实体书店倒闭浪潮到来的惊呼声中,他们逆流而上,或坚守,或创新,在不断探索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经历了凤凰涅槃。

  在2011年到2012年期间,民营书店大量倒闭。其中,在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是光合作用书店倒闭,昔日行业中非常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一家书店的消失给整个行业很大冲击。北京开卷董事长蒋晞亮回顾称,那时整个中国甚至亚洲的书店行业低迷,而有两家书店让他看到了希望,一家是广州的方所,一家是日本的茑屋书店。“在最黑暗的时候,他们改变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或者是书店模式,好像当年电影院线在大发展时候的感觉。”他说,商业永远是在最艰难的竞争中,突破压力和悲伤的黑暗,最终长出最灿烂的花。同样,在南京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身上,就具备着这种坚持的精神,和必须要对商业和文化的结合进行改变的动力。

  先锋书店成立于1996年,起初店面只有十几平方米,不料这小小的门店被一辆面包车冲撞后随即消失,而后在夫子庙附近的店面也因调研不充分而倒闭收场。不过面对失败的钱小华从没想过放弃,在暂将图书安顿于一个地下停车场时,他突发灵感,索性将那里作为重新开始的地方,于是便有了如今先锋书店的总店,这恰恰也形成了特色。在经历实体书店的寒潮期后,先锋书店是国内最早开始引入文创模式的,早在2008年书店就寻求转型,之后,先锋书店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创意公司,开始自助开发与南京和先锋文化相关的创意产品,一直走到现在。此外,先锋书店在立足文化的基础上做了拓展,南京主打民国文化,所以以民国文化为主题的书店居多,是对本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推广。

  从很小的书店开始慢慢发展成大的书店,躲过了行业危机的“大地震”后,这些“活”下来的书店生存力就更加旺盛。单向空间书店最早是由创始人许知远跟几个做媒体的朋友合资做起来的,从2006年一直至今,一路也可谓“命运多舛”,同样经过多次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后,痛苦转型。2014年,在提供思想交流平台的宗旨下,书店为更加贴合潮流,由最初的“单向街图书馆”改名为“单向空间”,成为多元立体化的集合书、咖啡、文创产品、沙龙活动等形式的书店。同时,书店研发自己的文创产品,如书店的单独出版物。单向空间通过文字阅读扩散出周边产品,引领大众有一种自信的生活方式。同样,在经营过程中,成都言几又用了五年时间思考、调整、重新转型,把原来60多家的社区店全部关闭转型,最后全部进入shopping mall,成为大型的多元化的书店。

  20年前,中国或是亚洲的书店,在全球书店行业中只能膜拜他人,如今亚洲的书店在全球已经是领先地位。在蒋晞亮看来,书店分为1.0版、2.0版、3.0版,以前的书店是1.0版本,在未来几乎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当书店和咖啡馆结合,和文创产品结合的时候,书店进入到2.0时代,现在的书店还没到3.0。“书店在未来的时间里,可能会忽然展现出非常不一样的可能性,包括现在能展现出的新商业业态。在对互联网的分析中,我曾说网店整体的市场销售,会使实体店受到压迫,所有的实体店最后只有走一条路,就是要往体验的方式发展,而在体验里面,文化体验是所有体验中最关键的一环。”

  北京晨报记者 郭丹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