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尖上的罗丹”释放艺术激情

2017年07月20日 01:59 新闻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芭蕾舞《罗丹》剧照记者 殷茵

  晨报讯 说起罗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复制品遍地的《思想者》,也有影迷通过德帕迪约和阿佳妮主演的电影《罗丹的情人》认识了他,而足尖上的“罗丹”将以别具一格的方式,解读这位现代雕塑之父生前轶事。9月7-10日,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将携《罗丹》、《安娜·卡列尼娜》 两部力作再登东艺舞台,为东艺第12个演出季揭幕。

  1883年,43岁的罗丹在巴黎艺术界初露峥嵘,这一年,他第一次见到19岁的卡米耶·克洛岱尔,倔强、任性又才华横溢的少女成了罗丹的爱徒和创作伙伴,两年后,两人陷入狂热的地下恋情,并在创作上互为灵感源泉。故事就这样铺陈开来,但爱情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向来不是艾夫曼关注的重点,2015年登陆东艺舞台的《安娜·卡列尼娜》已经让人们对艾夫曼的“心理芭蕾”流派有了最直观的了解。他在《罗丹》的创作手记中这样写道:“舞者的肢体语言在这个作品中被用来表现迸发的艺术激情、激烈的心理斗争和刻骨的绝望……”

  作为艾夫曼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之一,《安娜·卡列尼娜》以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为背景,抛开了托尔斯泰小说中的故事副线,集中展现安娜与卡列宁及沃伦斯基之间的爱情纠葛。艾夫曼认为,对爱的激情和渴求是一种人类本能,它促使女主人公奋起反抗当时的社会道德准则,同时也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爱情让她的母性之爱沦丧,让她的内心世界坍塌,使她任性地挥霍激情并向它臣服,最终毁灭。这烈火般焚尽生命的情感,由艾夫曼芭蕾舞团身材修长、动作幅度舒展的舞者来表现,有种义无反顾的决绝。

标签: 罗丹艾夫曼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