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迷思

2017年07月21日 01:20 新闻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曾索狄

  如今谈论影视作品,几乎都离不了数字,而且都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大数字。

  最近一条与数字有关的新闻,来自年底才能跟观众见面的陈凯歌新片《妖猫传》。由于发布了一版带有制作预算的海外版海报,《妖猫传》 卷入了据传耗资9.7亿元投资拍摄的争议,片方忙不迭地澄清,外传数字不实,影片投资不过是同类题材的正常标准。

  这略显尴尬的态度,让人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意外的是,按照这些年中国影视行业的惯例,作品宣传从来偏爱谈大投资、大制作。三亿四亿五亿六亿,各种看上去颇为魔幻的制作费用,曾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各大制作公司老板或是导演的口中,成为作品造势的利器。在这种环境下,否认高投资,本身就是一件极为反常的事。更何况,《妖猫传》在开拍时,网络上也曾出现剧组搭建影视城花了十几个亿的报道。

  情理之中的是,在变化莫测的影视市场,投资额等看上去很美的数字,早已有了一份鸡肋的意味。毕竟,这些年我们看过的华而不实的大制作多了,打动人心的小成本影片也多了。作品质量如果无法匹配“烧钱”的规模,只会让观众期待值落空,感到“食之无味”,随之而来的,则将是激烈的吐槽、岌岌可危的口碑和难以支撑的票房。

  从这个角度上说,《妖猫传》的尴尬,折射出的是观众的力量。从《大圣归来》到《摔跤吧爸爸》,这些年,观众正在用自己的选择与评价,一点点扫去行业的迷思。无论成本高低,无论导演资源优劣,无论演员名气大小,所有影视作品都被观众安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资本丰厚的剧组不再敢拿天价投资当噱头,低成本作品也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当然,对整个影视圈而言,该被放下的大数字还有很多。比如疯狂刷榜就能获取的人气指数、话题指数,比如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网络播放量。可以预期的是,观众的口味会越来越挑剔,这些数字的分量也会越来越轻。既然如此,不如丢开迷思,专注打磨作品,听观众的声音,看观众的选择。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