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 观众不太熟?诺兰不担心!

2017年08月24日 01:39 北京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凭借《蝙蝠侠:黑暗骑士》《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这样的成绩单,诺兰在中国也是圈粉无数,其最新力作《敦刻尔克》在国内未映先热。诺兰对这部耗时三年打造的战争剧情片更是空前重视,携妻子兼制片人托马斯来到中国展开一连两天的宣传活动。8月22日,《敦刻尔克》在京举行了提前点映以及中外导演交流会,诺兰和黄建新就该片的拍摄心得、观影感受等进行了对谈,同时也表达了并不担心中国观众对“敦刻尔克”历史事件或许存在的陌生感、疏离感。据悉,《敦刻尔克》将于9月1日起在国内公映,目前影片预售已经全面开启。

  作为二战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将数十万英法军队成功撤离,创造不可能完成的奇迹和最伟大救援,成为扭转二战战局和塑造未来世界格局的转折点。作为英国空军的后代,诺兰对这一事件怀有深厚情感,多年前就有了将其搬上银幕的设想。

  对导演诺兰来说搁置数年终拍摄

  “托马斯和我大概是22年前的时候,我们就跨越了英吉利海峡,到达了敦刻尔克,也行驶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当中士兵们同样的路线,当时我们就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个旅程是非常危险的,水流很急,而且用很长的时间才能跨越英吉利海峡,自然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如果说在战争的时候渡过英吉利海峡的话,这个难度就可想而知的,所以我非常的敬佩这些士兵,当时我就决定要拍这样一部电影。”诺兰说。

  不过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往往受众越熟悉的越难拍好,“敦刻尔克”对于英国观众来说也是如此。“对英国人来说,大家觉得这个显然是非常容易就能拍成电影的,但是如果你要去填补一种空白,你要把没有讲过的故事讲出来……所以我就想用什么方式呈现它最好呢,这个时间确实是很长的。”诺兰说这需要有足够的经验才能把那种宏大的场面呈现出来,而当时的他并没有这个自信,现在他有了。

  影片中,诺兰放弃了传统电影的戏剧化处理方式,并没有一个突出的主线人物,而以真实的历史事件结合虚构的群像人物,三个时空交叉并行……“你可以信任历史本身的故事有能量把观众带入,我们努力呈现真实,调入历史故事。”此外,片中完全弱化了德军形象,只是通过对战的飞机、射来的子弹等反映德军的存在,诺兰解释说,“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就想着不去展现敌人近距离的面孔,我希望通过迫击炮、战机还有轰炸机等的方式来展现,我希望人们有一种自己就在沙滩上的感觉。”诺兰强调不希望把《敦刻尔克》拍成一部战争片,他更想拍一个关于撤离的悬疑惊悚故事。“所以我不显示敌军的面孔,这样的话我们就好像自己是沙滩上的士兵一样感觉到威胁,我觉得看不到敌人的面孔反倒更害怕。”

  由于影片中没有太多的篇幅介绍历史事件的背景,而且诺兰又放弃了最传统的叙事方式,国内观众能否对这部电影产生情感共鸣就成为预设的一个问号,从观影反馈看,“人物和故事略简单,音效和剪辑很出彩”就成为了部分评价。

  对中国观众而言如何消弭距离感

  “如何来讲述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有些人知道结局是怎样,有些人不知道……你一定要相信如果你能够创造出一种感觉,让观众观看时有一种现实的感觉,就是这个事情正在发生,那观众就会有代入感;那些知道历史事件结局的人在看的时候依然有一种悬疑的紧张的感觉,对英国人来讲他们看的时候也会担心,到底这些人结局如何?有些人也许无法回家,就像看《泰坦尼克号》一样,你知道这个船会沉下去,但是你还是想看。所以你一定要相信你要让观众沉浸在这个故事当中,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讲,你们不知道这个历史反倒更好,因为你们是第一次感知这个历史事件,对我们来讲是很大的荣幸。”

  如果用一个真实的人物去贯穿整个历史事件,应该更容易达到“共鸣无障碍”。但“任性”的诺兰偏偏弃用了这种方式,“我采用虚构人物的决定是基于我的研究,我看到很多一手的资料,作为编剧我非常了解要讲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需要深刻的人物塑造的,所以我读过这些人物事迹之后,我还没有足够的信心把他们的故事直接搬上银幕,我觉得反而用一个虚构的故事更容易表达我想表达的东西。既然有一些是虚构的人物,那就所有的人物必须是虚构的,我不想让虚构的人物和真实的人物在一起互动。虚构的人物群像让我有更大的自由可以去写剧本,去引导观众让他体验敦刻尔克撤退的事件,希望大家能够有所共鸣。”

  在残酷的战争中,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个年轻鲜活的面孔,这些士兵几乎都由没有表演经验的年轻演员来扮演,愈加能够反衬出战争的残酷。诺兰的想法很简单,不想像好莱坞那样,找一个40岁的演员演一个很年轻的角色,“因为我觉得在战争当中的冲突非常真实的,有很多十八九岁的小孩上战场去打仗,所以需要找一些年轻的演员、新鲜的面孔来呈现这些角色。比如说汤米的扮演者菲恩·怀特·海德,我希望影片一开始大家看到他就马上从人性的角度上感受到他想生存下去,并不见得他作为一个英雄,仅仅是想活下来而已,我想让观众和他一起体验这个历程。”

  北京晨报记者 冯遐

  ■观众反馈

  1.诺兰没有辜负期望。摄影、视觉、配乐都很出彩且配合相得益彰,没有过分夸大。新人演员的表演可谓经典,其他演员也很出色,汤哈迪虽为配角,但增色不少。当然,主角还是诺兰,水陆空三线及交错时间线的叙述剪辑体现了独特视角,不愧为大师。

  2.题材本身不是很感兴趣,但抓人的音效和配乐加上诺神的叙事能力,看了绝对值回票价,正能量!

  3.只是写大撤退背景下的几个小人物,没有英雄,但所有人都是英雄。他们不仅要逃出敦刻尔克,还要逃出心中的阴霾。结尾一个盲人在码头为撤退回来的人发毛毯,每发一个都说一句“做得好”,其中一个主角说“我们只是保住了性命”,盲人说“那已经做得很好了”。

  4.可能是史实改编的原因,诺兰最擅长的讲故事在本片中没什么用,缺少一个支撑的感情主线,家国情怀太宏大反而不能感同身受,小人物特征不鲜明,轮番叙述的三段式也并没有起到高潮并进的效果,配乐和镜头语言是亮点。

  5.也许这样的题材并不是大众心理期待的诺兰作品,但很难得一部电影不是为了宣扬什么,而是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6.《敦刻尔克》IMAX全画幅名不虚传,画质感人,音效如临枪林弹雨,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让我从开场入戏便手心捏汗。不得不赞诺兰导演的运镜水平,调色构图出神入化,海天交接,曙光初现,让人不时感叹画面之美。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