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是最大的罪过

2017年08月30日 00:59 新闻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令狐笑

  《战狼2》举国同燃后,影市迎来了一波代表海外工业高制作水准的视效片,给观众带来不同风味的体验。然而,不管是吕克·贝松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还是被寄予希望的 《极盗车神》《赛车总动员3》,都反响平平。尤其是中国影迷的好朋友吕克·贝松,这次积聚多年力量而出的大招,就像是一记重拳打在了棉花上,悄无声息的感觉,似乎连争议话题都不曾有。舆论对于《星际特工》 的反馈,出奇一致地集中在“视效强,剧情弱”之类的评点上。随便翻翻网上的观后感就不难发现,北美观众与中国观众、精英影迷与普通观众,居然在本片上如此高度统一思想了。

  我倒觉得,不管是视效还是剧情,都不构成《星际特工》令人无从说起的原因。吕克·贝松投入了大量精力、财力,甚至个人情怀,在《星际特工》上,企图心昭然,想要在《阿凡达》之后构建自己独特的科幻世界,可该片远未够得上这个层次。把《星际特工》归入科幻片系列,它让我想起了1968年上映的斯坦利·库布里克作品《2001太空漫游》。在特效飞速发展的今天,《2001太空漫游》的“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的地位依然牢不可破,当年该片获得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4项奥斯卡奖提名,拿下最佳视觉效果奖。

  客观地说,至少在特效上,《星际特工》是要高于《2001太空漫游》的,先不说近50年来科技进步给电影特效输入的强劲内力,后者其实并不标榜特效,资料显示,全片只有205个镜头是特效镜头。剧情上,《2001太空漫游》 也并不致力于提供轻松愉悦的体验,第25分才出现第一句对白,节奏也慢,而《星际特工》 至少能看出创作者花了力气想让剧情表达更平易近人,虽然并不成功。按套路衡量一无是处,但《2001太空漫游》 却极有成效地打造出了一种迷人的魅力,犹如打开了一扇从宇宙大门通向人类灵魂的窗户,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以及作为开场乐的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大量古典音乐,和画面、剧情融合,穿越至今不过时。

  如果说因为《2001太空漫游》,观众仰望星空的意义从此不同。那么,《星际特工》 最大的罪过就是平庸,平庸得了无痕迹,似乎也就蕾哈娜那段长达1分40秒的变装舞蹈,稍微能留下点印象。你都很难想象,如此平庸的《星际特工》,和《第五元素》《这个杀手不太冷》 同出于一名导演之手。这再次证明,文艺作品没有功劳簿,每一次创作都像是一次重新出发,得失存乎一心。

  说起来,虽然说名导的水准也处于螺丝式轨迹中,但相比吕克·贝松,克里斯托弗·诺兰倒鲜有失于平庸的时候,总能带来些惊喜,这不由令我期待起即将国内上映的 《敦刻尔克》来。

标签: 吕克·贝松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